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悲歌——大唐凋亡之戰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時期,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像唐朝一樣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大唐,像中國人的符號一樣,印刻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中。至今為止,國外華人聚集的地方,依舊以唐人街來命名。科舉,唐詩,唐宋八大家,女皇武則天,長安城,大明宮,萬國來朝,大唐的盛世輝煌讓無數的人心嚮往之。

盛世悲歌——大唐凋亡之戰

大唐最鼎盛的時期,莫過於開元盛世。經歷了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李治的永徽之治後。唐明皇李隆基,這位大唐王朝第七位皇帝身後的帝國,已經是當時整個星球上最強盛的王朝。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

盛世悲歌——大唐凋亡之戰

盛及而衰,晚年的唐玄宗沉迷於藝術創作,開始疏遠大唐的政治。年老的皇帝沉迷於愛情與藝術,根據史料記載,,開元后期,公平參與藝術創作的人數多達上萬人,但科舉制度卻開始荒廢,官僚集團日益龐大,但品質卻大大下降,開元盛世已經持續了三十年,帝國在達到鼎盛之時開始走向浮華,就在這個時候,胡人安祿山來到了大明宮。安祿山因一場敗仗而獲罪,被押解往大唐長安,沒有人知道,這個胡人將給大唐帶來一場巨大的災難。安祿山善於奉迎,不僅逃脫了懲罰,而且迅速取得了唐玄宗的信任,對於楊貴妃,安祿山也極盡討好之能事。公元742年,安祿山擔任平盧節度使,從此成為大唐重要的邊關統帥,公元747年安祿山接任范陽節度使,三年後安祿山被封為郡王,在大唐歷史上被封為王非常罕見,僅僅幾年時間,安祿山便成為大唐最具權勢的封疆大吏。

盛世悲歌——大唐凋亡之戰

給大唐帶來的噩夢就是被唐玄宗一直認為憨厚老實的安祿山,安祿山一人兼任三方節度使,兵力達到二十萬,當時整個帝國的兵力也不過五十萬,公元755年11月15號,鎮守大唐北疆的節度使安祿山造反,十五萬大軍從幽州南下直逼長安。叛軍直驅京城,唐玄宗這才相信帝國已不再安寧,公元756年6月10日潼關陷落,長安城變得岌岌可危。唐玄宗沒有思考如何抵抗,竟然準備逃亡,6月12日,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皇帝,悄悄地逃離大明宮。唐玄宗一手締造了大唐的輝煌,又將大唐帶入無盡的深淵。

盛世悲歌——大唐凋亡之戰

歷時七年兩個月的安史之亂,帶給大唐的不僅僅是戰後滿目瘡痍的版圖,更是削弱了封建集權,為封建割據創造了必要條件,由於戰爭造成了勞動力的嚴重不足,統治階級不得不增加稅收,使得階級壓迫和統治階級的壓榨更加深重,農民和地方階級的矛盾日益銳化,形成唐中葉農民叛亂的高潮。經歷過安史之亂之後的大唐,再也沒有盛世的輝煌。

盛世悲歌——大唐凋亡之戰

自那之後,農民起義不斷,藩鎮割據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皇宮內宦官專權,僅有記載的唐後期,被宦官殺掉的皇帝就有三位,大唐已經名存實亡。而長安,這座最具氣魄的城市,再也沒有了成為都城的可能。

安史之亂的爆發,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開元后期玄宗怠政所致,任用李林甫,楊國忠小人為相,不知治國只知搜刮。而他本人沉迷於藝術創作和楊玉環的愛情之中,心無旁騖。一個龐大中國的最高統治者,放棄了對帝國的統治,造成的結果是災難性的。唐玄宗流亡之後,太子登上了帝位,唐玄宗成了有名無實的太上皇,歷史似乎潛藏著某種難以言說的輪迴,每一輪都因盛極而衰退,因燦爛而顯得短暫時間短暫。無比輝煌的開元盛世只持續了三十多年就匆匆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