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Hey,艾瑞巴迪!

第10期的节目是常规赛的最后一轮,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首发歌手们的疲惫以及他们应对疲惫与淘汰危机时的抗压能力。

越是在这种时候,能稳得住心态、拿得出状态的歌手就越了不起。

而累积成熟作品较多和大赛经验丰富的职业歌手会在这个阶段心理更占优,对表演也更有底气。

事实上,资历深厚的MISIA,选秀出身并且已经参加过一次节目的华晨宇和萧敬腾的确是本场状态最好的三位歌手。

现在就逐一来看看大家的表现吧!


| 周深-《自己按门铃自己听》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在本季开播之初就听闻周深同学有意在节目中首唱一支筹备良久而尚未发表的新曲。

实际上,一直等到常规赛倒数第二期,这首新作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

因为决赛中冒险选唱新歌的机率非常小,所以当时还以为作品仍在斟酌,首唱计划暂搁。

没想到在常规赛最后一轮,周深终于气势如虹交出了作业,算是给喜欢他的歌迷一份“剧透”之喜。

这首歌便是《自己按门铃自己听》——由打造了《大鱼》以及他首张个人专辑《深的深》的高晓松团队于早年间创作并迟迟压于箱底。

总得来说,听完有些失望。

一首打磨如此之久又显著风格化的作品,本应该呈现地更精准、细腻以及:自然。

是的,周深在这段演唱中最大问题就是不自然。

不自然主要表现在三点:

1.声音状态的不自然。

从声音表现上来说,周深在这一场是有突破的——随着喉腔的充分扩张,声音的厚度有所增加。

如果此前有人质疑他的音色纤细单薄,那么这一场下来就可以完全打消了。

高音乃至假声见长的男歌手能做到这份声音厚度的并不多见。

但同时他损失掉的也更多。

例如高位置。

周深的音色抛开跨越性别印象的猎奇感,从结构上说原本最大的优点就是高位置足够通透,鼻腔、咽腔、额窦、蝶窦等头部共鸣充沛而舒展,声音立体又“空灵”,给人以无负担的听觉享受。

但在这一场中或许是为了迎合歌曲的压抑感,唱出一些“狠劲儿”,传声高位置基本集中在口腔,向上的传声路径大量压迫在鼻腔以下(术语叫“掩盖”),音色失去了空灵感,变得有些“闷”和“钝”。

再例如平衡。

平衡是声乐训练的第一章节,是歌手保持演唱稳定的必要条件,是听众享受听觉体验的生理要求,是一般演唱中需要一以贯之的基础思想。

(强调一般,是因为在一些需要极端表达的唱句中可以适度打破平衡)

从发声角度看,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用力、不漏气”——既是不借助喉咙的外力,不松开合拢的声带。

这一点我们在前篇中已经数次提及,就不展开说了。

之所以在这里提到平衡,是因为周深在这首歌连续演唱的过程中有一些我们称为“二次发声”的现象,打破了发声的平衡。

比如副歌的第一唱句:

“我会自己按门铃自己听。”

周深在唱到最高音“铃”字时有一个清晰的喉结发力动作,相当于在原本连贯的发声过程中借助喉咙的力量二次压迫声带以规避换声的过程。

也就是说本来这个音本来要换声了(对比音高低半音但换过声了的“听”字),现在通过外力撑了上去。

这个硬性的处理既不像后句的“狰狞”、“病”等字眼存在表达上的需要,更打破了原本旋律与演唱的流畅感,形成了唐突的听觉刺激,可以说十分不妥。

“二次发声”的问题在这首歌的演唱中还有一些,篇幅关系,大家可以自行去听一听。

2.咬字状态的不自然。

相比于前几场咬字的松弛以及相应的灵动口吻,周深在这一场中的咬字存在较严重的变形。

想来也是为了追求表达而有意为之,却同样是个不妥当且不可忽视的问题。

咬字变形主要体现在牙关的用力和嘴唇的动作上。

首先是牙关用力,既上下牙床的张合状态紧崩、迟缓,在演唱中体现为语感上的咬牙切齿。

大家有没有看最近被热议的正午新剧《我是余欢水》?没有的话安利大家去看,感受一下什么叫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剧中余欢水和楼上邻居交涉装修噪音问题,结果因为牙疼而嘴里含着花椒,导致说话语气咬牙切齿,三句话还没讲完差点先挨揍。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牙关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只是在演唱中没有那么夸张,但足够影响口吻的灵动与听感的舒适,让演唱语感变得单一、生硬。

和牙关紧绷相呼应的,还有舌头的紧绷。最明显的表现的就是把“狰狞”几乎唱成了“挣灵”。

这是因为“狰”字是翘舌音,在“狞”字是要转为平舌,但周深没有把这个平翘舌转换快速而充分地完成。

这也证明了整个咬字系统在演唱中的都处于不舒展的紧张状态。

其次是嘴唇上的动作,我们俗称的“撅嘴”。

例如在唱到“ 你的纸 ” 这一句时,“纸”字的咬字动作中就有下意识的撅嘴现象,在整首歌的翘舌音咬字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同样问题。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撅嘴会造成三个问题。

一是语感上的不自然。

不信我们可以试试撅着嘴说话,是不是有点浮夸,有点戏剧,有点......欠揍的样子?

