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艱難的求職之路,與自身有關,更與時代大背景有關

任何一種社會現象頻繁的出現,其背後一定有著時代的背景,它的發生一定體現了當下經濟發展的某種規律。

中國曆來有尊老的傳統,但這種傳統從上世紀以來漸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近些年來,與年齡有關的新聞大多是負面的,比如“老人碰瓷”“公交上與年輕人搶位的老人”“深陷保健品無法自拔的父母”等等,在這種語境下,35歲以後的中年人越來越難找工作,老闆們不願意僱傭他們的理由包括體力下降,不好管理,學習能力差,知識結構不合理,家庭佔用太多時間等。

做為一箇中年人,我將自己的優劣勢與年輕人一一對比後,發現中年人求職之路的艱難,自身的原因佔了一小部分,更大的原因在於年齡大的人社會地位下降,他們越來越變得不受歡迎以及在中國現在的經濟模式中,年輕人更佔優。

中年人艱難的求職之路,與自身有關,更與時代大背景有關

中年人的壓力

1

我初高中時學的物理是經典物理,大學時學的計算機語言是BASIC。一畢業,發現經典物理不夠看了,為了看懂科幻電影,搞明白“薛定鍔的貓”是隻什麼樣的貓,再加上工作所需,量子物理是繞不過去的門檻,要是不知道個大概,生活都受影響,所以得學。BASIC語言很快就用不上了,寫單片機程序得要會C+,還得學。

有多少中年人一畢業就發現自己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落伍了,又有多少中年人做了半輩子的工作,因為工作方法或流程變更,忽然發現自己得重頭學,那麼多年的工作經驗還不如一個參加工作不久的員工做得熟練。

以前年齡大的人在社會上地位高的原因,在於他們豐富的無可替代的生活經歷能夠讓後人從中獲取寶貴的經驗與教訓,減少走彎路的概率,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有促進作用。而從上個世紀以來,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知識取代了人類的經驗,後一代人主要從教育中獲得智慧,年齡大的人如果不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很快便會與時代脫節,成為僵化的代名詞。

中年人艱難的求職之路,與自身有關,更與時代大背景有關

知識大爆炸

2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經濟高速發展幾十年,依靠的是廉價的資源(包括勞動力成本)以及豐富的自然儲備及人口儲備,技術和管理一直都是弱項。

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重創國際產業鏈,中國才開始探索產業轉型之路。這條路走了10多年,但能夠順利轉型的企業並不多,更多的企業或者倒閉了,或者勉強維持或者轉移到資源更廉價的地區,可見,從低端產業鏈向中高端產業鏈,或者說從數量到質量方向轉變的產業升級之路是異常不好走的。

粗放型的經濟模式下自然對技術與管理方面需求不多,要求不高。40多歲的中年人進入職場的初始,就處於既沒有技術也沒有管理的低水平工作環境下,專業水準都是在一復一日的工作中培養出來的,沒有積累,怎麼可能提高。

中年人艱難的求職之路,與自身有關,更與時代大背景有關

本圖片來自公開網絡

3

10多年的產業升級之路,有部分行業的確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但這些行業大多處於新興的領域,比如手機處理器及基帶芯片,無人機六軸運動系統,視頻芯片,機器人及AI製造,圖像處理方面等等,這些行業,中年人無論是知識儲備還是工作經驗方面與年輕競爭者相比,都沒有太大的優勢。

而在龐大的技術應用市場領域,與一出生就接觸各種電子產品的年輕人相比,中年人從意識上就有了差距,就如一個後天學習英語的人,很難比得上出生在英語國家的人,這種語言對於後者就像吃飯喝水般自然,是深入血脈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全世界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大部分員工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

至於中年人所熟悉的基礎工業領域,比起發達國家來講,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之前看一篇報道,某國生產世界頂級HI-FI音箱的工廠,員工的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因為該行業所需要的技術水準沒有一定的工作年限是達不到的,工廠的老員工人數較多,拉高了年齡的平均線。

中年人艱難的求職之路,與自身有關,更與時代大背景有關

產業升級

4

我們很少能聽到中國企業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能超過10年的都不多。掙扎在生存線上的企業喜歡的是體力好,時間多,思維簡單,沒有生活負擔的年輕人,他們只要能多幹活就可以,對技術及管理要求不高。中年人的劣勢在於體力及時間,而恰恰目前社會上對員工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時間與體力。

生存之上才能談品質。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有能力超越生存,將經營的重心放在提高品質,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在技術領域實現突破時,擁有豐富技術及管理經驗的人才能在職場的獲得尊重,才會不用再停靠體力以及不停的加班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中年人艱難的求職之路,與自身有關,更與時代大背景有關

5

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勞動力數量在2013年達到峰值,自此之後,勞動力數量一直處於負增長趨勢。但即便如此,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巨大,每年新增的勞動力數量仍然非常可觀。這些年來,某些地區與行業出現了招聘難的現象,並非僱傭市場的供需數量發生了根本變化,供給數量小於需求數量,而是該行業的部分企業在本地區缺乏競爭力,無法支付行業平均工資而導致結構性的招聘難。

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感覺到,當物品極大豐富後,它就不會被使用者物盡其用了,僱傭市場其實也是一樣的。在目前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供資方篩選的情況下,中年人的職場價值得不到社會充分的認可,造成了大範圍的浪費。

一個人在職場工作了十幾二十年,積累了足夠的工作經驗,人到中年後卻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職位,不得不放低工作要求,做一些只需體力的工作或者乾脆離開職場,不再工作,與此同時,許多企業卻因為缺乏技術及管理人才而無法發展壯大,這種狀況無論對個人還是整個社會,其實都是個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