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五行之意,難成五步之行 五行與太極拳之步法

鄧一琳

全國上下到處在打一套、據說是國家體育局主持新編的太極拳架子。名曰八門五步十三勢太極拳。

為何要叫八門五步十三勢呢?因為太極拳的各門派的式子,不論多麼繁雜,都離不開這八門五步十三勢。

這個勢,可不是式,而是指的勢態。是指太極拳的八種手法,與五種步法的十三種性質的變化。

前文已經講過了八門與八法的關係,即,掤南、捋西、擠東、按北 ,這四正手法,與四隅手法,採、挒、肘、靠的關係。

(看下圖)

不識五行之意,難成五步之行 五行與太極拳之步法

我們明白了,由陰陽的變化,產生了四象;由四象,生出來了四正手,繼而是四隅手。這其中的東南西北這八個方位詞,並非代表方位與動作,而是指八種手法的八種不同性質,主要是指內在勁力的性質變化。

一.不識五行之意,難成五步之行

五步,指五種步法,即進、退、顧、盼、定。

這個進退顧盼定,可不是人們目前頭腦裡的概念:什麼前進步,後退步、左邁步、右邁步、定就是不動,等等。

試問,哪種拳術,不走這五種步法?哪種武術沒有這五種步法呢?為何這八門五步就成了太極拳獨特的精華了呢?

這進退顧盼定,對應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易經中的五行,是指五種性質的變化。

請看老拳譜對步法的描述: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撐八面。

步法與五行的關係,進步火,退步水,左顧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

這就又得看太極圖了。見下圖:


不識五行之意,難成五步之行 五行與太極拳之步法

五行,金木水火土出來了。五行在哪兒?在腦子裡,在意識中,意識中要有五行的概念。一動步就與五行是對應著的。

那麼必須瞭解這五行到底是什麼、怎麼來的,才有可能知道進、退、顧、盼、定這五種步法是什麼性質的變化。

前人通過觀察天象與地上萬事萬物的變化,得出結論:天地生萬物,生於天,藏於地,天生地成。天上的氣候決定了地上生什麼。萬物有萬象,這萬物,由於陰陽比例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性質變化。前人把萬物之萬性,又進行了歸納、綜合總結,總結出五種大的性質,即金木水火土,這是地上的五種物質。用這五種物質,代表五種性質。世上萬事萬物,都歸於這五種性質。就像中國人十幾億,但同一年生的人都用一個屬性來表示。

現在分別來看看這5種性質。

1. 水 ,水性潤下,凡是向下走的這種性質,都叫水性。

水性雖潤下,但外虛而內實。請看其符號,上下都是陰爻,是虛的,中間是一根陽爻,是實的,外虛而內實。水的表面是柔軟的,虛的,東西能漏進去,那為什麼又叫內實?外表上看起來是虛性,但是,它會產生出強大的力量,水中並非什麼都沒有。凡是任何物質,如果有這樣一個像水一樣的性質的,那就叫水性。

2. 木,木性生髮。看看樹木 ,每年發芽長大,用手拉住一個樹枝,拉彎了,但一鬆手,它又彈回去了,木曰曲直,木主生髮,它是要向上長的。永遠向上長的,生髮的這種性質,叫做木性。

3. 火,火性炎上。點一火把,火苗是向上跑的,即使把火把頭朝下拿,那火苗也依然向上跑,但火是外實而內虛的,火苗的裡邊是虛空的,啥也沒有,但外邊可進不去,強大的力量在外頭。這叫外實而內虛。請看火的卦爻, 外邊兩根陽爻,中間一根陰爻。世上很多這種蒸騰的、向上的性質叫做火性。

4. 金 ,金性。金是收斂的,凝聚的,肅殺的,往回收的。凡是這種性質的事物,都歸於金性。平時人們說金秋十月,還有人說金色的十月,實際上金秋,不是說金色的意思,而是說金性。

秋天之氣主收斂、肅殺之氣,有一詞叫蕭瑟秋風今又是,樹葉都掉了。(不過,說金黃色,倒也有些道理,果實在秋天都成熟了,收穫了黃黃的蘋果、柿子、哈密瓜、芒果等等,倒也都是黃色的,不無道理,個人之見)。