放在表演中虽然会因为戏剧感的需要而没那么突兀,但还是会留下过于刻意的印象。

二是传声上的阻滞。

口腔是人声传送的主要出口,撅嘴从物理上意味着延长了口腔通道并收窄了口腔开口,这会影响传声的通畅,导致声音清晰度、亲切度的结构性损失。

三是口吻上的生硬。

与牙关紧一样,唇形的大幅度动作会增长口型变化的路径,降低咬字系统工作效率,尤其是聚拢唇形的动作本身和流行演唱需要的横向打开背驰而驰。

因此在“撅嘴”的情况下更难以呈现的灵动的口吻。

有意思的是,我记得上一次提到这个问题还是在上季的乐评中,我们的刘欢老师也有同样的“小毛病”。

3.演唱表达的不自然。

前面提到的无论是声音状态还是咬字状态的变形,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表达。

演唱表达包含了这两项,但比这两项更全面、更完整,是歌手在舞台上声音、律动、情绪、表情、肢体乃至于乐队配合等等方面的综合呈现。

这首歌本身与其说是“新”,不如说是“怪”。

这种晦暗迷离的小调色彩和荒诞不经的歌词内容本就不是国内流行音乐的主流面貌。可虽说怪诞,今天同场还有两位男歌手拿出了趣味相似的作品。

三人成列,对比就会更直观。

无论华晨宇还是萧敬腾,驾驭起这类风格都要从容自如得多。

那种源发于情绪内核而后张扬外溢的表现力不需要外力辅助就可以弥漫在舞台的空气与声场里。

而在周深的这首歌中,开场设计的呢喃就定下了演绎外化的沉重基调,使整首歌的表达充斥满满的负担。

老师在这里还想举一个更典型的例子,就是王菲。

要说华语流行音乐里大开唱“怪”歌风气之先的,王菲可以算代表人物了,并最终唱成了一代天后。

其实我们仔细去听王菲唱歌,你会发现大部分时候她的演唱表达是在“做减法”。

没有缱绻的连串气泡音,没有凄绝的呐喊和快速滑落的悲鸣,只抓住声音里的磁性和空灵感轻轻盈盈、似笑非笑地唱出来。

这种不讨好的疏离感反而让整首歌的表达精怪又灵动,同时也减少了晦暗旋律造成的听觉负担,让大家更能接受这种对精神世界灰色面的侧写与思考。

这就是演唱表达的魅力与难处,它并非绝对地迎合,并非追求刺激的叠加,而是要让作品整体更融洽、更自然、更张弛有度。

我觉得这一点上需要制作人扮演把关的重要角色。

听闻周深有意将整体工作都迁移到熟悉的晓松老师的团队处。我建议还需谨慎考虑。因为这个团队在制作人的角色上缺少一位有专业歌手经验或歌唱指导经验的人物担当。

就像上一篇提到的“南腔北调”。

北方流派的音乐人往往能创作出质量极佳的作品,但在作品演唱的细腻程度上却不如南方的音乐人们。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我们熟悉那英老师。

她作品产出的黄金阶段正是自94年去了台湾发展开始直到再度回归内地。

原本相对粗粝的演唱内核也被精雕上了细致的表层,于是北方的力量与南方的细腻共同催生出了一位情歌天后。

而周深的声音条件与演唱气质更需要配合丝丝入扣的细腻处理,方能锦上添花,把音色优势变成演唱优势,让自己在才人辈出的歌坛真稳定立足。

如同在这首歌里,团队抓住了“没有感情”的核心问题,却没有找准妥当的解决方向,把本该“冷“处理的演唱基调设定成了“热”处理。

这种判断上的偏差问题恰恰是出在制作人的经验与意识上。

值得思考,值得警觉。


| 徐佳莹-《克卜勒》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首先要说的是开场设计。

Lala把自己心爱的侄女和妈妈间充满童趣的对话录音放在了最开始,作为一幕别致又温情的开场。

这个设计让我想到王菲(王菲老师今天第二次出场了)在《童》和《只爱陌生人》中收录了女儿窦靖童的声音。

对于歌手而言,把亲人的声音放在作品中是一份特殊的纪念。

对于听众而言,孩子的声音天真纯净,有着在一瞬间击入人心的力量。这会让听歌的人与作品更亲近,与歌手更共情。

我们上一期说好的作品能走进听众的精神世界,这样的巧心桥段便是俘获听众的有效助力。

可遗憾的是,这一段录音播出时的声音效果以及对应的舞台灯光却不甚妥当。

声音效果延迟过大,回响清晰,仿佛对话发生在一个空旷而封闭的空间里,比如废弃厂房、无人楼道之类,与家中日常对话的场景实在不搭,反倒显得阴森森。

更阴森森的是舞台灯光。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这段温暖童趣的对话配上的却是冷色调的蓝色与紫色背景光,加上没有正面光以及镜头虚焦处理,整个画面光色幽幽人影模糊,一点都不温暖。

