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胜之道 廊坊报告——从疫情防控看廊坊力量


制胜之道 廊坊报告

——从疫情防控看廊坊力量

春草芳菲,飞花点翠。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廊坊城乡生产一线机器轰鸣,施工现场吊塔林立,田野上犁铧闪亮……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多年经济高质快速发展的廊坊带来严峻考验。全市万众一心,科学防控,全力以赴救治生命,加快经济复苏步伐,决战决胜重大攻坚战……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大考中,彰显廊坊力量。


制胜之道 廊坊报告——从疫情防控看廊坊力量


惊心动魄战疫情,

凝聚千钧之力


疫情似火炼真金,遍地英雄金走廊。


2月26日下午,经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精心治疗,我市2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符合治愈标准,在定点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出院。自1月26日我市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市3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达100%。


谈起患者救治经过,廊坊市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刘政颇为感慨,他说:“一线救治团队成员涉及全市多家医院多学科,大家群策群力,早筛查,准确判断,在患者轻症时就干预,避免患者发展成重症。同时,医护人员注意给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好心里安慰,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疫情防控是一场硬仗、一场持久战,精心精细精诚迎战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抗击疫情之初,我市就把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放到了首要位置,及时成立廊坊市新型冠状病毒生物安全专家组。专家组成员昼夜奔波,指导新冠病毒实验室核酸检验工作,及时阻断感染源,提供准确检验报告。同时,从全市三甲医院抽调精兵强将汇集救治一线,又从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抽调业务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骨干力量参与医疗救治工作,组建了医护人员组成的救治团队,进驻市第三人民医院,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集中救治。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疗过程中,按照“一人一方案”细化救治措施,随时根据病情调整,确保患者得到最科学的救治。特别是中医药全程参与,中西医结合在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决守住“零死亡、零感染”底线。对全市参与防疫工作的医务人员严格做好防护措施,未出现死亡病例和医务人员感染事件。


所有病例出院后,均集中隔离14天,再居家隔离14天,每周复检核酸。目前,所有出院患者健康状况良好。


坚决守好防线,狠抓动态排查。紧盯“排查、锁定、管控”三个关键环节,强化“四门落锁”措施,深入开展万名机关干部进农村入社区联企业活动,创新大数据排查方式,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严把检测、隔离关口,做到应检尽检、应隔必隔,未出现交叉感染和其他安全事故。坚决拱卫首都安全,强化联防联控。全面落实京津冀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服务保障北京疫情防控工作的九条措施,设置59个环京健康检测点,对152个进京小路口与北京同步设置检查检测点或采取物理隔离,未出现向北京输入疫情情况。坚决防止境外输入,前移防控关口。成立境外人员返廊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及时精准掌握入境人员详细信息,在首都国际机场派驻专班值守,制定并严格执行境外人员从入境到解除隔离的全链条操作指引。目前,未出现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全市从市县乡三级下派了22981名机关干部,进驻全市农村、社区、企业疫情防控第一线,实现对农村、社区、企业“多对一”、全覆盖,全面夯实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基础。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3000多名党员主动请战,4000多名党员进驻社区值班值守,14000多名党员捐款或多交党费300多万元支援抗疫工作。


众志成城战役情,爱心汇聚成暖流。截至4月20日24时,廊坊市红十字会系统累计接受捐赠款物总价值12714.37万元。其中接受捐款9555.78万元,物资价值3158.59万元。市慈善总会疫情收到捐款数235.712179万元。


在打好本地疫情的阻击战同时,作为京畿重地,廊坊坚决落实党中央“全国一盘棋”的指示,紧急驰援武汉,不到一个月内,先后派出4批54位精干的医护人员支援武汉,他们随省医疗队与全国各地医护工作者,在救治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3月31日,廊坊市最后一批15位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平安返回,至此,我市派出54位支援湖北的白衣战士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全部凯旋。


