漢武帝時期,“李陵事件”為什麼司馬遷會被牽連受了腐刑?

佛洛一德彪


公元前99年,李陵戰敗並且投降匈奴的消息傳到了朝廷,一時間朝野震動,大臣們都在指責李陵貪生怕死,漢武帝也認為李陵這樣做有失大漢的尊嚴,因為作為一名將軍你應該是戰死,而不是投降。這個時候漢武帝就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意見了,沒想到司馬遷竟然替李陵辯解了起來,還責怪當時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沒有及時救援。這就使得漢武帝大怒,一怒之下便把司馬遷打入了大牢,後來處以宮刑。

其實小編覺得這次的李陵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線罷了,因為當時的司馬遷正在撰寫《史記》,司馬遷在《史記》中把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描繪成了一個潑皮無賴,說劉邦滿口大話,還十分好色,漢武帝劉徹做為劉邦的嫡系傳人肯定是不高興的,誰能允許別人這麼說自己的先祖。

這還沒完,司馬遷還在《史記》公然指責漢武帝的過失,說漢武帝竟然迷信丹藥傳說,真是愚蠢至極。做為西漢王朝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漢武帝怎麼可能允許司馬遷這樣子說他,自然也就對司馬遷有了很大的意見,正巧過了一段時間李陵事件爆發了,而司馬遷又為李陵辯解,本來就生氣的漢武帝再加上以前的隔閡自然也就把司馬遷打進大牢最後處以腐刑。

以上就是小編自己的見解了,喜歡小編的可以點點關注,謝謝大家。


小空話歷史


李陵是西漢時期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本人也沒有辱沒先祖的名聲,很會用兵,為人正直,下面士兵對他的口碑也比較好。我們都知道,從漢高祖劉邦開始,西漢一直沒有停止對匈奴的攻打,尤其到了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漢武帝在位55年,有四十多年都在攻打匈奴。“李陵事件”也是發生在攻打匈奴的時候。

公元前102年,漢武帝派小舅子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戰匈奴,召騎都尉李陵為李廣利軍押運輜重。但李陵不願意輔佐別人,想要自帶一部人馬去攻打匈奴便向漢武帝請命。漢武帝知道李陵的本事,覺得他有乃祖遺風,也理解他的心思,但是沒有多餘的騎兵給他,李陵說沒關係,只要步軍五千就可以。漢武帝被他的豪壯之氣感動,就答應了。

李陵以五千步兵孤軍深入,和匈奴單于相遇對峙。開始匈奴派出約三萬騎兵圍住李陵,見李陵所部人少,立刻發起衝鋒,但李陵佈陣有方、絲毫不亂,最後把匈奴三萬人擊退,還追殺數千人。

後來,匈奴單于又召八萬鐵騎合眾圍攻。敵人十倍於己,且是騎兵,李陵的隊伍抵不住了,一邊打一邊撤。一路血戰,擊殺敵軍數千人。匈奴倚仗人多,想要拿人數耗死李陵,但是李陵只有敗象,沒有潰散,匈奴一時也吃不掉李陵,因為一路南撤,離邊塞不過百里之地,單于心裡膽怯,疑心李陵有大軍埋伏,準備撤軍。就在這時,李陵軍中有個軍候因為被校尉所辱,忿恨投敵,把李陵沒有後援的情報都告知單于,匈奴於是全軍壓上,李陵力戰難脫,南逃時,成安侯韓延年又戰死,李陵自覺無顏見漢武帝,遂束手就擒。

漢武帝得知李陵投敵,勃然大怒,問太史令司馬遷應該如何處置。司馬遷是李陵的朋友,知道李陵為人,說李陵轉戰千里,雖敗猶榮,“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本來漢武帝就因為他投降而生氣,現在聽到司馬遷這樣說,更是氣上加氣,結果被盛怒之下的漢武帝處以腐刑。

