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教师为什么要提前三分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教师提前三分钟进入教室与学生见面交流,这就是教师的候课。候课制度是学校的规定,而不是上级教育部门统一的规定。这一规定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教师按照这一要求,落实在教学的每一节课堂中,有百利而无一害。候课既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在教师为什么要提前三分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1)、为上课做好了充分提前的准备。教师方面的准备,现在教师的备课资源丰富,除了上级统一发放的教参、光盘、还有教研组共同研讨的备课,以及网络上自己下载的课堂实录后制作出的课件。很有必要在上课前的三分钟内再做最后的过滤和检查。学生提前做好的准备,上、下午的第一节课,学生刚到教室坐下不久,有的学生还沉浸在“打闹嬉戏”的情绪里,更需要教师提前三分钟的候课来稳定学生的情绪。如果不是上下午的第一节课,很有可能是刚刚上的语数英科、音体美、思品,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上节课问题之中。教师在上课前三分钟的候课中,往教室前一站,学生看见了教师,会迅速地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情绪稳定、精神转向集中。教师和学生在上课前的三分钟里,进行简单教学前的互动,既活跃了上课的气氛,又为上好课奠定了基础。

现在教师为什么要提前三分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2)、教师上课前的候课,能更好的处理学生的偶发事件。曾经发生在我教学中的一件事,那是夏天的一个下午,天公不作美,正在雷雨大作的时候,学生从教室的走廊跑向厕所与从厕所跑向教室的学生碰撞在一起。当时两人碰得很重,其中一名学生的左胳膊撞折了,很及时通知家长把孩子送到医院医治。现在的孩子有不少在上课前,发烧、垃痢疾经常出现,教师的候课正好处理此事,保证上课秩序的正常进行。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突发故障也偶有发生,也必须要求教师在候课中处理好事故,保证课堂有序的进行。

现在教师为什么要提前三分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3)、候课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解情况,从交流中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预习情况,原有知识水平。有时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例如我在教学《虎门销烟》一文时,正值清明节假期开学,原先布置的预习题,学生因各种情况而没有预习好,原先准备讲读课文的教学,临时改为朗读、学习生字词疏通课文,扫请“拦路虎”。通过熟读课文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工人销烟的一连串动词的看出了什么?文章首尾呼应的意义。教学思路的调整,有利于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弄懂课文。

教师的候课,给学生留下严谨治学、惜时守时的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使学生静心等待老师上课,起到了稳定学生的心里状态,进入角色,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