勇士披甲战荆楚,爱心洪流涌江城。驰援武汉,数月内,全市政府部门在行动,企业在行动,民间志愿者在行动……截至4月20日,全市红十字系统定向湖北省及武汉捐款617.77万元,廊坊红十字会系统援助湖北、武汉物资价值25.7583万元。市慈善总会已向湖北捐赠276677元。


无论是快速阻断疫情在本地传播,还是硬核驰援湖北抗疫一线,彰显廊坊的速度与力量。


制胜之道 廊坊报告——从疫情防控看廊坊力量


城乡快速有序复苏,

重燃春天希望


春潮涌廊坊,城乡加速跑。


3月1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固安县举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复工活动。此次复工项目投资体量大、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将对促进形成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优化能源供应、有效拉动廊坊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4月17日,永清县刘街乡廊坊斗荣汽车配件公司内一派繁忙,注塑、超声波焊接……“我们公司与长城汽车、北京现代汽车等企业常年有深度合作,因为疫情延期了一个月开工生产。为了复工复产,永清县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助力。我们加班加点,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准时完成。”廊坊斗荣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振涛说。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强化统筹协调,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作为,全面加力升级项目建设,精准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奋力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努力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我市在与北京同步保持一级响应、防控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的情况下,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企业复工复产部署要求,积极抓好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强化组织保障,积极有序精准推进复工复产;强化政策保障,为加快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撑。强化要素保障,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员工返岗难问题。实行“两证”出入管理制度和“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制度,对分时段集中返工的农民工群体提供包车服务,陆续派出客运包车发往山东、河南、黑龙江和我省十个地市接回返岗复工人员,组织农民工有序返岗;对企业员工较集中的地区“点对点”开通“返岗直通专车”。着力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着力解决企业原材料缺乏问题,对原材料供应不足的企业,特别是涉及疫情应急物资生产的大城康怡医疗器械等企业,组织交通、交警及时办理货运车辆通行证,确保企业省域内运输通畅。强化服务保障,全力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便利条件。全力保障生活供应,对零售、餐饮、宾馆、快递等商贸流通服务企业,严格落实分级分类复业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复市营业。


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成立市县两级重点项目开复工保障工作专班,科学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复工。一方面,组织举行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复工活动和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1247.4亿元的103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80亿元的11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复工,为我市当前稳增长、稳投资、稳预期提供了强力支撑。另一方面,全力推动总投资2278.7亿元的154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复工。目前,49个续建和保投产项目,已复工48个,50个计划开工项目,已开工在建16个。


截至4月16日,全市“四上企业”2212家,已复工复产2184家,复工复产率达98.7%。规上工业企业1079家,已全部复工复产。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33家,已全部复工。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45家,已复工420家,复工率达94.4%。建筑业工地672个,已复工614个,复工率91.4%。返岗人数405963人。


快速复工复产,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民生。


全市高度重视疫情造成的人员失业问题,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千方百计开发创造更多适宜岗位,坚决防止出现大规模失业。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疫情期间共为全市48215名城乡低保对象、8992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825万元,发放特困供养资金2217万元。同时,扎实推进23项民心工程,确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有序有力实施。


疫情挡不住人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全市在抓好疫情防控同时,不负春光,按下春耕春播“快进键”。广大农民抢抓农时,不断掀起春耕农忙的热潮。


决战决胜攻坚战,

凝聚磅礴力量


东风鼓浪振心扉,决战攻坚正当时。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同时,廊坊决战临空经济区建设、全国文明城创建等重大攻坚战斗紧锣密鼓进行着。


3月2日上午,全市10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市区高端高新项目较为集中的承载地指向一个区域——廊坊临空经济区。9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158亿元,包括荣盛金融大厦、民航科教产业园等项目,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较强影响力,将为临空经济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今年是廊坊临空经济区全面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的开局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没有阻挡住建设者的步伐。据了解,廊坊临空经济区将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为总体发展定位,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尽早将自身建设成为国际商贸物流重要枢纽、新型工业化基地、全球创新高地和开放发展先行区。


一流的国际门户需要一流的文明素养。今年是我市决战决胜全国文明城市关键之年。3月25日上午,2020年廊坊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对今年全市创建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全面部署。


