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才子寫下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相傳,倉頡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他是漢字的創造者。而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演化,每一個字都含義深刻。從最初的甲骨文到篆字繁體字最終發展到了我們現在日常使用的簡體字,僅僅幾萬字的漢字卻擁有無窮的變化,它不僅僅是語言的表達和留存方式,更是蘊含著中國偉大的哲學思想。而到了近現代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屢受他國欺負,這就使得我國的文人開始救亡圖存,他們通過早就中西方文化,一些專家主張要廢除漢字。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才子寫下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因此這些人腦中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思想麻木,封建奴性深入骨髓,想要改變他們的思想就只能讀書識字,然而繁體字卻學起來又很困難,所以漢字的學習成了阻礙思想進步的最大障礙,於是大批的學者站出來,提出了廢除漢字的運動。加上當時西方文化的影響,有的學者還是堅決的西派人士,於是他們認為,中國根本不需要漢字,只要認識幾十個拉丁字母,知道拼寫,就避免了漢字書寫的難題。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才子寫下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於是,在眾多專家學者的推動下,1931年制訂的“中國文字拉丁化”標準,拉丁化新文字開始流行,老百姓只要認識幾十個拉丁字母,就算沒讀過書的農民也會拼寫,十分好用,但有個人特意寫了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都相同,專家讀完清醒了過來。

這個人寫奇文反駁的人就是趙元任,他出生於光緒十八年,他的祖上是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父親中過舉人,母親馮萊蓀亦是擅長詩詞歌賦。成年後的趙元任選擇出國深造,在1918年26歲的趙元任獲得了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先後任教於美國的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我國清華大學等等著名院校。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才子寫下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趙元任寫的2篇奇文分別是《施氏食獅史》和《季姬擊雞記》,《施氏食獅史》全文的讀音都是“shi”,如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季姬擊雞記》的全文都是“ji”,如下: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才子寫下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而正是由於這兩篇奇文,讓那些醉心廢除漢字的人們如夢初醒,終於認識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與妙用。此後,廢除漢字的說話便逐漸式微。漢字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形成的瑰寶,歷來也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形成了美妙的漢字,而語音和文字本身也具有獨立性,如果僅僅只是追求簡單,那麼漢字也就失去了裡面的“魂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