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睡不好很苦惱 小問題成“大事”

@亳州,睡不好很苦惱 小問題成“大事”

越來越多的人遭受失眠痛苦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您的睡眠狀況怎麼樣呢?睡好才能精神好。不過,睡眠障礙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煩心事,尤其是疫情以來的“休眠”療法,更是打亂了不少人的睡眠習慣。不僅成年人存在睡眠問題,青少年和嬰兒也存在這方面問題,需要格外警惕。

  睡不著煩得不得了

  “睡眠問題折磨我四五年了,真是痛不欲生。”3月19日上午,家住市區桐花園小區的王女士訴說了自己的遭遇,隨著時間的推移,睡眠障礙越來越嚴重,打亂了正常的生活節奏。

  王女士推測說,她的睡眠障礙可能來自生活壓力,“我老公有打牌的習慣,兒子考上大學卻不願上,我苦口婆心地勸他們,沒有人聽我的,想到這些我就生氣,一生氣就吃不下喝不下,愁得不行。”

  每天晚上,王女士都會噩夢連連,醒來一身汗,“最嚴重的時候,我看到別人在面前說話就煩得不行。”三個月前,王女士前往醫院就診,經過系統治療,“睡覺不做噩夢了,也不出汗了,但還是睡覺淺,容易醒。”

  張先生在一家行政單位上班,疫情期間由於採用居家辦公的工作模式,每天早上不用早起,但也養成了晚睡的毛病,凌晨一兩點才睡成了生活常態。恢復正常上班後,他花了一兩週的時間才回到之前的睡眠模式,早睡早起。

  睡眠問題不是小事

  “很多人把睡眠問題當成生活習慣問題,而不是疾病,這是錯誤的認識。”市中醫院腦病科二病區(睡眠門診)副主任醫師凡啟濤對記者說,有些睡眠障礙可以自我調節,但也有很多需要專業的治療。

  凡啟濤以打鼾為例,向記者介紹了睡眠障礙和疾病的危害。打鼾是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的表現之一,患者在睡眠中可能出現了憋醒或噩夢,有瀕死感,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鬱、記憶力減退和注意力下降等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症狀,甚至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

  在治療方面,睡眠障礙和疾病也存在誤區。目前常用的治療睡眠問題的藥物為艾司唑侖等苯二氮卓類藥物,凡啟濤說這類藥物服用不能超過20天,治療短期失眠有效,對長期失眠不僅無效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2019年3月,凡啟濤到重慶第三軍醫大學附屬醫院睡眠中心進修,對睡眠疾病有了新的認識,睡眠障礙與抑鬱、焦慮常常合併發生,因此需要鹽酸曲唑酮片等新興非苯二氮類藥物治療,這種藥物不僅副作用小,而且能同時對睡眠和精神疾病起作用。

  低齡化趨勢需警惕

  據凡啟濤介紹,從疫情發生以來,每天到睡眠門診就診的患者10名左右,比之前有所增加,這可能與疫情給人們造成的心理壓力和生活紊亂有關係。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因為擔心感染新冠肺炎,晚上睡不著。

  “今天接診了80多位患者,其中30多個都是與睡眠有關的。”3月19日下午,市人民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週三華對記者說,造成睡眠問題的原因很多,身體老化等軀體性原因、內分泌失調、降壓藥等藥物、季節轉換等。

  睡眠障礙和疾病低齡化也是重要發展趨勢。在凡啟濤看來,一方面是由於電子產品的普及,中小學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是醫療檢測手段進步和睡眠疾病認識上的改變,腺樣體肥大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新生兒身上,造成睡眠障礙和疾病。

  週三華建議,長期的睡眠障礙和疾病對身體損害很大,應該及時到醫院接受治療。治療時,需要找準病因,全面評估,對症下藥。患者服用治療失眠類藥物,一定要有醫生的指導,不建議自行服藥。由於每個人的年齡段和體質不同,患者對睡眠要有正確認識,不能以睡眠長短來衡量質量,同時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