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圳同日“地震”,楼市三大信号,炒房客遭遇“最后通牒”

上海深圳同日“地震”,楼市三大信号,炒房客遭遇“最后通牒”| 幸福策评

立即找好房>>>

一讯一评,解读你关心的楼市动态:

01 城市大洗牌,已经来了!

最近,有3件事中国城市格局的演变值得被进行一次探讨。

第一件事,武汉解封。4月8日0点,武汉数万车辆鸣笛出城,驶向全国各地的场景令人动容。

第二件事,城市规模划分再次更新。最近,住建部公布了最新的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特大城市"阵营扩容,西安、青岛升级。

第三件事,落地门槛再再再开放。连用三个"再"是因为城市落户门槛的开放近两年来是一个持续推进的状态,最近一些城市又推出了新动作,而政策动作又将极大地影响未来的城市格局。

上海深圳同日“地震”,楼市三大信号,炒房客遭遇“最后通牒”| 幸福策评

幸福策评:谁在崛起,谁将掉队?买房人需要迅速调整资产配置

城市大洗牌,已经来了!如果你身处其中而不自知,那小心被时代的洪流甩在身后。

一、中国城市大盘点

这里从两个维度切入,来简单盘点一下中国的"大城市们"。

第一个维度是人口维度。

人口维度,也是城市规模划分的主要维度。这次住建部公布的最新城市建设统计年限里,西安、青岛能够升级为"特大城市",主要是因为这两座城市的人口正式突破了500万大关。城区常住人口大于500万小于1000万,则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超大城市。目前,我国进入超大和特大城市行列的,为以下15座城市:

上海深圳同日“地震”,楼市三大信号,炒房客遭遇“最后通牒”| 幸福策评

规模有了,接下来一个维度是GDP总量。

2019年,我国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一共有17个,刚好和上面的"超大与特大"城市的数量相当。具体名单如下:

上海深圳同日“地震”,楼市三大信号,炒房客遭遇“最后通牒”| 幸福策评

这两份榜单的交集,一共有12座城市。在人口TOP15榜单中,东莞、西安、沈阳在GDP榜单中名落孙山。

如果以这两份榜单作为城市选择的参考指南,那么说明:城市对人口的积聚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同等重要,但GDP可以作为优先级更高的参考指标——因为经济发展会带来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而经济衰退则很可能引起人口的快速流失。

二、谁在崛起,谁将掉队?

城市的发展本就风云变幻,疫情,更是为局势增添了一份扑朔迷离。疫情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有限,但GDP排名却极有可能因此发生历史性变化。大胆预测:疫情之后,有些城市的十强地位,很可能江山不保。

首先,刚好挤进前十的天津很可能掉出榜单。

天津已经在掉队。2019年,天津的GDP排位从2018年的第六位降至第十位,GDP总量仅比第十一名的南京高出74亿元。而天津2019年的GDP增速仅有4.8%,南京却达到了7.8%。因此,2020年,天津的失落几乎已经在所难免。

还有一个巨大的悬念集中在武汉身上。毕竟,若说起疫情对城市发展的冲击,没有一座城市能够与武汉相提并论。不过,也无需过多地忧心武汉,至少武汉不会就此沉沦。武汉受到冲击,同处中部的竞争者长沙和郑州有机会迎头赶上,但武汉仍然在中部城市中占据着绝对的中心地位。

上海深圳同日“地震”,楼市三大信号,炒房客遭遇“最后通牒”| 幸福策评

三、城市大洗牌中,请迅速调整你的资产配置!

