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地《资治通鉴》里的诸葛亮,看看司马光怎么记录的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躬耕地《资治通鉴》里的诸葛亮,看看司马光怎么记录的


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二年(丁亥,公元二零七年)

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

南阳说网友,对句中的寓居进行了繁杂的解读,其实不用想那么多;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寓居在好多文中是指,移民一代的人,也是说他的户口不是那里的,后来生活在那里

躬耕地《资治通鉴》里的诸葛亮,看看司马光怎么记录的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文中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

南阳说网友,这句话和“南阳”指“宛”,有没有同工异曲之妙?说《三国志》里通篇没有提到襄阳的网友看过来

有网友让我多读书,然后找来给大家分享了,说说我理解的意思是对的吗?

躬耕地《资治通鉴》里的诸葛亮,看看司马光怎么记录的


司马徽,清雅有知人之鉴。同县庞德公素有重名,徽兄事之。诸葛亮每至德公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德公从子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惟德公与徽重之。德公常谓孔明为卧龙,士元为凤雏,德操为水鉴;故德操与刘备语而称之。

上面这句,是南阳说网友不屑的那个老先生,曾经号曰的习凿齿,置评的;

PS:《资治通鉴》司马光著,砸缸那儿娃子写的,一直以为司马迁

话外音,听说这本书?都是历代帝王必读之本,作者北宋之人,年代这么久远?是不是搞错了,那个号曰的老先生怎能信?

当时在樊城的刘备知道刘琮投靠曹操后,有人劝刘备攻入襄阳城,刘备过城带众多来投的百姓奔江陵

习凿齿给了以下评论

习凿齿论曰:刘玄德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在益州的刘璋本来是想投靠曹操的,曹没接纳,习凿齿做了一下感慨

习凿齿论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

司马光看来是极致推崇习凿齿的,因为他号曰

《襄阳耆旧记》说了亮家邓县隆中襄阳城西二十里,为南阳网友不屑

无辜躺枪的习老爷子,不知道他的一句话,招到多少是非白眼;他也不知道为了诸葛亮后人会杠上

他的《襄阳耆旧记》可不是为了记录诸葛亮而去的,当然,也不是粉饰襄阳有躬耕地而专著的

《襄阳耆旧记》所写人物,除牧守外,绝大多数是襄阳人,而且以三国时期蜀汉为最多,东汉、西晋人次之,东晋人又次之。卷一共十八篇二十一人,卷二共二十六篇二十七人,卷五共九篇九人,《襄阳耆旧记》所选人物,以豪姓大族、荆楚名士、寄寓牧守为主。

既然不看《襄阳耆旧记》,南阳说的网友看不看《资治通鉴》?

躬耕地《资治通鉴》里的诸葛亮,看看司马光怎么记录的


上次在《三国志》篇,有一段文字,也在文中写到自己的观点,这里就不赘述,今又贴出,实为同下文互相佐证

初,刘表二子琦、琮,表为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爱琮而恶琦。表妻弟蔡瑁、外甥张允并得幸于表,日相与毁琦而誉琮。琦不自宁,与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梯,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司马徽,清雅有知人之鉴。同县庞德公素有重名,徽兄事之。诸葛亮每至德公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德公从子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惟德公与徽重之。德公常谓孔明为卧龙,士元为凤雏,德操为水鉴;故德操与刘备语而称之

上面几段文字中,特别黑体字及划线部分,其中,说刘备在荆州,访了襄阳的名士,名士说“此间……”,此间为重点;体现了诸葛孔明在襄阳的人际关系及根基,不是一日而语的,都能佐证诸葛亮躬耕地之襄阳说,说明诸葛亮家在隆中是无可厚非的;诸葛氏躬耕之说,无非是谦虚低调的用词罢了

躬耕地《资治通鉴》里的诸葛亮,看看司马光怎么记录的


这里面本来是想就《资治通鉴》篇论述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的一些观点

但我还是想把一个叫“三国艺苑”的网友关于诸葛亮在襄阳的亲朋好友的帖子,一并发到这里共大家参考

诸葛亮在襄樊的人脉关系

查看 1391 , 发布者 三国艺苑2016-10-2 09:07

到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在襄樊度过了14年,与方方面面的人物建立了较为亲厚的人际关系。

当时,在刘表治下的襄阳一带,主要的名门望族有庞、蔡、黄、蒯、习、杨等家。这些豪族从政治分野上来讲,基本上有两大派:一派是以刘表为代表的豪族势力。这个集团势力中最主要的是蔡、蒯两家,另一派是庞、黄、马、习、杨诸家,他们是刘表政权的在野派。另外还有从外地避难到襄阳来的一些鸿生巨儒、杰出人物如司马德操、崔州平、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和孟建(公威)等人。

其一,诸葛亮与庞家、蒯家、习家有亲戚关系。

《万历襄阳府志》载:“钦从祖祺妇,即诸葛孔明之姊也。”《襄阳记》载:“德公子山民,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小姊。”这就是说诸葛亮的大姐、二姐分别嫁给了当时襄阳最有势力的大族蒯家的蒯祺和庞家的庞山民。而庞统之弟庞林,娶的是另一名门大族习祯的妹妹。这样,诸葛亮与习家也连带上亲戚关系。《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中记载:“庞德公,襄阳人。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裴松之注《三国志》引《襄阳记》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称诸葛亮为识时务的“俊杰”的则是从颍川(今河南禹县)流寓到襄阳的司马德操,与诸葛亮也是师生关系。

其二,诸葛亮与刘表、黄家、蔡家亦是亲戚关系。

诸葛亮与刘表同是山东人,原通过叔父诸葛玄已有一定的关系,后又因为联姻与刘表父子、蔡氏家庭成了亲戚。《襄阳耆旧传》载:“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妹适太尉张温,长女黄承彦妻,小女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襄阳记》载,诸葛亮的妻子是黄承彦的女儿。这就是说,诸葛亮的岳母与刘表的后妻是同胞姐妹,蔡瑁是诸葛亮妻子黄氏的亲舅舅,刘表则是黄氏的亲姨父,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娶的又是蔡氏侄女。

其三,诸葛亮与外地避乱到襄阳的杰出青年人物有密切的朋友关系。

诸葛亮与崔州平、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等都是在襄阳时的好朋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元直为亮友善,谓为信然。”《魏略》亦载有诸葛亮与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交游的情况。

诸葛亮在襄阳时,与襄阳的杨家、与宜城的马家、向家有没有交往,史无记载,但从后来杨仪、马良、马谡、向朗等人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诸葛亮的密切关系看,似乎也像是有过交往。裴松之以为马良盖与诸葛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襄阳记》曰:“向朗少师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皆亲善。”而诸葛亮亦师事过司马德操,亦与徐元直、庞士元相亲善,因此,诸葛亮有可能与马氏兄弟与向朗在襄阳时就有交往。

(ps:借贴没能联系到贴主,这里望见谅!)

三国艺苑这位网友说的也够详尽了,大多给了出处。

如果这也能被南阳说网友忽略?那真是有背人之常情了

我还是想问,躬耕南阳,南阳说的网友能不能给诸葛先生在南阳找门亲戚,如果南阳说网友说没有很正常,那无话可说,有背常理啊

躬耕地《资治通鉴》里的诸葛亮,看看司马光怎么记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