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评弹│中小微企业需“他救”也需“自救”

□刘大山

4月13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小微企业因受疫情冲击,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营业收入为16711亿元,仅达上年同期的48.8%。根据测算,平均来看,中小微企业在一季度收入下降了69.5%。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打击有多大,从数据中可以直观感受到。尽管复工复产提速扩面,但随着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质性难题并未得到有效纾解。日前,经济观察报在报道中指出,当下中小企业由“复工难”转为“订单难”,由“开门难”转为“经营难”,我们迫切需要增强政策协调性和针对性,防止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

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度过这场寒冬,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支持政策,实施“他救”。如南京2月初出台《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两个月来,各级纾困政策已惠及企业12万家,直接受益72亿元。从短期看,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减轻了负担。但另一方面,仍有很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执行落实,政策不会自动落地,各级各部门需要进一步主动作为,畅通政策传导,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二是随着形势变化,产业链传导、成本增加、资金占用等不利因素持续累积,企业面对的考验可能更加严峻。与之相应,政策的实效性、时效性和精准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除了“他救”,企业如何“自救”也成为关键所在。我们看到,路边的烧烤店建起了微信群、在线点单送货上门,大小超市纷纷搞起社群经济,工厂老板组织员工直播带货……这些都是疫情下企业挣扎求生的缩影,同时也蕴藏着危中寻机、涅槃重生的希望。创业守业从来都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只不过现在疫情加速了这个过程,倒逼着企业改革创新,只有竞争力更强、转身更快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存活下去。因此,中小微企业需要更加积极对待,机遇都是拼出来的,而不是等来的。

国家发改委日前出台实施方案,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据测算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25%,远低于欧洲的46%和美国的54%,中小微企业面临“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转型困境。该实施方案的目的就是通过外力赋能,解决企业不会转、没钱转、不敢转等难题。但对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能否挺过冬天、成功转型,还在自身努力。

“自求多福”是财经作家吴晓波给企业开出的“药方”。这里的“求”不是坐在原地唉声叹气、无所作为,而是积极地开展一个最小单元的自救计划。这样即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找到一条出路,一条通往春天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