在声色的共同烘托下,这段点睛的开场设计其实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弹幕里有不少留言说感到惊悚。

声音效果的问题显然是欠考虑,而灯光设计可以理解为是配合歌曲静谧星空的氛围。

这其实不矛盾,也非常好解决,把后面表演中在地上投射出点点星光的激光灯提早打开就可以,画面会立刻美好起来。

再说到唱。

这首歌可以说无论音乐还是表达都完全在Lala的舒适区内,最终完成情况亦是中规中矩,驾轻就熟。

在淘汰风险并不大的常规赛末轮里,这样的选曲是一个合理的策略。

她的口吻、气感、音色、稳定等等方面的优点前篇已经反复赞许过,这里就不复赘言了。

我们来说说在这首歌里值得关注的三个细节:

1.高频的过载。

最终的节目音频听起来,歌曲第二段开始高频有些“爆”,这一般是由于频段内发生过载,过载的原因可能是声音采样的失当、声音样本的失衡、声音样本间的抢频、后期缩混的欠缺等等。

老师在这里想先说的是,“台北分会场”的录制声场和声音效果似乎一直有些问题。

比如声场较长沙演播厅和日本分会场要窄不少,而宽阔感恰恰是流行歌曲演绎的必要元素。

声音效果上也常有频段过载乃至音频质量有重大缺陷的情况发生。如果后期是统一制作的,那就应该是采样端的问题。

从竞演公平性上说,这是节目组在决赛来临前亟需调整的问题。

2.闭口音咬字

高频上的不适,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其实于Lala今天的演唱也有一定关系。

这首歌的歌词押的是闭口音韵脚。我们之前说过“i”、“e”这样的闭口元音在演唱中发声位置很容易向前压迫到喉结,导致音色变紧、变薄。

大家可以摸着自己的喉结分别发:a(啊)、e(呃)、i(一)、o(哦)、u(呜),是不是发到“e”、“i”的时候喉结处肌肉会比较紧?

因此以闭口音归韵的高音往往很难维持,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中副歌最高音(“心灵”、“勇气”等等)只到#G4,但连陈奕迅都要唱破音的原因。

Lala在前几场的作品中大多演绎的是押开口音韵脚的歌曲,这首歌在唱到一些闭口音尤其是尾音部分时发声点控制得不够稳定,会出现点变大,音色变浅发紧的现象。

这样会在听感上显得有些单薄、刺突。

这对原本以音色宽、深、厚度优于同类型女歌手的Lala不得不说是个损失。

3.声音的厚度

虽然今天在部分闭口音咬字上不甚完美,但总体来说Lala的声音表现依然在同类型女歌手中鲜有地具备宽厚质感。

那么,在什么时候最考验声音的厚度呢?

我想是在大段情绪高昂的高音段落完成后。

因为在整段投入地高音演唱中我们的声音很容易唱到疲惫,音色变得单薄干涩,但在配乐饱满的轰鸣声中分辨不出。

而当配乐回落,人声接近清唱的时候声音状态就会原形毕露,听得一清二楚。

这种尾段回落的设计在各轮表演中的运用不计其数,Lala在《Last Dance》和《半途而废》中都有非常惊艳的尾段变现,回落后声音音色依然明亮、宽厚如初。

在这首《克卜勒》中她也有同样的稳定表现。

作为对比,我们曾经提过花花在《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中副歌收尾的回落句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这考量的是歌手演唱消耗的情况,降低消耗,科学演唱,才能唱得稳定而持久,对声音系统的损伤也能控制到最小。

大家今后聆听歌手们演唱时可以留心这些有意味的小细节哦。


| 声入人心男团-《春风十里》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上一篇提到美声在“流行化”的过程中要注意“适不适合”的问题——把演唱与流行音乐的音乐语言(律动、色彩)和表达语境(自我宣泄、精神主张)融洽结合,而非仅仅是唱出旋律。

可惜今天我们男团的这段表演,恰恰是从各方面表现出了“不适合”。

总得来说,这是一段即不美声也不流行的戏剧化表演。

首先是音乐语言的不合适。

男团第一场登台时,老师曾提过四重唱中没有人负责低声部的问题,这让四重唱的分配显得拥挤而冗余。

幸而在第二场,鞠红川稳定地担当起人声bass。

但到了第三场,bass部门再次消失,大家的声音又重新挤成了一团。

这是声部分配上的缺失。

而从歌曲本身民谣的属性上说,在民谣歌曲的演绎中一般被大家广泛认可的人声色彩有两种:

清澈干净的,例如陈楚生、李健;

宽厚沙哑的,例如宋冬野、隔壁老樊。

因为这两种声音色彩象征着每个人随着自然经历演变的纯真与沧桑,搭配歌词质朴的叙事与抒情,最容易引人遐想,动人心怀。

四人中谁具有这样的自然色彩?

