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建箇中臺就夠了嗎?

簡介: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數字化轉型成為了不少傳統企業的“救命稻草”。各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也隨之應聲而出。比如今年大火的“中臺”,已經成為to B企業口中的“新熱詞”,大有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標配的趨勢。然而,企業數字化轉型建箇中臺就夠了嗎?

數字化轉型,建箇中臺就夠了嗎?

原創: 文摘菌 大數據文摘

大數據文摘出品

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即將收官的2019年是艱難的一年。

全球經濟增長同步趨緩,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傳統企業急需一種方式尋求轉型升級的新動力,進一步拓展市場。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數字化轉型成為了不少傳統企業的“救命稻草”。各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也隨之應聲而出。比如今年大火的“中臺”,已經成為to B企業口中的“新熱詞”,大有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標配的趨勢。

然而,企業數字化轉型建箇中臺就夠了嗎?

“中臺並非需求本身,更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全部。”對於這個問題,滴普科技董事長兼CEO趙傑輝有明確的答案。作為一家成立不到兩年的初創企業,滴普科技致力於為企業提供數字化智能平臺全棧服務,短時間內已獲得3輪融資、超4億人民幣。目前,滴普已經為40+大中型企業提供了數字化服務。近日,我們也與滴普科技創始人趙傑輝聊了聊他眼中的數字化轉型和數字中臺。

中臺概念是怎麼火起來的?

2019是to B市場熱詞頻出的一年:騰訊的產業互聯網、阿里提出的中臺、雲原生、PaaS、Serverless,世界產品經理大會上,華為又提出了雲產品模式。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當屬“中臺”概念,然而今年5月份之前,中臺這個詞甚至沒有被百度指數收錄,7月份之前,關注度也不如PaaS、產業互聯網這些詞高。

數字化轉型,建箇中臺就夠了嗎?

其實最早推廣“中臺”這個概念的公司還不是阿里,文摘菌追溯了一把,類似“中臺”的概念最早被媒體報道,和一家叫Supercell的遊戲公司分不開。

或許不少讀者對這一家公司不太熟悉,但是“皇室戰爭”、“部落衝突”你應該聽說過,這兩款風靡全球的遊戲就出自該公司。

這家300人的公司僅憑几款遊戲便一躍成為全球最會賺錢的明星遊戲公司,並自稱,成功之道就在於內部設置了一個強大的技術平臺,來支持眾多的小團隊進行遊戲研發,這個平臺在技術和業務之間實現了敏捷、解耦和複用,從而讓小團隊以低成本試錯,滿足高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而今年中臺如此大火,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焦慮。埃森哲去年披露的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報告指出: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的企業比例只佔7%,在這個“想轉卻沒有轉型完成”的重要關頭,多數企業都在期待一方“靈藥”,只要上馬立刻就能帶來業務的提升。

那麼,“數據中臺”是企業們亟待服下的靈藥嗎?

顯然不是。企業焦慮下產生的需求帶來的往往是炒作和泡沫,從數據中臺在各大雲廠商的業務佔比來看,其帶來的收益額仍然很低。正如趙傑輝說,“中臺並不能代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中臺它是個重要的事,但是它也不是數字化全部的事。”

迴歸本質,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真的改變了嗎?

如果說中臺並不能代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本身,那麼不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企業的需求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企業的核心需求是盈利,在增量市場的大環境下,好貨是不愁賣的,企業所要考慮的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這就催生了CRM系統、ERP系統等流程自動化的軟件,也就是所謂的IT。

而現在增量市場逐漸向存量市場轉變,“高效多賣貨”這條路已經走到了頭,那麼一個企業要繼續生存,擺在面前的就只有一條路——創新。創新不僅僅是產品的創新,還包括創新客戶服務模式、創新銷售模式、創新運營客戶的模式、創新供應鏈的模式、創新生產製造過程的模式等。

敏捷高效地支持這些創新,就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真正需求。

“需求還是原來的需求,現在可以把它實現的更好。”趙傑輝說,“所以說雲技術、互聯網技術架構和大數據技術本身的成熟才是拐點的本身,中臺只是技術成熟後的產品。”

也是基於這樣的對企業數字化本質需求的分析和判斷,趙傑輝在9月舉辦的A輪融資發佈會上多次強調,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More than中臺”。

需求沒變,但是衡量標準變了。回想IT時代,每梳理一個需求就上一個軟件,大的企業可能到最後用了1000多個軟件,但如今衡量企業數字化建設水平的標準不再是上了多少個IT系統、梳理了多少流程,而是整個企業現在可以統一處理多大體量的數據。

如何衡量這樣的能力?趙傑輝不止一次的提到這兩個標準:敏捷創新和業務智能。

數字化轉型,建箇中臺就夠了嗎?

敏捷創新就是指,無論是什麼數字化平臺,在企業落地之後,所有在這個領域的業務需求就在兩週之內響應,這需要非常敏捷並且可演進的系統架構。目前這個架構比較成熟了,就是所謂的中臺,就像Supercell的技術中臺快速支持小團隊開發新遊戲一樣,兩週之內新需求能滿足,就意味著敏捷創新。

而業務智能就是指,所有的生產單元和它相關的數據都可以實時在線上提供智能分享,也就是說需要能夠實時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來支持業務的智能化,比如淘寶做的以千人千面的服務方式向客戶進行推薦和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