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張初次見面,為何就桃園結義?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告訴你答案

前言

《三國演義》中,關羽、張飛和劉備上演了一出“桃園結義”的好戲,是什麼原因讓關羽、張飛二人初次結識劉備就誓死追隨呢?這中間固然有劉備人格魅力的因素,但小嫂子認為更多的和中國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有關。

劉關張初次見面,為何就桃園結義?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告訴你答案

桃園結義


中國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

世官制

西周時期,武王伐紂奪取天下後,分封手下功臣。在當時,國家官吏的選拔制度主要依靠“世卿世祿制”,又名“世官制”,即官位世代相傳,說白了就是“拼爹”。假如你生活在西周,想要當官,有兩個必要條件:首先,你爸比必須是個官兒;其次,在你爸比去世後,官位願意傳承給你,你才可以接替他的官位。如果你的爸比只是個平頭老百姓,而你又特別想做官,不好意思,只有一種方式特別適合你—造反。女史友情提醒:“造反有風險,起義需謹慎。”所以“世官制”的侷限很明顯,在周代,普通人永無出頭之日。

劉關張初次見面,為何就桃園結義?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告訴你答案

周天子分封天下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都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並爭奪天下霸主,在“世官制”的基礎上,出現了“軍功制”和“察舉制的雛形”,軍功制以秦國為代表,奠定了秦國橫掃六國的基礎。而所謂察舉制,即觀察舉薦。生活在戰國時期的你,才華橫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日月星辰,奇門遁甲,無所不知,無所不精,但你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這時候想要做官的你,只有一種方法,找一個當官的人,向諸侯王推薦你,當然這種方式在當時並不盛行,主流依然是“拼爹”。

察舉制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逼得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建立了漢朝。吸取周天子的教訓,為了加強統治,劉邦規定,異姓不得封王。但天下這麼大,劉邦就是日夜趴在老婆身上耕耘,播種的劉氏子孫,也管不過來這天下。這時候,就急需人才,來替自己打理“家業”,於是“察舉制”得到重視。

劉關張初次見面,為何就桃園結義?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告訴你答案

劉邦開創漢朝,實行察舉制

漢高祖劉邦開始,逐漸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察舉制度,由地方官留意併發掘人才舉薦給朝廷,朝廷根據情況任用。漢朝察舉的人才主要包括兩類,其一是“舉賢良”,即具有特殊才能或者專長的人才,比如你武功高強,又精通兵法,那你就有機會被舉薦統兵打仗,你文筆很好,口算能力又很強,就有機會被舉薦做文書,當然了,如果你只是會玩雜耍,這種顯然是不行的;其二是“舉孝廉”,如果你非常孝順父母,那也是有機會被舉薦做官的。漢朝正是憑藉這一制度,著實挖掘了不少各行各業的人才,再結合“軍功制”,很快成就了後來的大漢帝國,到了漢武帝時期,就連曾經囂張無比的野蠻人匈奴,都被揍得滿頭包。

但是由於“察舉制”的權力掌握在官員們手中,人為因素佔據主導地位,在漢末成為了官員們營私舞弊、收受賄賂,唯財、維權的工具,朝廷大權被門閥士族和各地諸侯所把持,這也是“察舉制”最大的弊端。

科舉制度

隋煬帝時期,考慮到漢末的情況和國家的需要,大業元年,開創了科舉制度。不管在演義小說中楊廣被描述得有多麼渣,在這件事上,他終歸開了應策取士的歷史先河。科舉制度又叫“進士科”,即通過考試,普通人有機會更進一步,成為士族的人才選拔制度。

劉關張初次見面,為何就桃園結義?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告訴你答案

科舉考試入場檢查

科舉制度的特點很突出。首先,普通人不需要再經過地方長官的特別推薦就能參加國家的選拔;其次,需要經過嚴格的考試,以考試成績排名決定去留,人為因素大大降低;第三,以進士科為主要考試科目,士子定期赴考。比較有意思的是各個朝代的進士科考試科目都有差異,隋朝進士科主要考對時事的看法,到了唐朝主要考詩賦,否則估摸著也出不了詩仙李白,明清兩代主要考八股文,又叫“八股取試”。

比較有意思的是,宋明兩代,士子科舉總共要參加三次考試,宋朝叫州試、省試、殿試,明朝叫秋闈、春闈、殿試。殿試即由皇帝親自現場即興出題的考試,考試內容一般是策論,表達對時事的看法,但殿試一般只分名次,不存在落榜的狀況,這也是統治者加強集權的一種手段,讓士子感受皇恩浩蕩,所以宋朝開始,殿試後中舉的士子,都只能稱“天子門生”。

劉關張初次見面,為何就桃園結義?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告訴你答案

狀元

影視劇《小李飛刀》中李尋歡被稱為“小李探花”又是什麼意思呢?在明朝殿試分為三甲,一甲只有三名,賜“進士及第”,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從字面意思也能看得出來三甲地位還是有明顯差異的。

到了清代,受到西方文化和工業的衝擊,於1905年,袁世凱和張之洞聯名上奏請停止科舉,推廣新式學堂,被應允,並於第二年,長達1300年之久的科舉制度正式結束,且清政府下令設立學部統管教育,自此,教育從禮部獨立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科舉制度雖然以進士科為主,但也有其他雜科項目,比如“武舉”,最有名的莫過於唐朝挽大廈於將傾的郭子儀,周星馳主演的《武狀元蘇乞兒》也說明清朝亦存在武舉。

劉關張初次見面,為何就桃園結義?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告訴你答案

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

介紹完中國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再回過頭來看桃園三結義就很好理解了。

《三國演義》中對於劉備和張飛結識是這麼描述的。

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 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 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 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 能,故長嘆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 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也就是說,劉備看到招兵榜單時,望洋興嘆,剛好被張飛看到,劉備介紹一番“志向”和“背景”,才有二人後續的故事,如果劉備直接回復“俺賣草鞋的”,估摸著沒下文了。張飛和關羽一個殺豬的,一個看家護院的,本身都是有真本事之人,但彼時漢末朝政被貪官把持,“察舉制”成為貪官腐吏專權斂財的工具,關羽、張飛的出身決定了二人是不會被舉薦的。而此時劉備“中山靖王之後”的出身,讓二人看到了希望,再加上劉備本身的豪爽性格和為趙雲怒摔阿斗的行事風格,關張二人自然傾心,這才有了後續波瀾壯闊、三國鼎立的格局。

劉關張初次見面,為何就桃園結義?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告訴你答案

關羽


結語

因此,關羽張飛二人初次見面就和劉備桃園結義固然有劉備個人魅力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和漢末人才選拔的制度有關。

治國最重要的在於人才,人才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礎,因此合理的人才選拔制度,是一個國家富強、繁榮安定的基礎,也是階級底層向上層躍遷的主要途經。歷史告訴我們東漢末年人才並不少,只是因為沒有合理的人才選拔制度,導致眾多人才不能為國所用,從而衍生出了曹魏代漢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