前面講了物質的四種性質了,這四種性質又是兩兩相對、互相制約、互相有控制的。水對火,一個運下,一個炎上;木對金,一個生髮,一個收斂。

這四種性質,而且對應人的四個臟器。

心對火,肝對木,肺對金, 腎對水,所以心腎相交,也叫水火既濟。肝木主生髮,就有一個肺金主收斂。這就是事物之間的相生相剋,相互牽制,以達到平衡。

5. 土,中定。中定,不是說不動了,講的是事物的性質。既不生陰,也不生陽,保持一箇中性。在太極圖中,這個圖最上端的五,和最下端的十,就是中間的那個五和十。五在最上端,不上也不下,十在最下端,也是不上也不下,這叫不陰不陽,既沒生髮,也沒收斂,這是中性。現在把五和十拿了出來,放在太極圖的中央位置,但五和1十是既可以上、也可以下的,其它幾個哪個缺了,它們就可以來幫忙,平時就位於不變性的狀態。其它的都在圍著它轉。

小結:

五行是中國燦爛悠久文化的體現,而且也是學習太極拳的五種步法的基礎。

五步與五種物性

不識五行之意,難成五步之行 五行與太極拳之步法

進退在身,不在腳。

1. 我們明白了中國的五行說的是五性,用地上的五個東西,代表了最典型的五種大的性質,這叫地性,也叫物性。

中醫的五行,對應人體的五個臟器,也對應太極拳的五種步法。

火——心——進——性炎上;

水——腎——退——性潤下;

木——肝——左顧——性生髮;

金——肺——右盼——性收斂;

土——脾——中定——性不變。

中醫的五行所指的臟器,與西醫的五個器官,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裡講的是氣性、功能。心氣、肝氣、腎氣、脾氣、肺氣,它們在身體內互相作用,推動生命的運行,這些性質也會不斷的變化,有陰陽不斷變化的過程。

請看上面太極圖。從太極圖上,我們看到邊上標示出很多的變化,有八卦,有五行。

五行的變化也是陰陽變化的結果。伏羲八卦方位太極圖:上乾下坤,一天一地,那是指天象的陰陽變化。而此圖上離、下坎,一火一水,一主陽一主陰,指的是地上的陰陽變化,產生出五種性質的不斷轉換。

陳鑫圖說書上第5頁:一者水之生數也;六者水之成數也。坎居於子,當水生成之數,故坎屬水(任何一個事物都是要經歷由生到成這一過程,不可能只有生,或只有成,必須是生成)。

坎卦,水,位於下邊,水主潤下,既虛又實,在長陽。

離卦,火,主炎上,陽,都在上邊這一塊,外實而內虛。在長陰,即在生虛。

木,主生髮,生陽,在生長階段。

金,主收斂,陽在一點點變少,在生陰。

中間的土,像大地一樣,沒動。洛書中說過,這是五和十,既沒表現出來陰,也沒表現出來陽,但既含著陰,也含著陽,陰陽含而未發,這叫土性。

2.五性與太極步的關係

如前所提,火是進,水是退,木是顧,金是盼,土是中定。

那麼太極拳的向前邁步,是不是就是火性的進步了?是炎上之性了?

向後退步,是不是就是水性了呢?

但如果明確的告訴你,太極拳在很多時候步子向前邁一步,卻是水之性的退步,你能理解嗎?為什麼呢?

不識五行之意,難成五步之行 五行與太極拳之步法

太極拳的分步是,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此言是講,要看身子往哪兒走,這個步子就叫什麼步。

如我站在這裡,如果我的身子往後退,這就叫退步,是水之性,不要看腳往哪兒走。

又如在定步推手中,腳並不動,但身子往前,這就叫進步,身子往後這就叫退步,一進一退是身子說了算。

再如,對手在前方,我兩腳前後站立,往前即進,往後即退。

如果對手在側面,橫向步,向對手方向走就叫進,相反方向就叫退。

所以進或退,與目標有關係,與身體的方位有關係。

上面所講的還比較好理解,進退當中有顧盼。五行就出來了。

三.進退之中有顧盼,顧盼之中走進退

顧盼來自中國的一句成語,左顧右盼,形容向左右兩邊看。用到打拳上,是把頭上的左轉右轉,放到腿上去,是說太極拳的腿,除了跟著身子,有進退之外,還要有左轉右轉,就像手上會有螺旋的轉動之外,兩個步子,也要在轉。

從圖上我們得知,左顧屬木,右盼屬金,木主生髮,在生陽;金主收斂,在走陰。腿是在轉著進退的,這邊是木性,那邊就是金性。也即一邊在走陽,另一邊就在走陰,一個發散,一個收斂。這並不是說,邁步時,要腿畫著圈兒進退,而是指裡邊的勁兒在轉著走,腿一動,陰陽兩個性質就出來了,同時顯現。

不識五行之意,難成五步之行 五行與太極拳之步法

回顧一下太極拳的五步之中的進退顧盼與五行的關係。

,主火,陽性。

退,主水,陰性。

左顧,木性,主升發,陽性

右盼,金性,主收斂,陰性。

那麼以身分步,五行在意,具體在太極拳習練中,如何體現呢?

