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贺之章在《咏柳》中是如何描述柳树的?如何赏析?

用户71048147864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的作者贺知章,在盛唐诗人中,是年辈比较早的一位,他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越州永兴 ( 今浙江萧山 )人,大约生于 唐高宗显庆四年 (公元 659年 ),武后正圣元年考中进士,此后仕一直比较顺利。玄宗开元年间,做过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最后官至秘书监。他生性放诞旷达,

不拘礼法,喜欢饮洒,与李白友善,擅长诗歌与书法,当时跟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有人说“文章憎命达” ,但贺知章的仕途通达未影响其诗作的艺术成就。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碧玉妆成一树高” ,开篇一个“妆”字 就把树拟人化了,象是一个美女在化妆,而 她化妆,并非涂脂抹粉,而是用“碧玉” 。

这“碧玉”不仅是和柳树之绿相似,而且还给人留下淡雅之美。因为提起碧玉,人们会 自然地想到《 碧玉歌 》中“碧玉破瓜时”的诗句,会想到“碧玉小家女”神态,她不只貌美,还有稚嫩和清纯。可见作者起笔不俗。

“万条垂绿丝绦”是 紧承上句来写的,一个“垂”字,暗示出“碧玉小家女”纤腰之柔,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而“绿”字也和上 句“碧”字互为补充。这就把这早春的垂柳变成了美人的化身。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 是作者紧接着美女树的思路来写,这女子 的“妆”是这么可人,垂下的“绿丝绦”是这样得体,那么这是何人的巧手为其所裁呢,原来是二月里的和煦春风,手里拿替一把剪刀,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在这里贺知章用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刻画了春柳的形象,显示了春天的无限机,使人感到清新爽目,构思上可谓独出心裁。


文字拾荒人


谢敬!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借问唐代诗人贺之章的《咏柳》来展开赏析!



看那高大伟岸的柳树,扬扬洒洒的柳叶玲珑剔透,吐绿似翠玉,千万条柳枝妖娆妩媚,荡漾着绿堤!好似春眠不觉晓,未知春来早!还是柳叶先动情!裁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织春绣绿柳生情,柳丝垂金缕,多亏了二月早春的清风,似一把巧夺天工的美术刀!雕琢着沉睡的灵魂!万物始于春风!柳柔情!轻盈飘逸灵动的梳剪着柳丝!畅想着春天的脚步已悄然来临!

是多情的柳树一遇春风露笑颜!便孕育出大自然的美好!青柳依春风,大地也暧昧!巧妆一番,景色宜人,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非常喜欢春天,给人带来那无限的遐想!……!犹如春姑娘在向我们招手!!

贺之章!这是用比喻的手法!巧妙的赞扬了柳树,和依恋春风的生动景象!既使春天有多么的温馨美好!但是如果没有春风和杨柳依依的奉献!就不会点缀出春日暖阳浪漫的风情!!美景如画般那优雅迷人!!!…………




(谢悟空!谢阅)!

(原创于4、16)!仅此一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勿抄袭!


转运中的幸福


唐代诗人贺之章在《咏柳》中是如何描述柳树的?如何赏析?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脍炙人口、老少皆宜的七言绝句。通篇都是在咏柳,可是却看不见一个“柳”字。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启蒙老师教我们学习过贺知章的“咏柳”作为课本上的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万条垂下绿丝绦: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裁:裁剪。

▲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似:如同,好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