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个辛勤笔耕者的丰硕成果

姚海洪

和本书作者姚良官的相识纯粹是一种偶然,亦是必然。为什么这么说?姚良官的哥哥姚良明和我在一个水利系统中工作,他是原海塘所的领导,我在水政所工作。姚良明退休后,曾几次找我,说要修一部姚氏族谱,知道我祖宗是惠南城北的,所以想让我参与。我告诉他,在我16岁时,父亲已仙去,加之他在上海当码头工人,没讲起多少祖先之事,只是曾说起从父亲祖父的祖父起,已从城北老宅搬至黄路,其他前辈、旁支均不详。为此事,姚良官也来找过我,我说了此情况,兄弟俩都一声叹息,看来我家一支无法放入他们的族谱了,不料这一下,我和姚良官却相识了,有了来往。

最使我感动的是,2017年我的第一套长篇小说白龙港传奇三部曲《风波》《风流》《风雨》在上海展览馆签售时,姚良官带了姚氏宗亲十几位同志前往买了十几套书,为我签售增加气氛,心中感到这位姚氏宗亲是一个喜爱文学又有情有义之人,我们加了微信,此后,见他常常会在朋友圈发一些南汇的掌故、人文、轶事,以及自己写的感受、随笔、散文之类文章,有几次他发了一些历史上的老照片,还附有文字说明,这些老照片,都很有史料价值,比如原南中的九层阁、七十年代东门街、农村劳动现场、小二灶宋宅门楣、逸庐考证等等。这些资料一部分是他搜集来的,大多是实地考察来的,他骑了一辆电瓶车四出奔波考证来的。现在,他的这些资料开始起到作用,惠南市民家园、文源社区等在介绍惠南历史时,几次找到他,让他推荐老照片。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资料将越来越珍贵。

姚良官原来文化程度并不高,他初中刚考上,“史无前例”就开始了,放假闹革命,因此他在南中没学到多少文化,后来的进步,是靠他在工厂、农村、经营时自学成才的。他深知文化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几十年来,他一有空就读书学习弄电脑,动笔墨,常常弄到深更半夜灯光不熄,尤其是当族人知道喜欢舞文动墨,就将主编族谱的重担放在他的肩上时,他一边和大家一起搜集资料、调查研究,一边执笔主编这部族谱,几经修纂,硬是编纂出了这部 二十多 万字的族谱,这部族谱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笔流畅,遣词造句正确,装潢美观大方,深受多方好评,一致认为是一本好书,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和保存价值。他送我一部,我仔细浏览后,也不禁为这位勤勉的写作者叫好。所以邀请他参加我们成立不久的惠南文学社,一起为惠南的文学文化写点东西。

参加惠南文学社后,姚良官每期笔会他基本上都参加,他的笔头更勤快,他象蜜蜂采蜜一样,在我们大家之中,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迅速提高了写作水平,更可喜的是他更勤于笔耕,几天就有一篇文章写出来,且越写越好。后来,他看到同仁们纷纷出书,他也跃跃欲试,我就鼓励他再创作些,争取2019年出版一本散文随笔集,他随即埋头苦干,把以往写的文章,整理修改,又写了不少文章,终于组成了《南汇恋》这样一本书。

我把《南汇恋》全书看了一遍,不禁为姚良官的书叫好。统览全书,从字里行间姚良官对故乡的眷恋之心,对故乡人文的拳拳之心,对父母乡亲的热爱之情,浓郁之乡愁乡情,都深情地流露了出来,从而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南汇恋》这本书分四辑。第一辑为“南汇史海烟云”,里面文章主要叙述南汇历史的点点滴滴,都挺有意思。第一篇“南汇千年历史概述”,特别是对南汇先民的风俗习惯、农耕文化等各方面作了详细的叙述,此文曾辑入我社编的《惠南·岁月留痕》中,第三篇“50年前的惠南镇”,50年前惠南镇究竟怎么样的?姚良官根据自己亲眼目睹,详细描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惠南镇破旧寒酸的状况,现在的年轻人一看,必然感慨万千,深感共产党领导的英明,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这种乡愁的描写,起到了教育后人的作用。第五篇“曾经辉煌过的土布文化”更是详尽地写出了土布文化的诞生、发展、兴旺和衰落的全过程,恰好反映时代的变化进步,人们衣着的更新换代。他还拍摄了不少土布的样品照片,五彩缤纷,充分体现了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创业精神,他的“惠南赋”每句四个字,从古至今,全部涉猎,文笔简练、流畅,不失为一篇好文。

