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里的“鄂股重启”

湖北省一季度GDP数据出炉,同比下降39.2%。

在经济总体下行的情况下,微观领域呈现出更为细腻的经济信号。

截至4月23日,在108家湖北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45家披露了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37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下降甚至亏损。

不过亦有企业逆市增长,呈现出成长的“冲劲”。

在冰山一角的数据背后,随着一季度收官,疫情逐渐缓解,“重启”的湖北上市公司,会怎样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在一季度复工复产之后,4月份满工满产,尤其是光通信模块、传感器业务,产能超过了去年的最高点。”4月23日,华工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记者,“规上企业复工复产问题不大,上市公司各方面规范,基本实现复工复产。”

重启“加速度”

随着疫情缓解,湖北企业复工复产正在加速进行中。

华工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做的工作是提高产能,满足现有订单。另外还在推进战略性项目,比如智能工厂、5G、数据中心光通信模块以及相关解决方案,相关工作也有了一些成果。”

该负责人还表示,复工复产后,公司加速推进5G、数据中心高速度光模块开发,让新动能逆势发展。“如光通信板块,受新基建带动,同时,由于欧美发达地区停工停产,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市场机遇。整个公司一季度订单增加了30%,预计二季度光通信业务还将大幅增长。”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记者,“全省复工率很高,只是达产率还较低,产量可能不像以前那么饱和,主要是订单、员工流失。规上企业复工复产问题不大,上市公司各方面规范,基本实现复工复产。”

根据日前湖北证监局局长接受采访时透露的信息,截至4月17日,全省上市公司中基本复工的已有90家。

叶青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湖北经济尽快复苏,就在4月22日,武汉决定将设立的纾困基金总金额扩容至600亿元,以财政贷款贴息为杠杆帮助中小微企业。日前,湖北12家银行已向部分重点企业发放贷款340亿元。

“资金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只要能够动工。”其指出。

记者还从华工科技了解到,当地政府在保证公司复工复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在供应链保证上。“除了享受相应的财税、社保减免政策,湖北省经信厅向武汉、孝感、鄂州等市经信局发函,协调华工科技上下游复工复产,保证产业链供应,涉及近百家企业。”

解决了钱的问题,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的最大问题是消费信心的恢复。

一位湖北零售业上市企业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政府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但真正落地需要时间。另外如财税补贴、租金减免,还希望有更大的支持力度。”

该人士还表示,现在的问题不仅仅靠“钱”能解决,需要一个更全面的策略。“对零售业而言,一旦消费起来后,现金流不是问题,但最难的是信心的恢复。”

身处武汉的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此深有体会。

“我目前居住的是汉口地区,到目前为止,有些小区进出还需要测温,市民外出购物、旅行还不方便,消费信心还没有彻底恢复。尤其是那些扎根在社区、街道的中小微企业,很多门面处在封闭状态,没有完全开工。”

董登新表示,餐饮、住宿、交运、旅游这四个行业受疫情冲击最大,将来受影响时间会延长。预计在五一之后,等待疫情管制性的措施消除,这些行业才会慢慢恢复。

“现在要靠商家探索一些全新的营销模式,比如线上销售、外向型企业尽早转场内销等方法,逐步恢复经济。” 董登新表示。

“疫情的影响需要时间去化解。”前述上市公司高管说。

“如果第二季度经济能够稳下来,下半年就会相对乐观。等看到街道店铺开张,公共交通人流达到去年一半,那就表明经济已经比较活跃了。”叶青说。

鄂股一季报大数据

湖北省是中部地区的资本市场重镇,共聚集着108家上市公司。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4月23日,已公布一季报的45家公司中,共有15家公司出现首亏,12家预减,3家略减,7家续亏,2家略增,1家续盈,1家扭亏,4家预增。

与预期一致,绝大多数公司的一季报中,都将“疫情影响”列入其中,尤其是部分“首亏”的公司。

比如以商业零售为主业的中百集团,其涉足的零售业态主要包括超市和百货。由于门店全数位于疫情重灾区湖北省内,疫情带来的影响颇大。中百集团一季度亏损1.62亿元-1.82亿元,同比下降708.44%-783.55%,出现上市以来首亏。

鄂武商A,一季度亏损2.2亿元-2.3亿元,同比下降174.59%-177.98%,亏损原因与中百集团别无二致。

房地产企业南国置业,一季度亏损额达到1.3亿元-1.7亿元。公司1月底之后房地产开发项目停工,经营的商业项目多处于停业状态。

制造业企业也因停工而受影响。华工科技是一家以激光为主业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及行业上下游单位复工复产时间延迟,物流困难,客户订单交付受阻,导致业绩下降。

一季度华工科技亏损净利润1176.5万元,同比下降111.77%。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也有业绩大增的企业,主要与疫情防控相关。最典型的是高德红外,实现净利润约1.2亿元-1.6亿元,同比增长1909.71%~2579.62%。

高德红外是疫情防控物资重点生产企业,疫情期生产的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告警系统销量激增。

奥美医疗也是受益于疫情的“口罩概念股”,由于口罩等感染防护类产品需求量增长,一季度实现净利润约8309.67万元-9140.64万元,同比增长50%-65%。盛天网络则是受益于疫情的“游戏股”,实现净利润2100万元-2200万元,同比增长369.42%-391.77%。

从上市公司层面看,记者注意到,第一季度,湖北尤以第三产业影响最为显著,包括零售业(中百集团、鄂武商A)、房地产(南国置业、国创高新)、交通运输业(宜昌交运、长航凤凰)。

同时,作为中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地,电子制造业受订单减少、产业链停工影响,同样影响较大,比如金运激光、华工科技、台基股份出现首亏,力源信息、久之洋、锐科激光净利润预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