负责开场和收尾solo的鞠红川。

可惜中间大段他要么切换成了和队友一样类美声的声音集中在口腔的演唱模式,要么干脆淹没在四重唱的声浪中。

另外,从律动上说,流行音乐的魅力在于自由即兴。

哪怕是简约的面要音乐里,一样可以通过一些停顿、延长、切分等等律动变化来丰富演唱,让演唱有更多动人的细节可以寻味。

然而在满弓紧弦的大功率声音模式下,要做到灵活的变化又谈何容易。

其次是表达语境的不合适。

这首歌曲本是一首“小我”的歌曲,其中动人的正是少年心事睹物思人的种种细腻情愫。

哪怕要把它延伸成“大爱”,那也该是以小见大,留待演唱结束后听歌的人自行联想,而非在演唱中“以小充大”。

换句话说,这是一首很“个性”的歌,讲的也是一人相思,需要用自我的口吻去演绎。

但四人的合唱磨灭了这种个性,留下了“不合适”的共性,可以说和歌曲表达本身南辕北辙。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也值得男团的大男孩儿们注意:

1.高天鹤的花腔依然是老问题,作为花腔不够高,作为表达无意义,放在这首歌里更是显得为了加花而加花,功能是为了让合唱不无聊。

既然如此又何必合唱呢?

2.蔡程昱在拿掉美声唱腔弱唱的时候,漏气情况明显,音色一下变得虚弱中空。这和他本身声带动作训练缺乏有关。

也就是说,他的声带机能很强,极限状态下闭合能力出色。可一旦卸掉喉下的压力,反而不会倚靠声带自身去收拢,更没有发声点的意识。在这点上反而还不如仝卓。

3.就像上篇提过的,鞠红川和高天鹤相对两位队友要明显更善于表达,先不论情绪是否精准,至少能做出清晰的情绪状态。

川子如果能把发声点塑造得更小更集中,高天鹤如果能摆脱假声男高的演唱思维,优化声音结构,两人一定会更出彩。

记得在上一篇的评论区中,已经有同学举出不少国外美声团体成功流行化的案例。

在我们有清晰的思路和成熟的技巧之前,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有的放矢的选择曲目、试验成果、推进成果,比盲目地嫁接不同流行音乐类型要明智得多。


| MISIA-《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其实就MISIA唱的部分而言本身已经没有太多可说的了,只需讲她在演唱的方方面面上都可以当作声乐学员和现役歌手们的教学范本。

之所以强调方方面面,正是因为她的示范意义是近乎完整覆盖的。

也就是说,我们把她演唱的任何一段单独摘出来听,都具备示范性的技术细节。无论是低音的胸声,中音的力量,高音的稳定,换声的连贯亦或其他种种。

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听(看)的她的演唱,无论是唱功、音色、情绪、表演乃至舞美布景,都一丝不苟地高标准完成。

这是非常难得的。

我们常常说会说一个歌手在某方面堪称标杆,但在另一方面就成反面案例了。

我们也会说某场演唱的某一段非常惊艳,但其他段落就平平无奇了。

能方方面面字字句句都做到位的,真是凤毛麟角。难怪她在邻居霓虹国里能成为国宝级的歌手。

再说到关于MISIA的网络评价,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两极分化。

称赞者谓之技冠群雄,贬低者谓之老气横秋。

于是老师就在思考,为什么会有人反感MISIA呢?

直到昨天我在电梯里遇见肯德基外卖小哥,突然地明白了答案。

道理很简单,就如同:

大家是什么时候对吃肯德基失去儿时热情的?

似乎不知不觉中就淡化了对吗?

再换一个问题。

如果今天的晚餐有一份日料店的刺身拼盘(或者其他你爱吃的大菜)和一份肯德基的炸鸡让你选择,你会吃哪一样?

小时候的你又会吃哪一样?

或许小时候我们还爱吃很多现在仓促果腹时才会选择的食物,比如火腿肠、方便面。

爱吃的原因是这些食物散发着美味油脂的直接刺激。

长大以后吃得少了,是因为不好吃了吗?并不是。

究其原因无非有三个:

1.我们希望吃得健康,吃得心知肚明,所以更愿意吃带着食材本来面貌的食物。

2.我们了解了食物的价值,更喜欢吃食材考究、工艺精细的食物。

3.我们不再像童年茁壮发育时对能量那么渴求,比起高能量的诱惑,我们越来越追求食物的深层品质:新鲜的质感、细腻的口感、宜人的色香、多重的回味等等。

而在欣赏歌声上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为何会听快餐音乐?

