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活着》观后感:不问前程不求质量,为什么也要活着?

Hi,你终于来啦,欢迎来到我的疗愈世界。阅读本文前,请您点点“关注”,常常有“惊喜”。您还可以继续免费收到精彩的文章分享,您的支持将是我最大的动力。

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是很多人一生都在追寻的答案,幸运的是《活着》的作者找到了答案,并把它写成了一本书,甚至一度改编成了电影,拿了戛纳电影节的大奖。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我觉得应该叫苦难。这次疫情期间整理书柜,重新读了一次,我的感受是它应该叫死亡,也不是活着。因为这本书讲了一个又一个的死亡故事,在天灾人祸里,主人公仍然拼尽全力的要活着。看完这本书,让我觉得压抑的透不过气,同时又充满了疑问,经历那么多的苦难,哪里是活着啊,也许很多人会跟我一样,疑惑但还是会忍不住去思考,到底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些苦难又给遭受苦难的人们带来了什么?

再读《活着》观后感:不问前程不求质量,为什么也要活着?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福贵的老人的一生际遇。他本是一个富家子弟,生性好赌,败光了家里的所有财产,接连着父母相继过世,已怀上儿子的妻子被岳父强行带回了家,只留下了女儿跟他相依为命,最后又因为种种原因,一家团聚了,但这个时候一贫如洗的福贵却被抓去拉大炮。等他被解放军解救出来的时候,发现女儿因病成了哑巴,好景不长遇上饥荒妻子得了软骨病,儿子因为有幸给县长的儿子献血,抽血过多死了,女儿后来嫁给了一个偏头的男子,本来两人的幸福生活可以开始了,结果又因为产后大出血也死了,他的女婿一个人带着孩子长大了,这个时候天有不测风云女婿因为遭遇工伤而死了,最后他的外孙回到了福贵的身边,却因为吃豆子而撑死了,这时候的福贵失去了世上所有的亲人,最后和一头老牛相伴度过残生。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对这本书充满了疑问,在作者的笔下,这些人死的非常草率,甚至死法荒唐至极,为什么作者要把人写的生的卑微,死也没有轰轰烈烈呢?也许事实就是如此,人生的终点就是死亡,作者想提醒人们,苦难跟卑微才是常态,风平浪静的小康生活是莫大的幸运。

我们不禁要问,这本书到底在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活法?生活还是生存?生活的前提是生存,在现如今保证自己不饥饿似乎很容易。当我们的生存问题解决了,就会开始寻求生活品质,人生梦想,幸福感……年轻的福贵似乎也是这样,只有当他赌光了所有的财产之后,他才不得不去面临生存问题。在那个转瞬间就没命的年代里,福贵一家没有选择怎么生活的权利,他们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的活着,活下去。

与其说,经历过生死问题,才懂得生命有多么重要,不如说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热爱生命,多么想要活着。我们看到,这本书里所谓的“活着”,其实就是无论生活怎么捶打我们,我们都会不问前程,不求质量的活着。我甚至在想,如果换成我们自己是书里的福贵,当我们去面对这些经历的时候,还能像他这样活下去吗?我们是不是会终于明白,从前的日子是多么的难得。当整个家庭的温饱及生存问题都肩负在福贵的身上时,他才意识到仅仅是在这世上活着都是需要付出超出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当我们真正感到连活着都要付出努力时,是不是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生命的重量跟意义了。

再读《活着》观后感:不问前程不求质量,为什么也要活着?

为了什么而活?可能很多人会说,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那如果世上所有的亲人都离开了呢,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放弃活着了?答案肯定是,不会。因为生命的拥有者始终是我们自己,虽然它跟很多人有来信,但最终命运依然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那么一直觉得自己是在为别人而活的人,在问问自己为什么而活,有答案吗?

当你看到那些穷困潦倒的流浪汉和那些终身躺在床上爬不起来的人,没有为什么,没有任何的客观理由,子啊死亡面前,人们活着的本性还是会显露出来,我要活着。这也是为什么不问前程,不求质量,依然要活着的原因。

中国人是很难谈死亡这2个字的,在这次疫情里,当我们每天看到那么多的死亡数据时,我们潜意思里是害怕的,当我看到那么多报道说有人欺骗爱心人士购买口罩的钱或是生产假口罩的时候,我想说的是,这些人对生命是没有敬畏之心的。如果生活让我们失去了什么,注定无法再追回,我们就当是考验吧。其实苦难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不仅能让一些人从中吸取教训,积累更多的财富,也能给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人生不如意时,是上帝给的长假,我们应该要好好享受这个假期,就如这次的疫情一样。

有人说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三句话基本上可以概括人的一生。愿你我都能从别人的苦难里懂得对生命的真相和生活的意义。

#情感# #我要上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