“廊坊后发优势非常明显,快速发展是必然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城市规划师李迅接受记者采访,他对廊坊的发展潜力信心十足。李迅当时认为,北京、天津、廊坊是京津冀核心区,廊坊是京津之间很重要的一个节点城市。在京津两个10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之间100公里范围内有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称之为“双核”结构,这种现象在世界上都不是太多。按城市人口规模划分标准,50万人口算大城市。北京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传统产业转移,接收地最近的就是廊坊,处于京津冀核心区的核心位置的廊坊,要立足京津冀,在一个良性规则下,加强与其它城市友好合作,参与更高层次竞争,甚至参与全球性竞争,主动融入区域发展中。4月17日,刚退休的李迅再次接受记者采访,他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廊坊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廊坊在北京天津主轴线上,要提出更高发展目标,有更高担当、更高质量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城市发展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管理。要有所创新,使城市更智慧、开放、国际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注重人文建设、品质建设、绿色建设,使得城市更加宜居美好。


经过疫情大考的京畿福地廊坊,必将乘“机”起飞,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航空城。


金走廊时评


大考彰显廊坊力量


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廊坊带来巨大考验。大考中,廊坊以最快速度控制住本地疫情,紧急驰援武汉。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有序复工复产复市,重大项目火热开工,决战全国文明城、临空经济区等攻坚战斗的集结号陆续吹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廊坊危中寻机,千方百计把疫情影响降至最低。战疫情,战出廊坊速度!谋发展,跑出廊坊速度!大考中的廊坊速度源于廊坊力量!我们靠什么凝聚廊坊力量?


全市上下同欲、万众一心、使命如山的大担当凝聚廊坊力量! 廊坊处于京畿重地,无论是非常时期拱卫首都安全还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责任重大!新冠疫情来袭,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及时采取科学有效防控举措,中省直驻廊单位与驻地合力攻坚,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医护人员抢救生命,社区工作者奋战一线……480万廊坊人民不惧风险、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正是这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大担当,取得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的阶段性成果,为复工复产复市创造有力条件。同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潮中,廊坊不负使命,不负时代,践行更强担当,展示更大作为。


决战全国文明城、决战临空经济区攻坚战的号角声嘹亮,全市上下达共识,政府民间齐行动,凝聚千钧之力!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与科学定位的大格局发展蓝图凝聚廊坊力量。伴随改革开放东风,小廊坊不断“蝶变”。古有吕端大事不糊涂,当代廊坊人以超人的胆略和气魄,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改变城市面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快”与“新”成为廊坊最靓丽的名片。从建设廊坊国际开发区,狠抓环境建设,到乘“机”起飞,铿锵迈向国际航空城、花园城,各级政府不断创新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高新企业不断创新技术手段,打造一个又一个高科技孵化基地,廊坊的国际门户意识越来越强。这种高品位、大格局发展蓝图,又不断激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精神,推动经济强市建设。2019年,廊坊全市GDP达到3196亿元,人均GDP达到6.6万元,稳居全省第2位。高质高效发展,奠定雄厚经济基础,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全市坚定迈向更高目标的信心,自然凝聚廊坊人的磅礴力量!


厚德博大高雅的城市品质凝聚廊坊力量!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魅力源于品质。作为京畿重地新兴城市、未来的国际航空城,廊坊不仅要高扬中华民族厚德文化,还应海纳百川、开放兼容,不断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建设。其实,厚德大爱一直传承绵延在廊坊人的血脉之中,危急时刻尽显家国情怀,这在举全市之力驰援湖北的大爱洪流中可见一斑。伴随决战决胜全国文明城的号角吹响,城乡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文明花。一流的城市环境,浓郁的人文内涵,笑迎四海八方客。无论是创业还是休闲,风景这边独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廊坊迎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在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积极发扬迎难而上、敢打必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必将迸发磅礴力量,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

制胜之道 廊坊报告——从疫情防控看廊坊力量

-来源:廊坊都市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