因为不需要根源性的了解,不需要精细化的制作,不需要深层次的品读,只需要简单直接的肾上腺刺激和多巴胺愉悦。

在特定的场景,特定的时候,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简单粗暴的刺激来挑起气氛,但它们一定会日渐退出我们的私人歌单。

因为我们开始探索一首歌是谁唱的,唱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感触,是否与之共情;

因为我们开始了解歌曲背后的价值,知道这样演唱难度很高,这样编曲创意新颖,这样制作效果精良。

更因为我们开始完整地、深入地欣赏一首歌,希望这首歌有始有终、有起有伏、有浅有深、有曲有直,有疾有徐,一首歌就是一幕短剧,一篇叙事,一件艺术品,而非依靠零碎的片段抓人。

我想,这就是有人反感MISIA的原因,或许是时机不对,或许是时候未到。

现实中,总会有人永远哪怕条件宽裕也始终爱吃快餐,这是个人自由他人自然无权干涉。

但对于有心了解更多的小伙伴而言,在拒绝前先试着去欣赏,去感受,去了解,或许会自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最后说回昨天的演唱。

我觉得除了整体的高水准外,还有两点值得一体:

1.歌曲的层次。

此前我们提过,时长越长的歌曲,层次感就越重要。大部分人听一首歌会在3分钟左右开始听觉疲劳,需要新的刺激以维持继续聆听的兴趣。

MISIA本场歌曲长达5分30秒,只稍短于之前的《请别走》。但后者毕竟演唱速率缓慢,并且有大量间奏得以喘息,而后者几乎是从头高唱到尾。

因此歌曲的层次铺排和歌手的演唱疲劳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最终呈现看,层次上果然在3分30秒的疲劳时间乐曲进行了一次变奏,降低了速度,节奏也变得swing了起来。

但仅有一次转折是不够的。歌曲从一开始定调就十分亢奋,持续的亢奋更容易让听众加速疲劳。

连续五分半的高能量轰炸后,听众的感官多多少少会变得迟钝,被歌曲带动的兴奋感也会降低,愉悦程度反而不如中段。

如果没有更好地剥离层次的方案,其实应该把歌曲适度缩短一些,让歌曲终止在听众最愉悦的时候,留下意犹未尽的感受。

而我们的米老师更是唱得十分辛苦。

在激昂高亢的初始基调下一路快节奏地高歌,持续不断地输出能镇住整编大乐队的宽厚有力的声音,最后更是层层加码,拿出挑逗观众情绪三连升,硬桥硬马地飙到了F6。

换作其他歌手真不知能否支撑下来。

饶是如此,MISIA最后也已经唱得十分疲劳了。

在三连升环节本可以完成地更稳定,但在第一次换声是音色就有些毛糙了,最后的哨音也因为声裂扩大造成了一些瑕疵。

2.MISIA的嗓音

MISIA的声音能力非常了不起。

她的海豚音和Tia、黄霄云、张靓颖们的海豚音最大的不同,是她可以做到换声区间的连贯。

也就是,她可以从第一换声点的中低音一路顺畅地唱到第三换声点后的哨音,中间不会出现明显的断层,不会失去声音的支撑与力量。

但是从听感上判断,MISIA的声带可能受过一些伤,大概率是疲劳伤。

她的第一换声点会稍有些迟钝,并且本季以来还没有听到早些年第四换声点的表现。

这代表着声带边缘在极限失压与负压的状态下没能维持充分地合拢,或许是因为积劳导致边缘不够平整的缘故。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

越是充分商业化的音乐市场,歌手的独特价值越会被无限放大与利用。

MISIA作为同时代本国女歌手嗓音能力堪称最强势的存在,作品与演出不免骑虎难下,要往大往高往力拔山兮的方向呈现。

作为职业选手,哪怕方法再科学,消耗总是不可避免的。就像顶级运动员也逃不脱伤病的困扰一样。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们熟悉的另一位高音唱将——信。

好歌手难得,惟愿他们的演唱生命能更长久。


| 旅行团-《逝去的歌》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如果说情节发生在旅途中的电影称为“公路电影”,那么旅行团的作品可以称为“公路音乐”。

这类公路音乐往往有着轻快的旋律和开阔的意境,就像行驶在公路上的车和公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四野。

同时歌手的演唱也往往带着离别的愁绪和憧憬的愉悦,虽矛盾也淡然,就像坐在汽车里哼着歌的旅人。

其中不乏流行音乐史上的经典作品,例如这首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发行于1961年的《500 miles》。

这是一首典型的美式乡村民谣,节奏明快却旋律悲婉,火车的疾驰与思乡的凄苦尽在流畅的歌声与乐曲中。

2013年Justin Timberlake联手Carey Mulligan、Stark Sands对这首经典之作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翻唱,并作为电影《醉乡民谣》的主题曲。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大家耳熟能详的英文经典也可以划入公路音乐的范畴,例如《Hotel California》、《Sailing》等等。

