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背後的宋仁宗,武功不如秦皇漢武,至少有一個優點

《清平樂》背後的宋仁宗,武功不如秦皇漢武,至少有一個優點

作為狸貓換太子一案中的那位太子,宋仁宗的一生可謂確實比較平淡。既不是唐宗宋祖那樣的開創之主,也沒有秦皇漢武那樣的雄才偉略。甚至也沒有像乾隆皇帝那樣留下上萬篇詩作,文采似乎也談不上什麼。但如果從文治的角度來說,宋仁宗卻算得上是一位守成令主。

網上曾經有一個很著名的說法,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兩位皇帝,一個是明孝宗,另外一個就是宋仁宗。之所以說他們好,就是因為他們尊重大臣,愛惜民力,不輕易發動戰爭,也是在他們兩個當政的時期,宋朝和明朝都度過了一段難得的和平歲月。

但也正是因為他們過於相信垂拱而治,對大臣非常信任和尊重,把重要的事情都交給大臣去幹,他們自己很少親力親為,只是在一些非常關鍵的時候才自己負責做出決定,所以他們看上去沒有赫赫武功,也沒有開疆拓土,顯得過於平淡。

宋仁宗在位的40年間,因為之前與遼國的戰爭,已經在宋真宗與遼國進行了澶淵之盟後進入了和平時期,雙方沒有再進行大規模的戰爭。所以宋仁宗的前期整體來看宋朝是比較太平的,外部沒有過於強大的威脅,內部也沒有重大的危機。

《清平樂》背後的宋仁宗,武功不如秦皇漢武,至少有一個優點

但宋仁宗在位的後半段其實並不太平。因為正是在宋仁宗在位的這後期,西夏開始崛起,宋朝與西夏進行了多次戰爭,但都敗多勝少。在情況最為危急的時候,甚至有大臣提出宋朝應該遷都,或者遷到金陵,或者遷到成都,以避其鋒。

但宋仁宗並沒有採納這些意見,而是選將練兵,不斷調整邊防人事安排,讓宋朝與西夏的邊境逐步穩定下來,雙方的關係也最終基本上穩定下來了。這也是宋朝在解決了來自華北的遼國的威脅之後,又一次解決了來自西北的邊境威脅。

宋仁宗時期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名臣輩出,也是整個北宋歷史上最為人才濟濟的時期。無論是韓琦,范仲淹,富弼,司馬光,還是王安石,蘇軾的後世景仰的名人,都是在宋仁宗時期考中進士,開始逐漸展露頭角的。

《清平樂》背後的宋仁宗,武功不如秦皇漢武,至少有一個優點

這也是整個北宋時期,政治上風氣最為正派的一個時期,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眾正盈朝。既沒有出現丁謂,蔡京這樣權傾朝野的大奸臣,也沒有出現後宮干政,也沒有結黨營私,更沒有宦官干政,所以總體上政治風氣比較清明。

也是因此,在南宋曾經有很長一個時期,皇帝的政治偶像就是宋仁宗。比如宋高宗和他之後的宋孝宗就曾多次自稱效法仁祖,而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他們都認為仁宗時期得士為多,人才濟濟,眾正盈朝,政治風氣清明,君子道張,小人斂跡。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和宋仁宗個人對行使自己的權力比較剋制是分不開的,對正確的意見也比較能聽得進去,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虛己聽納。但這個時期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宋朝制度上的一些弊端,暴露的越來越明顯,但卻又無力改革。

專欄

宋命:一個裸奔的王朝

作者:蕭武

10幣

23人已購

查看


圈子封面

圍爐話史地

圈主:蕭武

10成員

進入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