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讀《給教師的建議》之讀書自勉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這就是說,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容(作業的性質),還是就所需要的時間來說,都應當採取個別對待的態度。有經驗的教師,在一節課上給一個學生布置兩三道甚至4道應用題,而給另一個學生只佈置一道。這個學生做的是比較複雜的應用題,而另一個學生做的則是比較簡單的。這個學生在完成語言的創作性作業(例如寫作文),另一個學生則是在學習文藝作品片段。

在這種做法下,所有學生都在前進——有的人快一點,另一些人慢一些。兒童完成作業而得到評分時,從評分中看見了自己的勞動和努力,學習給他帶來了精神上的滿足和有所發現的快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關心和相互信任相結合。學生就不會吧教師單純看成嚴厲的監督者,也不會把評分當成一種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對教師說:某某地方我沒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會做。他的心靈是純潔的,他不可能去抄襲別人的作業或者考試時搞夾帶。他想樹立自己的尊嚴。

讀完這一段,我在思考作者所描述的是怎樣一種課堂,首先它是以學生為本的,這點毋庸置疑的,每個學生在相同的時間裡完成最有利於自身成長的任務。但這樣的班級裡有多少學生呢?老師又是如何實現對每一位同學進行差異化的指導的呢?他所描述的是怎樣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這些都是我的疑問。但最令我和大家感興趣的估計還是這種方式是否可以搬入我們的課堂。坦白地說,當前我國的班級授課制是高效率的,但同時也是類似生產線似的,年齡接近的學生,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老師,相同的課程,同樣的考試,每一樣要素都是標準化的,有固定規範的,這一點也是一直受到大家質疑的地方,所以有人提出分層教學,但在我看來很多時候的分層教學感覺是流於形式的,課堂上的PPT中增加一道“挑戰自我”的題目,就體現分層教學了,但其實暗地裡對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目標要求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考試重點每一位同學都必須掌握,只有這樣同學們才會考出成績,只有考出成績才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這樣層層下壓之下,最後必然的導致題海戰術,因為這種方式簡單粗暴立竿見影。但讓我們真的把作者所描述的著中國組織形式搬入課堂,恐怕很多地方又有不現實性,相比較於班級授課制,它將是低效的,難以評價的,至少在我看來是如此。在個別輔導方面可能更有借鑑價值。

散讀《給教師的建議》之讀書自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