在华语流行音乐中这一类型的作品也有不少,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私奔》、《旅行》、《平凡之路》,包括18年大火的《起风了》等等。

如果旅行团的作品能歌如团名,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旅行系公路音乐,在作为旅游大国的中国倒是美事一桩。

总之,这些歌曲仿佛有着煽动人们说走就走的魔力,特别是在束于眼前生活,有心脱离并重建人生的时候。

回到昨天的作品本身。

如果说周深带来的是阴郁、Lala带来的是静好、男团带来的是辉煌、MISIA带来的是热火,那么旅行团带来的就是明媚。

这种明媚打破了上半场大开大合的疲劳感,三个人热情而从容的表演卸下了观众的欣赏负担,能够轻松的享受歌曲。

不得不说团队这三人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在舞台上的互动自然又亲切,每个人洋溢在脸上的愉悦都仿佛在给对方情绪的助推。

就像我们常常会听到演员们强调对手演员的重要性。

尤其是经验不足的年轻演员,遇到经验丰富的对手演员就可以迅速把自己带入表演情境中,因对方的喜而报以喜,因对方的怒而报以怒。

所以这三人就像共演了一出剧目的对手演员一样,互相带动,互相回应,尤其是键盘手韦伟,让表演氛围十分有感染力。

因此我也以为他们昨天的排名应该可以更高一些。

最后说说不足吧,其实依旧是上一期聊过的问题。

首先作品面貌比上一期的作品要更现代,编曲电声化,配乐丰满又有质感,声场宽广让呈现出的意象也更开阔。

但光鲜外衣下,作品骨架与内核依然有些单薄,无论旋律走向的老套以及过于平缓还是歌词本身文采与想象力的匮乏,都制约了作品本身的高度。

这是他们在创作上亟需踏破的瓶颈。

其次就是主唱的演唱辨识度了。

节目中韦伟曾提到大意是“我们拥有最优秀的主唱”,但可惜两场下来暂时还没有发现主唱有什么特别优秀的地方。

相反,主唱的表现力反而也成为制约作品高度的原因。

我们在前面提到公路音乐的动人之处正是用行路之欢包裹着离愁别绪,两种情愫的交织非常考验歌手的表达能力。

嬉而不闹,哀而不伤,既不可平白,也不可满溢,是歌曲的深层内核。

(可以回顾一下上面贾老板的演唱)

在这方面主唱孔阳的灵性显然还不足,音色、口吻都过于单一,几乎没有处理的意识。

放在live表演中尚可衬托在明快的氛围里图一时烂漫,但要仔细欣赏的时候就缺少了值得玩味的细节。

| 艾热-《用音乐安慰你》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很高兴能再次看到说唱歌手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自从上一次GAI因为不可抗力离开后,说唱这个在国内越来越走向大众群体的世界流行音乐的重要类型一度在节目中缺席,或只是作为加花穿插在表演中。

(敢与说唱音乐的种种,大家可以关注第二篇文章,听阿龙老师介绍rapper们的前世今生。)

往季以来,节目不仅遍邀国内的歌唱好手、名家,更是请来了欧、美、俄、日、韩的顶尖唱将与新生力量与我们的歌手同台竞技。

乃至18年总决赛,当我们都猜测节目组不会把冠军授予一名外国歌手的时候,何老师却大方地宣布“谢谢你来!”,并把冠军奖杯交在了Jessie J手中。

肯定别人,正视对手,方是迎头超越的开始。

从这些操作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节目高水准、高包容的世界格局。在这样的舞台上却缺少一类重要的音乐形态,不得不说是一桩憾事。

2018《中国新说唱》总冠军艾热的到来多少填补了这份遗憾,只可惜来得晚了一些,直到最后一轮才登场。

并且,相对rapper们普遍张扬不羁的姿态,艾热的这次登场从形象上就要温和而“讨巧”得多——收敛锋芒,完成使命。

或许有无奈,但也明智且有效。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艾热今天的装扮让我想到了华晨宇在第一期献唱的“寒鸦少年”——

复古的格子呢马甲配上阔袖阔腿的衬衫与西裤,再加上微微躬身抱手的站姿与腼腆恭谦的笑容,活脱脱就是一家老牌裁缝店的小学徒模样。

这个形象设计挺有趣味。让观众快速对一个新兴类型歌手的初次登场产生亲近感,在不事张扬的前提下又隐隐透着潮范儿。

尤其是接下来,他带来的不是说唱音乐中常见的愤怒与批判,而是一段带有复古爵士色彩的慰藉人心的浪漫小品,这就更吻合今天的装扮了。

聊了情景设定与装扮设计的讨巧,也说说这段表演中其他的亮点与不足:

