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官員馬植向宋朝獻出聯金滅遼之計滅兩國,自己也被梟首示眾

導致北宋滅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直接的一點,在於宋徽宗君臣愚蠢地採納了“聯金滅遼”的總體戰略,使得女真人在滅亡遼國後,很快便挑起戰端,南下滅亡宋朝。而提出這個計策的,就是遼國官員馬植。

馬植(?——1126年)是出生在幽燕故地的漢人,在遼國曾官至光祿卿。但是他畢竟是個漢人,在遼國只是二等公民,所以他心中一直想著投奔宋朝。

這時,童貫出使遼國,因為是個宦官,被遼天祚帝嘲笑了,深感屈辱的童貫正在生悶氣。正在這時候,馬植來訪,說有滅遼之策。童貫一聽就來了精神,經過一番交談,童貫感覺是找到了知己,正好自己也對遼國不滿,於是就把馬植帶到了宋朝,並介紹給宋徽宗認識。“政和初,童貫出使,道盧溝,植夜見其侍史,自言有滅燕之策,因得謁。童貫與語,大奇之,載與歸,易姓名曰李良嗣。薦諸朝。”

按照史料的記載,馬植是一個奸佞小人,但從他說服宋徽宗聯合金國滅遼,說明馬植是一個志向遠大的人,絕對不是一個“行汙而內亂”的無恥小人。之所以最後弄巧成拙,是因為馬植沒有想到宋朝竟然無能到這種地步。

遼國官員馬植向宋朝獻出聯金滅遼之計滅兩國,自己也被梟首示眾

馬植

作為一個有理想有夢想的人,馬植對遼國統治者的荒淫無道已經徹底失望,深惡痛絕。在這種情況下,他便寄希望於中原故國宋朝能夠以“有道”伐“無道”,滅遼復燕,使脫離祖國懷抱100多年的燕雲十六州重回中原王朝的懷抱。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馬植就是犯了一個機會主義的錯誤。那就是,他對遼國統治者的失望與判斷是正確的,但是,他想當然的認為宋朝是一個值得投靠的國家或者說認為宋徽宗是一個明君,這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在腐敗方面,以宋徽宗為首的宋朝統治者們,相比於遼國,其腐敗和荒淫程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把自己的理想寄託於宋朝這樣一個腐朽的國家身上,說明馬植是一個政治經驗尚淺的人,他對宋朝的統治者們很沒有眼力,看走了眼或者說有眼無珠。

如果馬植向宋徽宗獻上的僅僅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計劃也就罷了,即使是宋朝去攻打遼國,就算是打不過,最多就退回來就行,也不至於滅國。但是,馬植偏偏獻的是聯金滅遼之策,“即獻策曰:‘女真恨遼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本朝若遣使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真,與之相約攻遼,其國可圖也。’”“帝嘉納之,賜姓趙氏,以為秘書丞,圖燕之議自此始。”金國是什麼國家?如狼似虎的國家,而宋、遼在金國的眼裡,就是一堆肥美的肉。

遼國官員馬植向宋朝獻出聯金滅遼之計滅兩國,自己也被梟首示眾

童貫

其實,馬植的計謀沒有錯,錯的是馬植高估了宋朝的實力,他沒有想到宋朝是那麼不堪一擊。童貫率軍20餘萬北伐,意圖收復幽燕故地。然而面對著遼國殘軍,洶洶而來的宋軍竟然一敗塗地,最終還是由金人出面,才勉強收回六座空城。

宋朝的不堪一擊讓馬植大失所望,他開始擔心宋朝的安全,便上書要求加強邊備,禁止接納遼國降人,以避免惹惱金國。但宋徽宗不聽,為貪圖土地、人口,竟接受已經降金的平州刺史張覺的投誠,由此給帝國帶來滅頂之災。

遼國滅亡之後,宋朝便成了金國的第二個攻擊對象。這時候的馬植已經被罷官遠貶,可還是沒有逃過死罪。“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論其結成邊患,敗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禍及中國,乞戮之於市。時已竄郴州,詔廣西轉運副使李升之即所至梟其首,徙妻子於萬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