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議數字貨幣,並非一切美好

前兩天發過一篇關於數字貨幣的文章,有些問題覺得還沒說明白,特別是看了很多人在一片叫好聲中,列舉一大堆好處,也解釋了什麼是數字貨幣。當然他們說的好處我也贊同,所以就無需累贅,今天就是想探討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首先我們知道現代傳統貨幣是從以物易物的概念上發展起來,很來慢慢用金屬作為信用憑證,用以交換等值的物品,而金屬錢幣在古代其本身就具有稀少性,所以金屬貨幣其本身就是有價值的物品,很長一段時間內金屬乃至貴金屬曾經是貨幣的主要形式,乃至很來紙幣的出現。紙幣其本身的價值不足以等值於其面值,但是由於是國家在發行,由國家的信用在背書,並且強制執行,也就是說你必須要接受國家發行的錢,所以叫做法定貨幣。但是這還不夠讓使用的人們放心,除了國家信用以及法律在支撐之外,貨幣還與黃金這些貴金屬掛鉤,有多少黃金折價算出值多少錢,再根據黃金儲備發行相同價值的紙幣,你拿著紙幣只要你願意,原則上你就可以換取黃金,相當於“持有黃金多少的憑證”。


再議數字貨幣,並非一切美好


這個雙重信用擔保被多國採用,嚴格意義上來說,有多少貨幣就有多少黃金。但是實際上每個國家都會虛發增發貨幣,完全意義上與黃金掛鉤是做不到的,只能名義上掛鉤。由於紙幣制造成本相對於面值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並且可以用它幹任何事,再也不用去創造等值物品去產生價值了,這種誘惑對郭嘉來說是擋不住的,不要天真的以為他們會遵守實物等值的原則,事實上每個郭嘉都有增發貨幣的慾望。這種慾望當然也引起了他們的警覺,為了控制或者說避免貨幣濫發,所以就制定一系列的規則約束這種行為,使貨幣的發行量控制在可控的範圍裡。這是共識,你一旦突破這一系列的約束規則,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造成貨幣貶值,物價飛漲,只能不斷的印錢,往數字後面加零。


再議數字貨幣,並非一切美好


世界上很多郭嘉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這種不受控制的發錢,其原先的雙重信用擔保,變得支離破碎。但只要是法定貨幣,不管有多少個零,其貨幣的屬性還是存在的,就是能買多少物品而已,而和黃金掛鉤已經成為一紙空文,註定不可持續下去,這個結果也發生在美元身上。在60年代由於多方因素爆發了經濟危機,印發的貨幣遠遠超過黃金儲備,美元逐漸貶值,而在此之前黃金的價格都是由官方限定的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按照這個匯率就算把全部的黃金儲備拿出來也無法兌現了,於是幾個黃金總庫成員國商定,不再遵循這樣定價,市場上的黃金價格自由漲跌,放開了價格。在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和黃金脫鉤,從此美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價值是美國國家信用在支撐,雖然美國發行貨幣還是有參考黃金儲備的方面。

從上面可以看出,現代貨幣其本身沒有任何價值,能買到多少東西(值多少價值)完全是國家信用體系在支撐,而超發是不可避免,並且這種慾望永遠都是強烈的。在沒有足夠制約條件的情況下,並且發錢的途徑越發容易的時候,很難說會遵守相關規則,控制這種慾望。


再議數字貨幣,並非一切美好


其次,傳統貨幣最大特性是匿名性,流通匿名,存放匿名。一旦現金進入市場,進入到民眾手上,誰也無法知道手裡的這張錢的曾經的主人是誰,也無法知道這張錢流向哪裡。不要小看這個特性,它關係到你使用現金有著絕對的隱秘性,並且有著絕對的控制權。好比你和女朋友約會,你錢包裡有多少錢,外人是無法知曉的,你存在角落裡的私房錢,也只有你自己知道。最重要的是你手裡的現金,無論發生什麼情況,別人都不會知道你有多少錢,並且你可以自由支配。

而數字貨幣其貨幣屬性雖然和傳統貨幣相同,但由於其特性具有可追蹤性,依賴於電子產品,再加上電子錢包,在技術上可以追蹤到每一個使用的人,每一張數字貨幣的流向。這對全面掌控貨幣流通,以及打擊非法犯罪,洗錢,地下交易等等起到非常大的震懾作用。你的每一筆交易會暴露在數據之下,再結合其他大數據,完全可以還原出你的一舉一動。這種發行方便,節約成本,又能監管每一張貨幣,甚至每一個人的收支,對於發行方來說,百利無一害,其誘惑性無比巨大,正是這種對甲方無比利好,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再議數字貨幣,並非一切美好


作為民眾和國家某種程度上來說,即是統一體又是對立體,郭嘉永遠希望有更多的權利,民眾永遠希望自己的需求能得到滿足,不要奢望這兩者能達到絕對平衡,只能通過不斷的約束達到相對平衡。這也是現代社會普遍認同的理念,相對於民眾,郭嘉的慾望不能無限膨脹,手裡的現金或許是最後的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