1.这段表演的音乐性很丰富。

我们可以听到散发着慵懒摇摆气息的爵士乐贯穿始终,并且艾热把这种复古氛围和自己的说唱融合地很好,不仅不突兀,甚至还互有呼应,就像今天的着装一样。

我们也可以听到中段部分配乐用007系列《James Bond Theme》的经典旋律引子,炫酷地开启了一段变奏,大大丰富了听觉趣味。

我们还可以听到后段即兴的部分中,艾热选择与和声歌手来了一段精彩的call&response,这是布鲁斯音乐表演的灵魂形式。

等等。

2.舞台多少限制了艾热的发挥。

其实说唱歌手表演就和摇滚乐队的演出一样,很需要火热的现场氛围来刺激歌手、乐手们的兴奋度。

在节目录制中,面对空无一人的台下以及氛围端正的舞台,其实歌手多少都会感到拘束。

旅行团幸得有成员间的互相带动,而像吉克隽逸、萧敬腾、Tia这样的live型歌手也会通过和乐手们的互动来调动状态。

而艾热今天在偌大的舞台上显得有些孤独,一直来回踱着“进三退一”或“退三进一”的标准走位。

不仅在舞台上活动区域显得拘束,整个人的兴奋程度也始终有所欠缺。

凭做一些表演指导的经验猜测,艾热今天应该唱得不太过瘾,自己也不甚习惯这样的表演场景。

3.声音的低频。

从声音能力和声音技巧上说,这首歌里能展现的空间并不大,还有待继续观察。

话虽如此,但至少已经能听出一个优点:就是艾热声音的空间感保持得不错。

尤其是口腔的横向打开和咽腔的深度舒展都做得比较到位,固此音色能有一定的宽度与深度。

这是很多新疆歌手所共同具备的特质,和语言习惯息息相关。

与之相对的,是不少rapper在切换到“唱”的部分声音会很扁窄,这是把“说”的模式带到了“唱”里的原因。

最后说一个缺点,是声音的低频不足。

或者说,是胸声(胸腔共鸣)的缺失。

这个问题不致命,但无论是rap部分还是演唱部分表现力都会逊色不少。如果能填补上低频的空缺,相信艾热的表演会更上一个台阶。


| 华晨宇-《强迫症》(《疯人院》)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最后登场的两位歌手着实让我兴奋起来。

仿佛看见了他们在第一场中的出色状态,坚定自如、气场强大、光芒四射。

冥冥之中像是完成了一次首尾呼应,为常规赛画上圆满的句号。

花花的这首歌很容易让我联想到一些活跃在上世纪末的传奇摇滚乐队,例如Van Halen、Aerosmith等等。

(弹幕里就有人说花花这首歌风格很像范海伦的经典《Panama》,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另外这首歌前奏的吉他solo一定会勾起你另一个童年回忆)

同样行进感强烈的反拍律动,同样失真躁动的电吉他,同样玩世不恭的表演姿态。

但在这首歌里,和前辈们以及自己在类似《斗牛》中的狂与躁不同,花花更多表现出的是痴与癫。

这点挺有意思,也让整首歌的戏剧意味更浓。

如同我们之前提过,区别于MISIA、吉克这样的live型歌手,华晨宇是一个典型的表演型歌手。

也就是说,他在舞台上更习惯的是“唱角色”的状态。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和表演指导中常常发现,有些学员/歌手生性腼腆,平时沉默寡言,不喜聚众,独坐一隅思考人生的时间要远多于和朋友举箸痛饮吹牛寻乐的时间。

所以当你要他/她们在台上展示自己的时候,他们一般会束手束脚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对于自我精神世界更习惯封闭起来独赏,而非打开大门任凭浏览。

可当你给到他们一个角色设定之后,他们反而能很快地进入到角色里。

并且这个角色设定与他们的自身性格反差越大,他们会表演得越兴奋、越投入。

(就像花花在表演一些荒诞不经的歌曲时要比表演深情款款如《我们》时更自如)

就仿佛是给了他们一个充分的理由裹上角色的外衣去无所顾忌地释放自己积压的情绪能量。

不必担心剖露自己,不必顾虑形象如何。但凡完成角色使命,那便是对的。

回到歌曲本身,有意思的是依照歌曲的原名《疯人院》,如果今天的情景设定是在疯人院里,那么花花扮演的是个什么角色呢?

如果大家看过一些疯人院(精神病院)题材的电影,也许会发现除了被阴谋陷害入院的主角,院里真正的患者大概会呈现出两种面貌:

1.情绪失控,暴躁狂怒,常常被摁在地上或绑在床上。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2.情绪可控,与世无争,常常自顾自痴笑或神伤。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截图均来自电影《飞越疯人院》)

那么第二类人疯在什么地方呢?

