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割肉救主,封賞時拒絕獎賞,最後死於被他所救的君主

公元前636年,坐落於今天山西省介休市的的綿山遭遇了一場罕見的大火,這場大火連續燒了三天,綿延了數百里。據史書記載這場大火是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位君主晉文公所為,這位以賢良忠厚而聞名的君主,為什麼做出這麼極端的行為?這場大火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晉文公點燃這場大火的原因和他的救命恩人有關,公元前636年,晉文公不惜點火燒山也要把這位隱居深山的救命恩人逼出來,這位隱居者名叫介子推,他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士,歷史書上對於他的記載很少只知道他身處春秋亂世,他和晉文公的故事又是怎麼展開的呢?這得從晉國一場宮廷政變說起,晉文公名叫重耳,晉獻公之子,晉獻公死後把他最寵愛的驪姬立為夫人,驪姬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坐上太子之位,就逼死了太子申生,並陰謀殺害比奚齊年長的公子重耳和夷吾,此後兩人分別開始了逃亡的生活,而這次事件也是歷史上有名的驪姬之亂。

他割肉救主,封賞時拒絕獎賞,最後死於被他所救的君主

介子推畫像

公元665年因為驪姬之亂的波及,重耳開始了流亡之路,隨行的賢士有五人,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晉國派殺手一路追殺,路過衛國時,重耳請求援助,卻被據之門外。流亡的隊伍此時已經開始斷糧,飢餓開始在人群中蔓延,加上重耳的一位臣子頭須偷光重耳的錢糧,逃進了深山,一路上風餐露宿的公子重耳飢病交加,氣息奄奄,介子推見狀,毅然揮刀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熬成湯給重耳充飢這才保住了性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割股奉君”的故事。

他割肉救主,封賞時拒絕獎賞,最後死於被他所救的君主

割股奉君

在流亡了19年後在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重耳登上了晉國王位,成為了晉文公,他登上王位後開始逐一封賞當年追隨他的從臣,令人不解的是,對晉文公有救命之恩的介子推沒有受到封賞,晉文公以忠厚賢良聞名,為什麼會忘了曾與他生死與共的介子推呢?

其實,介子推在重耳即位後便辭官回家,隱居在綿山。介子推生死追隨了重耳19年目的就是希望重耳能重返晉國登記,安邦定國,眼看願望實現,他卻歸隱綿山,在《左傳》中記載了介子推辭官回家的原因:晉侯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盜之,況天下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這段話的大意是晉文公賞賜跟隨逃亡的人,介子推沒有要求賞賜,他也沒拿獎賞,介子推說:獻公有九個兒子,現在唯獨國君還在人世,惠公懷公沒有親信,國內外都拋棄他們,上天沒有打算滅絕晉國,一定會有一個人來主持國家大事的主人,那個人不是君王還會是誰?上天實際已經安排好了,然而竟有兩三個人認為是自己的貢獻,這不是很荒謬嗎?偷竊別人的錢財,尚且稱他為盜竊更何況是貪圖上天的功勞?下面的臣子將犯罪當道義,上面的國君對這奸詐行為獎賞,上下互欺,我難以與他們相處。”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介子推隱退的原因是,重耳在登位後受到一班大臣的曲意逢迎,他一時得志開始大肆封賞。為了不與卑鄙汙濁的人為伍,他做出了隱居綿山、獨善其身的選擇。

他割肉救主,封賞時拒絕獎賞,最後死於被他所救的君主

綿山介子推隱居處

然而好景不長,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到介子推的頭上,在介子推隱退後不久,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鳴不平,晉文公才毅然想起舊事,晉文公心中有愧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回來授賞封官。叫了幾次,介子推執意不肯歸朝。於是晉文公帶著大臣來到綿山,卻見介子推家大門緊閉,原來介子推不願意見他,早已揹著老母躲進綿山。晉文公等人在山中呼喚卻不見介子推出來相見。晉文公深知介子推,知道他為人孝順,如果林中起火,他一定會背老母親出山避火,於是晉文公放火燒山,命人三面放火。只留下一個出口,大火連燒三天期間不見介子推出山,晉文公已經開始後悔自己的魯莽行為,幾次想要衝進火海找人,火苗逐漸消失,心急如焚的晉文公衝進一片焦黑的綿山,綿山之大找人談何容易,痛心的文公哭腫了雙眼,在找尋了幾座山丘之後終於找到了介子推與他的老母親,可是兩人早已葬生火海,介子推與母親抱著一顆燒焦的大柳樹由於緊緊抱在一起,已經無法分開,甚至已經分辯不出來原來的面目,但是還是可以看出母子二人沒有痛苦表情,悲痛至極的文公已經泣不成聲無法相信眼前的一切是自己造成的,面對枯木,文公觸景生情,命人撿起一塊燒焦的木頭做成木屐,穿在腳下呼喊介子推:“足下,足下。”至今綿山上還留有“哀號坡”之稱而把自己尊敬的朋友稱為“足下”的習俗也延續至今。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名為“介山”並把放火燒山這天定為寒食節,每年的這一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介子推死後的第二年,晉文公率領群臣素服徒步登山拜祭介子推。眾人行至墳前,那棵老柳樹神奇的死而復生,祭拜過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他割肉救主,封賞時拒絕獎賞,最後死於被他所救的君主

火燒綿山

他割肉救主,封賞時拒絕獎賞,最後死於被他所救的君主

寒食節

介子推已去世兩千多年,他的故事家喻戶曉。

他割股救主以表其忠,背母隱居以盡其孝,不言爵 祿以顯其廉,寧死不與二三子為伍以示其烈。這樣 一位既忠又孝、既廉又烈的正人君子和高尚人格贏 得了後人對他的敬仰。

他割肉救主,封賞時拒絕獎賞,最後死於被他所救的君主

介子推與母親雕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