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碧薇|一个对爱情执着又始终保持理智的女人

如果真的有“人生只如初见”,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件至死不渝的爱情。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徐悲鸿的印象就只是局限于现代画家,一个画马高手。

蒋碧薇|一个对爱情执着又始终保持理智的女人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这本书是以蒋碧薇的视角来看待她与徐悲鸿的爱情和生活,让我对徐悲鸿的情感世界,多了新的认知。

徐悲鸿生于农村,在没认识蒋碧薇之前就有了老婆孩子,但都早早逝去,年代久远,那可怜的农村女子连个姓名都没有留下痕迹。

一、艺术殿堂和柴米油盐成了他们生活的间隙

在蒋碧薇决定跟徐悲鸿“私奔”的时候,她的人生就已经注定不平凡。

徐悲鸿在蒋家求学期间认识了蒋碧薇,蒋碧薇为了离和査紫含的定亲,在1917的那年,18岁的蒋碧薇瞒着家人,跟着22岁的徐悲鸿远渡日本,开始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我们总是说,人生这么短,为什么不为自己而活。为了追求幸福想要远离世俗界限的人不在少数,但真正把握住幸福的寥寥无几。蒋碧薇无论是否选择和徐悲鸿离开,她的生命都是不可预知的哀伤。

那时年轻的他们相依为命,开启了他们奔走世界的路程。

在日本的生活并不好过,语言的不通,饮食起居等问题也让蒋碧薇颇受痛苦。徐悲鸿似是如鱼得水,满目皆是书画和艺术,将他们带来的钱都在花在了买艺术品上。蒋碧薇从小生活富裕,此时拮据的生活她没有抱怨,只是想得到丈夫的关心和安慰,但徐悲鸿永远是沉浸在艺术中无法自拔。

从劝导到赌气再到吵架,徐悲鸿都充耳不闻,依然沉迷于艺术的殿堂。

蒋碧薇渐渐清楚,他们的世界不在一个频道上,在徐悲鸿眼里艺术是第一,比她重要的多。他们因不了解而在一起,现在因了解而陌生。

他们都以为时间可以磨合对方价值观上的不同,可蒋碧薇没有受到丈夫艺术的熏陶,徐悲鸿也依然眼里没有家庭的概念。在巴黎求学期间,他们仅有的费用也只是徐悲鸿的留学金,而拮据的生活状态没有让他改变,仍是大手大脚的买艺术品。在钱的问题上他们吵过无数次,始终都没有结果,到后来徐悲鸿干脆以沉默回击。在爱情世界里,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以沉默相对,问题得不到沟通交流,才是矛盾的根源。

蒋碧薇可以接受现在的贫穷,但她接受不了丈夫没有上进心的模样,稍微有点钱都会被他挥霍一空。打败生活的,从来都不是贫困,而是两人对待感情的差距。年轻时的冲动,他们总是要为此付出代价。

蒋碧薇|一个对爱情执着又始终保持理智的女人

蒋碧薇在巴黎时依然光彩夺目,不乏有倾慕她的男士,其中自是有后来陪了她半生的张道潘。只是那时张道潘知道她有家室,仅是默默陪在她身旁,不敢明示。后来有人介绍法国女士素珊给张道潘,他抱着逃避对蒋碧薇感情的心思,和素珊结了婚。不爱她却成了她的一辈子,这是对一个女人的欺骗,以及无法弥补伤害。他们把爱情看的太过简单,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都葬送在一时冲动之间。

巴黎8年的生活没有让蒋碧薇和徐悲鸿的感情更进一步,反而越发糟糕。回到上海后,蒋碧薇先后生了儿女。他们二人,一个住在艺术殿堂里,一个深处柴米油盐中,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依然固执地坚持着已经伤痕累累的爱情。在不断的争吵和冷战中,她带着孩子,扛着一个家庭,不动声色的坚持着。

二、失望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

一个女人,最不能失的便是自己与生俱来的魅力,

在爱情中,从来不需委屈求全,只有当你足够高,别人才能看的到你。恰时徐悲鸿在中央大学教学时与学生孙多慈传出不伦的畸恋,明目张胆的出轨,给蒋碧薇一个脱不下的绿帽子。望着自己的丈夫如初恋般的男孩一样,她痛心疾首,失望至极。而在隐忍的同时,她也学着放弃。

一个人能释怀于放下的东西越多,内心就越富足。徐悲鸿没娶成孙多慈,开始尝试与蒋碧薇和好。但那时的蒋碧薇,徐悲鸿已经留不住了

尝试和好不成,1938年7月29徐悲鸿在人民日报中发表:“鄙人与蒋碧薇女士已脱离同居关系。”蒋碧薇看到怒不可遏,夫妻多年对徐悲鸿来说她只落得个“同居”关系。世间情动本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这段失败的婚姻,总归是到了绝处。

紧接着蒋碧薇开始处理离婚的事宜,指名要40副古画,一百万赡养费和100副画,为了准备这些,一直拖到1945年冬天才正式离婚,长28年的烟火般绚烂的婚姻,宣布告终。

三、真的爱情,是把你当孩子宠着

张道潘与徐悲鸿的不同在于,和徐悲鸿在一起她一直为了一些小事去和他争吵,似一个庸俗的妇人。而和张道潘在一起她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可以自由的潇洒的活出自己。她可以似一个少女一样快活,不为任何事情发愁,张道潘都会将它打理好,宠着蒋碧薇。

蒋碧薇|一个对爱情执着又始终保持理智的女人

在抗战期间时局动荡,蒋碧薇与张道藩一起迁去了台湾,但终其一生她都没有与张道藩成婚,只是做着别人眼里的情妇。他们也终究是抵不过时间的推移与磨练,多年炽热的感情也终究消失殆尽。最后张道潘离开了蒋碧薇,回归了他的家庭。

本是至死不渝的爱情终是回归到了原点,自张道潘离开之后,蒋碧薇便开始一个人的晚年生活,最后连她的碑上都只是自己的名字,眼瞅着是孤独,但她也曾真的被人爱过,珍惜过。

琼瑶评价过她:“蒋碧薇女士可以说是三四十年代中国艺术界的传奇人物,敢爱敢恨,特立独行。”

这个敢爱敢恨地女子,结束了囚禁她半生的婚姻,又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期间她的爱情有珍贵美好,亦有失落痛苦,但她始终努力的活着自己的模样。

假若真的有只如初见,那么一定会有至死不渝的爱情。

婚姻则不该是爱情的囚牢,爱情是美好绵长的。互相尊重是在这段婚姻最好的维持方法,如果婚姻是爱情的终点,那么不要也罢。蒋碧薇做到了,她尊重了自己,尊重了徐悲鸿,尊重了张道潘。她具备了一个独立女性该有的智慧和魄力,得到了她想要感情,也坚守了她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