我想是疯在不去思考常人每天思考的事,不去完成常人每天完成的事。

大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也说不清自己在想什么,但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一会哭一会又笑的,总归是个疯子了。

今天花花在舞台上扮演的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了。

大家知道他在唱什么吗?或许角色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他反复说:

“ I wanna know,I wanna know ”

所以他像个孩子一样大喊一声“ MA MA ”,所以他跳到钢琴上盘腿而坐,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自言自语。

乃至刚开始失真的人声效果,你可以理解为是他偷偷潜入疯人院的广播室拿起话筒向所有人宣言。

尽管我们或许不能清楚地理解他的“疯言疯语”,这也符合角色的设定,但我们能从他表演的情绪和歌唱的口吻中清晰地感受到他的痴与癫。

不停地诘问、不停地思索是为痴,时而昂扬、时而低落是为癫。

花花把这个角色表现地很自然,很惬意。

临末还是说两点不足:

1.从表演的角度说,其实可以把钢琴弹唱的部分拿掉,换上贴合疯人院情景的道具会更合适,例如一排椅子。

不知为何今年大家很默契地都喜欢在表演中加入弹唱。

如果是伴奏需要,那么节目本身已经请来了一流的整编室内乐团。

如果是才艺展示需要,除非是真的琴艺高超,否则更可能干扰演唱。

从表演任务分配上说,歌手要先尽全力把歌唱好。

2.声道堵塞的问题还是存在。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依照花花的声音条件,如果他音色的深度和厚度还不如以气假声见长的周深,这是非常遗憾的。

在很早之前我们曾经专门写文章聊过男歌手代际的问题。

当时把花花列为了第四代。

既是在第三代男歌手(周杰伦、王力宏)擅长的关闭技术的基础上,能够运用闭合技术赋予声音以宽广的力量感。

闭合就是喉下气团的形成和控制,是我们常说的音色“厚度”的来源。

花花现在一味地追求咽腔反射来集中传声,忽略了声门以下的空间,反而是在向第三代退化了。


| 萧敬腾-《Haunting Me》

《歌手2020》第10期唱评 | 鼓楼的风吹开东京的樱花

先不提演唱如何,就状态而言,本场老师最欣赏的是萧敬腾。

因为他做到了迎逆境而上且愈战愈勇。

在前几期里我们的雨神一直陷入在对选歌的纠结中,并且在表演上也存在拿捏过度的问题。

无论是节目排名还是网络上对他的表现评价都不容乐观。

本场节目一开始,当他得知自己处在淘汰的危险区,作为台湾代表团的种子选手也好,作为声名赫赫的歌坛“老将”也罢,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以前我们做选秀比赛和音乐节目表演指导的时候,常常会当面责难歌手状态不佳,着急于他们的不兴奋。

到了拥有现场最高话语权的执行导演登场更是嘴下毫不留情,有时能骂道歌手当场崩溃。

有些歌手在短暂的调整后能迅速地调动起状态,而有些歌手就会一蹶不振,等到正式表演时也拿不出状态。

从这点上说,我对港台歌手、宜人最好的印象就是他们的抗压能力,尤其是在早十年间,对比内地歌手会明显心态更强大,状态更投入。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他们职业化程度更高的象征。

很可惜的是,可以说到今天我们内地都没有成熟的歌手职业化训练体系和生存环境,所以我们明明有那么多好声音,却很少能产出被市场普遍接受的明星歌手。

这就说远了,以后再展开。

总之,很欣赏萧敬腾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状态,能在重压下拿出更胜于之前的表演水准。

在他的表演过程中我也仿佛看到了这季以来只在MISIA身上看到过的坚毅的精神力量,这种内敛的强烈信念感很值得歌手们学习。

至于他实际演唱得如何,老师想卖个关子,留给大家看在评论区里自由发挥。我也会把我认为最好的点评选在下期正文里。

相信十期下来,大家也一定会用多维度的视角去看待歌手们的表演了。

五月天当时第一次在校园登台,也是非常的一般。

若不是当年李宗盛老师慧眼识珠,从被淘汰的demo 中发现了这群年轻人的一些不同,就不会有后来影响了80后青春的亚洲天团。

很多职业生涯灿烂无比的艺人、乐队都有着非常粗糙的开始。

也许还会遇到一些老师这样的毒舌烂评委,会被骂:“你们要是出得来就有鬼了啦!”

然而评委的话说过就忘了,骂骂咧咧只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自己的人生轨迹始终只在自己脚下延伸。

所以啊,别太在意起点,只要奔去的方向是终点。

今天就聊到这里啦,马上突围赛和总决赛即将开打,大家在评论区预测一下谁能突围,谁能最终夺得年度歌王吧!

照例列一下本期老师心目中的排名:

1.MISIA、萧敬腾(惊艳)

2.华晨宇、徐佳莹(高完成度)

3.旅行团、艾热(高完成度,稍有遗憾)

4.声入人心男团、周深(有遗憾)


本期你最喜欢哪位歌手的演唱? 单选

0

0%

MISIA

0

0%

萧敬腾

0

0%

华晨宇

0

0%

旅行团

0

0%

徐佳莹

0

0%

艾热

0

0%

声入人心男团

0

0%

周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