演示1,進步與退步

康老師與助手搭手,康老師身往後、在退,這是水性,潤下。隨著身體往回走,勁力在不斷的往下流,直至把對手引的朝前栽下去。

康老師又示範一種錯誤的狀態,腿頂著,流不下去,撐得狠狠的,這就和對方頂上了。

又演示一個陳式懶扎衣,右腿出去,但身子向左移,左手上,右手下,這叫退步,以身分步,水向左下流透了再出來。

又如野馬分鬃,左腿出去了,雙手交叉在右側,這叫退步,因為身子在朝右腿方向撤;然後,才左右手分開,逐漸變成左弓步,這個過程中,身子在朝前,這叫進步。在進步中,腿勁兒呼的升起來了,這是陽性,氣騰然,但絕不許蹬踹後腿。

康老師又和楊老師演示推手。楊向前擠,康老師在退,身上的東西嘩的下去了,楊向前栽倒。

反過來,康老師擠楊老師,楊也讓水流下去了,康也向前栽。

一進一退,退回來,左腿負重,但讓水流下去,虛不接力,這叫左重左虛,絕不能左重還左實,那可就頂上了。所以要注意負重腿的用力頂死,與讓氣流下去,這是性質的不同。由於性質的變化產生了左重左虛,右重右杳。

演示2,顧盼

楊老師打一個摟膝拗步,架子很規矩。前腿撐在那兒,後腿蹬在那裡,她沒有感覺到腿上的旋轉。

康老師又打一個左摟膝腰步,邊打邊說:右後腿之胯在向前轉,左前腿之胯在向後轉,右胯在走一個木性,在生髮,而左前腿在收斂,走了一個金性。右手與右胯都在生髮,是陽性;而左手與左腿左胯,都在收斂,在向後下,走陰性。一陽一陰,對手已經向康老師的左手後側,被擰的歪下去了。

如果左邊右邊都是發散的陽性,那就和對方頂上了。

所有動作的兩胯,都在這麼轉,在不斷的變性。

又如倒卷肱,一手一腳退,另一手一腳進,當一條腿在向後旋轉時,另一條腿就在向前旋轉。一個在收,一個在放,這叫左顧右盼,或者叫右顧左盼,性質在變化,這即進退當中有顧盼,顧盼當中有進退。

四.五行之中定

明白了五行中的四行,金木水火與太極拳中的步法的關係,還有一行,即中定,對應五行中的土性。

拳論上講:進退為水火之步,顧盼為金木之步,以中土為樞機之軸。懷藏八卦,腳跐五行,手步八五,其數十三,出於自然。十三勢也,名之曰八門五步。

這是明確告訴我們,進退顧盼都在動,在動中變性,只有中土之性不變。(變中不變之性為中定)

也即,進退顧盼,都圍著中土這個不變的核心在轉、在運動、在變化。

那麼,什麼叫樞機之軸呢?這個軸在哪裡呢?其不變之土性,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演示1

看房間的這個長方體的木門。

其重心一定在正中間,但門軸在一邊。一開一合,在圍繞著邊上的軸在轉動,這是在告訴我們,軸不一定在正中間。

也可以在正中間,這時中心軸和門之重心就重合了。軸也可以在偏左或偏右的位置。

如果開門叫陽,關門叫陰,在一開一閤中,門軸陽面上的所有的點都在圍著軸在向外走,而陰面上的所有的點都圍著軸在向內走。那麼門軸本身走了嗎?沒有,它只是在自轉,甚至連自傳也沒有。門軸不走是一定的,這個軸既不陰也不陽,這叫中性,即中定之性。

演示2

再看一道具,見下圖:

不識五行之意,難成五步之行 五行與太極拳之步法

一個圓盤底座,中間直立一細長鐵絲,鐵絲上插一長方體的海綿,穿海綿的位置,大約在側1/3處。向前推動海綿的左側,這一側叫陽,木性。右側也相應的向後傳,右側就叫陰,是金性。

在進退當中,還有顧盼。

如果沒有這個中軸,就形不成顧盼。也即,沒有中土,無以形成顧盼。

有一個概念需要強調:中軸不一定在正中間,中軸不一定是重心所在地。

那麼用到人的身上,人的中軸在哪裡呢?