漢武帝后來也知李陵孤軍無援,力有不逮,派公孫敖將四萬步騎深入敵後營救。公孫敖無功而返,公孫敖怕漢武帝責怪,敷衍搪塞,說李陵正在教匈奴練兵,使的漢武帝在盛怒之下族誅李陵家室,其實此人不是李陵,而是李緒。

李陵自知慚愧,本想戴罪立功,保全老母,可惜全家被殺,斷了自己的後路,還為世人所恨,自己也無法再回去了。後漢武帝死,輔政大臣霍光、上官桀都是李陵的舊時好友,派李陵的故人去招李陵。李陵說:“歸易耳,丈夫不能再辱!”。最後終死匈奴。


峰峰說史


司馬遷為什麼遭受腐刑

司馬遷憤而著《史記》流傳千古。而才華橫溢的他被皇帝處以腐刑,其原因何在呢?

司馬遷自幼酷愛祖國的文化,十歲能背誦古文,從青年時代起就開始到各地考察風俗,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初仕郎中,漢元封三年,繼任父職為太史令。天漢二年,正當他施展才華,全身心地投入撰寫偉大的歷史鉅著——《史記》之時,卻被漢武帝投入監獄,並處以腐刑,蒙受了奇恥大辱。那麼,其受腐刑的原因是什麼?


一般認為,當時漢武帝派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出酒泉抗擊匈奴,同時又派李陵率五千步兵,接應李廣利。當李陵率兵深入匈奴之地後,卻遇上匈奴的主力,儘管李陵帶領將士奮力抗戰,終因寡不敵眾被俘而降。消息傳到長安,漢武帝十分惱火,滿朝文武官員趨炎附勢,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但是,司馬遷卻站出來替李陵辯解,這就冒犯了漢武帝的龍顏,由此被投入監獄,受了腐刑。


對於這個傳統的說法歷來有不同觀點。有的學者認為,司馬遷遭受腐刑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沮貳師”,即詆譭漢武帝的寵臣二師將軍李廣利;“誣上”,司馬遷極力為李陵的失敗投降辯解,顯然是歸咎於漢武帝。因為漢武帝給李陵的兵力太少,且又都是步兵。當李陵陷於困境時,又無得力的將領去接應,從而導致孤軍無援,兵敗而降;“為李陵遊說”,即為李陵投降變節開脫罪責,甚至說好話。


還有學者認為,司馬遷受腐刑還有漢武帝難以說出口的原因,這就是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司馬遷的《史記》,有許多進步的方面,如肯定秦王朝的歷史功績,同情在漢王朝殘暴統治下爆發的農民起義,不為漢朝統治者歌功頌德。而且,司馬遷撰寫《史記》,具有“不虛美,不隱惡”,堅持真理,秉筆直書的精神,敢於揭露當時君主將相的種種**等,這些都是漢武帝以及他所寵信的將相所不能容忍的。衛宏《漢書舊儀注》也說:“司馬遷作《史記·景帝本紀》,極言其短及武帝過,武帝怒而削去之。後坐舉李陵,陵降匈奴,故下遷蠶室。”因此,李陵事件,只是漢武帝對司馬遷進行迫害的一個藉口而已。


還有的學者認為,司馬遷受腐刑,是漢武帝的剛愎自用、事事獨斷的結果。武帝在位54年,先後任命丞相13人,御史大夫18人,這些丞相和御史大夫,或曲意逢迎,或恭謹保位,無人敢於犯顏直諫。司馬遷為李陵辯解,本意是為了維護朝廷的利益,減少人們對朝廷調兵不當的指責。可是在盛怒之下的武帝,根本不體察司馬遷的苦心,不等他把話說完,就將他下獄治罪,處以腐刑。另外,司馬遷受腐刑與漢武帝的變態性格有關。漢武帝晚年,乖張暴戾,聽不得一點兒不順耳的話,動輒就對大臣加罪。所以,武帝對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的行為不加寬容,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