如果所有城市都在抢人,那就等于所有城市都没有在抢人——未来,依旧是综合实力的硬碰硬,政策投机无法取得最终胜利。

为什么要在此时提醒你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因为房产,是我们普通人投资城市、分享城市发展红利最常见、最简单的方式。

因此最后,对城市资产配置提以下几点建议:

1.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中,最看好深圳,上海广州次之,北京各方面成本都较高,势能不及其他三城。但总体来说,当资金足够时,一线城市都是值得被优先考量的。

2.二线城市的分化将最为严重,因此也最需要被谨慎对待。以杭州、苏州为代表的的长三角二线城市,以郑州、武汉、成都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2020年仍是较好的入手时机。

而以厦门、青岛、重庆为代表的"前热门"二线城市,在上一轮热度中已经透支掉了市场需求,目前的状况是土地、住宅市场热度双双下降,且暂无回暖迹象。

除此之外,以济南、安庆、宜昌、遵义等为代表的市场长期冷淡的城市,建议抛弃大于一套的房产。

3.以驻马店、赣州、金华、遵义、潍坊、周口、平顶山等为代表的流拍重灾区三四五线城市,建议是投资请远离;已经入仓的请抛售。

来源:买房参谋

02 上海深圳同日“地震”,楼市三大信号,炒房客遭遇“最后通牒”

4月20日凌晨0时30分,仅仅15秒的时间,位于上海中环真北路上矗立了近二十年的烂尾楼群被爆破拆除。据说爆破腾出的空间将被重新打造,建成一个集办公、商业、酒店、文娱、金融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同日,央行深圳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向辖区内各行下发紧急自查通知,要求各行针对今年以来新发放的房抵经营贷(含借款人为企业或个人)情况立即开展自查。

两个一线城市在同日遭遇到楼市“地震”。

上海深圳同日“地震”,楼市三大信号,炒房客遭遇“最后通牒”| 幸福策评

幸福策评:官方表态三大信号,房地产将告别过去的发展逻辑

4月16日,3月份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公布,深圳的表现可谓十分抢眼。在深圳楼市,除了整体数据在一线城市,乃至全国都引人注目之外,还有时不时冒出来的某豪宅项目一个月内三售三罄,以及“天价喝茶费”重出江湖等更具有市场热议度的话题。

在全国楼市仅仅春意乍现之际,深圳楼市“红杏枝头春意闹”,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然而,深圳楼市这一波狂欢,并不是楼市真正的春天来临,而是人为强行“加温”——扶持中小企业的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花式加杠杆,引爆投机狂潮,是此轮深圳楼市走出独立行情的重要原因。

上海深圳同日“地震”,楼市三大信号,炒房客遭遇“最后通牒”| 幸福策评

4月20日,深圳购房者高涨的热情状态被按下了“暂停键”。为了堵住“经营贷”变“房贷”这个漏洞,央行从“查贷款,查企业、查房产”三方面入手,杜绝了炒房客的所有路径,其举措可谓有的放矢。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根据有关基础资料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我国202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为了刺激消费,提振经济,包括南京、宁波、温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均向居民发放了各式各样的消费券,甚至武汉也从4月19日起,陆续投放5亿元的“武汉消费券”,以支持全市商贸和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复市。

然而,消费券的发放不过是“小打小闹”,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责无旁贷。但即使在这样艰难的局势下,会议仍然强调“房住不炒”。

上海深圳同日“地震”,楼市三大信号,炒房客遭遇“最后通牒”| 幸福策评

为了防范像深圳那样的资金绕道流入楼市,所引发的“炒房”现象,以及避免像驻马店、广州、济南、海宁、青岛,松绑政策发布后就撤回的试探政策底线的情况,同时最大化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最高规格领导会议直接为房地产的发展指明了有效路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

在此前的4月14日的重要会议上已明确,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陕西、河南和杭州等地,都已制定出明确的规划,而4月20日凌晨上海传来的巨响,则标志着旧改大幕在一线城市正式拉开。

中国住建部官网4月13日发布的通知,提出推进全国一张网建设,要求全国各地采集上传新建房屋以及存量房具体数据。这些措施无疑杜绝了炒房客所有的“瞒天过海”“偷龙转凤”的骚操作,对他们形成极大的威慑作用,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解读为不动产税征收的一个信号或不动产税征收的基础工作。

上海和深圳同日“地震”,说明房地产将告别过去的发展模式和逻辑。国家不仅树立了对未来市场的信心,同时又严防死守借市场复苏炒作的苗头,做到了防控双面出击。

来源:环环有房

上海深圳同日“地震”,楼市三大信号,炒房客遭遇“最后通牒”| 幸福策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