人們普遍認為,人的脊柱是中軸,因此產生了所謂的守中、用中,護住自己的中心線,打擊對方的中心線。

其實,就像這道具一樣,重心不一定是中心,中土之位是可以到處跑的,而且,但絕大多數時間重心與中心是不在一起的。

沒有中心和重心是重疊在一起的拳式呢?有,比如陳式拳的起勢、收勢、還有金剛搗錐的定式,其餘的式子的中心全是偏的。

演示3 具體的拳式演示

看看中定究竟在哪裡:

左摟膝拗步。

在逐漸形成左弓步的過程中,左邊是金性,在收,而右邊是木性,在放。軸在哪兒呢?從中間向左邊,越收越短,右邊越放越長,最後這個中軸,在左胯根的裡側,在接近右腳跟內側的位置,這就是這個步子的中定之處。

如果從左摟膝拗步繼續接走右摟膝坳步,抬右腿,向前邁步 ,但此時身子要向左後走一點,右腿邁步落地後,左腿要變木性,即生陽了,右腿要變金性,要生陰了,這時那根中軸,就從左側要向右走了,也即從左胯根裡側,經過肚皮,轉到了右胯根裡側貼近右腿內側的位置。

打拳時,這根軸,就這樣在不斷的變化。上、下、左、右、前、後 ,長度也不一定,這根軸就叫虛中。太極拳練的就是這個虛中,這個虛中的性質,叫中定之性。這個中定的軸,往往不在脊柱的中線上,絕大部分是偏的。

推手演示

如果把中軸就放在脊柱上,對方兩手把控住你的兩手,那就像把門軸放在門的中間位置,兩手把住門的兩邊,這門就開不了啦。

但雙方右弓步,對手推康老師的正中間的脊柱,他認為脊柱是中心,結果卻摔了出去,因為康老師把中心換到了右胯內側,對手就順著左邊出去了。

中定之性在腿上,中在腿裡邊在跑。

康老師把軸,即這個虛中換到了左側,對手就從右側出去了。

這個軸即虛中,可以隨時隨對方而變,讓對方找不著。這叫用中。

上身之軸(脊柱)是動不了的,腿底下這根軸,是不斷在變化的,所以步法中有一箇中定,而這個中定是活的,它不斷的在變換位置,但性質不變,這就叫進退顧盼不離中定,這就叫中土為樞機之軸。

有人一上來就先學推手,腳下沒有中,這個中不會移動,那推什麼呢?

小結

五行之金木水火土,是指地上五種性質的陰陽變化的結果,五行又對應太極拳中的五種步法的陰陽變化,從而產生出不同的性質與功能。

火之性,炎上,指進步。

水之性,潤下,指退步,陰性。

木之性,生髮,陽性,指腿的朝前的旋轉,叫左顧。

金之性,收斂,陰性,指腿的朝後的旋轉,叫右盼。

土之性,中定,不陰不陽。

太極拳的進步還是退步,要看身子的走向,所謂以身分步。

太極拳的左顧右盼,發生在進退之中,但進退顧盼,都是在圍著中軸在旋轉、運行。絕無直來直去之象。

這個中軸是運動中的虛中,是進退顧盼的樞機之軸。

五步指的是腿上的勁法,八卦指的是手上的勁法。不管什麼拳式動作,最基礎的勁法,就這十三個,所以叫十三勢,這是氣勢。和外形沒多大關係,腦子一變,動作可能還沒動,可是性質就變了。

八門五步十三勢,對應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八卦與五行,這是太極拳的精華所在。

不懂這八門五步的真實含義,打不出真正的太極拳來。

最後提醒,這都是講的勁法,是身體內裡的事。在沒有松出內勁兒之前,千萬不要去找,只管鬆鬆的去練。

太極拳的訓練沒有捷徑,唯有在明理的情況下,鬆鬆的去練,守住無極的狀態的最大化去練,切切!

功到自然成。


本文發表於《中華武術》雜誌十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