姚良官《南汇恋》的第二辑“南汇的民生民情”,把那些渐行渐远的民生民情,姚良官用笔把它们记录了下来,不至于泯灭在历史长河中,比方“那些远去的年味”,把过去人们过年的那种殷勤、热闹、菜馔的增加、烟花爆竹的此起彼伏、孩提的押岁钱和四处追逐嬉闹描述得淋漓尽致。文章最后,姚良官意味深长地说:为什么现在年味没过去那么浓了,浅淡了?因为现在条件好了,食品多了,天天象过年,加上改革开放,人们工作学习活动节奏紧凑了,也充分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南汇传统点心小吃,比如“豆黄团”,这一辑中还有一篇“被遗忘的‘面疙瘩’‘塌饼’”等等,也同样的道理,时代变化了,社会进步了,好吃的点心丰富多彩,这些就成了乡愁,在心底里品味了。

姚良官《南汇恋》第三辑“南汇民间故事”,我认为很有意思的二只,一是“朱元璋在惠南镇”,姚良官是好多人都写的同一题材中的另一种版本,这也可以说明,朱元璋很有可能到过浦东,到过惠南,还有传说福泉寺的那株银杏树也是他少时乞讨流浪时种的。历史究竟如何,现在无法考证,更有趣的一则小故事“放一枪”,由于语音理解的不同闹了笑话,倒也恢谐动人。

姚良官《南汇恋》第四辑“南汇乡土文化”,里面俗语、顺口溜、童谣、谜语缩脚印应有尽有,特别是南汇独有的“乱”字文化,他搜集了不少计有八十多条,在本县同样搜集人之中属于佼佼者。南汇的“乱”字文化,有底蕴,含义深刻,意味深长,比喻确当,不可小觑。比方,乱大金刚/吹牛、说大话;乱碰天门/到顶、至多;捧着乱子过石桥/胆小等等、等等,都非常形象、生动。

《南汇恋》是一本好书!姚良官确实是下了大功夫写成的。如果要说不足或需要继续努力的方面就是:姚良官在文字上还可以再斟酌,提炼得精准优美些,比如赋,本是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一种文体,不能每句四字到底,应该有长短句,又必须有对仗对偶的骈句,还要典故、押韵等。他的一些散文,叙述为主,构思意境上不足,细致描写、抒情也不足,当然暇不掩瑜,总的还是好文章。

综上所叙《南汇恋》是一本具有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好书,姚良官在这本书里融入了深深的感情和拳拳之心,他的勤奋刻苦创作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相信每一个读者看了这本书都会有启发的教育的,他还在孜孜不倦地创作,期待他第二部作品出版!

是为序。

作者姚海洪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惠南文学社社长

序——一个辛勤笔耕者的丰硕成果

《南汇恋》作者简介:

姚良官,字善臣,号鹤和堂主。辛卯年生于上海南汇城北姚家圈。59年入南汇姚村小学求学,62年入惠南城东小学求学,65年考入南汇中学,66年遇文革,辍学归田。做过泥水匠。进社办厂当过工人,去国营公司任过业务员。癸酉年,企业改制下岗失业。开过小吃店,卖过盒饭。流浪于街头巷尾摆地摊,贩卖民俗旧货老物件。又辛卯年,获取退休金,始得温饱。遂生奢念,续少时读书写文章之梦,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忆往昔民生旧事,附庸风雅,东施效颦记桑梓史海烟云。现为惠南文学社会员。著有《南汇恋》一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