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陆小曼系列之一:诗人多情累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

01 缘起

1924年,北京文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到北京。同年5月8日是泰戈尔64岁生日,为了表达对泰戈尔的崇敬,北京文学界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祝寿会“,地点就选在东单三条整条街里最辉煌的协和医学院的礼堂。

在祝寿会上,一群名流出演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徐志摩在台上扮演爱神,陆小曼则在台下充当职员,那时他们还没有交集。

徐志摩与陆小曼系列之一:诗人多情累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

青年时期的于陆小曼

02 相识

徐志摩与王赓同是梁启超的学生,在一次舞会上,王赓把娇妻陆小曼引荐给了徐志摩,徐志摩与陆小曼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此后,徐志摩便成了王家的常客,陆小曼喜欢游玩,而王赓由于公事不能作陪,出于信任,他便让徐志摩陪着陆小曼。


03 相恋

王赓整日专注于工作和前途,无暇顾及妻子陆小曼,而陆小曼则带着少女对生活的纯真与热切,当婚姻最初的激情过去,这样的沉闷生活并不适合他们。为了一解苦闷,徐志摩与陆小曼一起游长城,逛天桥,到来今雨轩喝茶,去西山上看红叶……他们一个是江南才子,一个是窈窕淑女,一个多情热烈,一个困闷无聊,爱情在眨眼间将他们连在了一起。面对风流倜傥、年轻英俊的诗人,陆小曼沉沦了,她仿佛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似乎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

徐志摩与陆小曼系列之一:诗人多情累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

王赓照片


一个离婚的单身诗人,和一个已婚少妇的婚外恋,在当时是多么惊世骇俗的恋情啊!它们的恋情成了当时北京社交圈茶余饭后的话题,社会舆论让他们抬不起头。

04 抗争

青年的徐志摩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他觉得要尊重彼此的人格,无论恋爱还是离婚都有应该是自由的,只有杜绝了苦痛,才能达到幸福的此岸。没有爱、没有自由、没有幸福可言的家庭是可以摧毁人格的,也是不应该存在于世的枷锁,所以他要挣脱一切阻碍他的力量,从真正的自由那里寻求到真生命、真幸福和真恋爱。此时的徐志摩不断鼓励着陆小曼离开原先的家庭,而后与之结合。

徐志摩与陆小曼系列之一:诗人多情累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

青年时期的徐志摩


他们的恋爱挑战着伦理道德,也挑战着当时的社会,除了强大的舆论压力,他们还需要面对父母的反对,亲友的非议,两人的爱情经历着考验,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顽强地顶着世俗社会的压力,不顾满城的流言蜚语依然深爱着彼此。

05 坚持

徐志摩是一个追寻自己的感觉的人,他从未在世人面前掩饰自己单纯的理想和激情与率性,他的行为执着,哪怕是失望和悲哀也任人评说。而不仅如此,陆小曼也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勇气,在真爱面前,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她紧紧追随着爱人徐志摩,不管前路艰辛,未来祸福难测。

徐志摩与陆小曼系列之一:诗人多情累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

徐志摩与陆小曼


在舆论、在各方的指责中,徐志摩伤痕累累,为避风头,他不得不在此期间去了欧洲,独留下陆小曼在漩涡中挣扎。在父母的反对、丈夫的指责以及舆论的多重压力下,陆小曼始终鼓足勇气,苦苦坚持。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品尝了与徐志摩之间感情甜蜜味道后,她已经不能忍受他与王赓没有爱情的婚姻,她下定决心跳出牢笼,奔向自由真爱。就在她四面楚歌的时候,爱人徐志摩却又远在天边,身体柔弱的她终于病倒了,在这奄奄一息中,她终于赢得了一点同情和理解。

徐志摩与陆小曼系列之一:诗人多情累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

青年陆小曼照片

06挣脱

对陆小曼的情变王赓是痛苦的,他曾试图用自己的方法来挽留这段感情,但是随着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感情日渐加深,他的努力可想而知并没起作用。经过大半年的对峙,王赓也疲倦了,他深知这一切无法挽回,终于他答应离婚了。

在众人的非议中,陆小曼终于离婚了。徐志摩松了口气,他觉得自己胜利了,战胜了这个世俗世界的眼光,他们的爱情破除了牵绊与阻挠,他们有理由来享受这胜利带给他们的成果,他们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07争取

紧接着,徐志摩只身南下故乡,他要去说服自己的父亲同意他和陆小曼的婚事,没想到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父亲徐申如认为儿子离婚已经是大逆不道,再同一个离婚的女子结婚更是有辱门风,他认为陆小曼这样的女子绝对不会给徐志摩带来平和的生活。他告诉徐志摩如果想结婚必须征得前妻张幼仪的同意。而张幼仪早已知道徐志摩的心意,再强求又能如何,便很痛快的答应了徐志摩再婚的要求。

徐志摩与陆小曼系列之一:诗人多情累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

徐志摩前妻张幼仪

08 成婚

梁启超闻讯后,写信对徐志摩的草率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但徐志摩离意笃定,一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见他主意已定,梁启超便也不再多说。没想到即便如此,徐父还是不答应,后来经过胡适、刘海栗等人的周旋最后才面请答应,但却提出要求,要求婚礼必须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绝不同意。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海公园举行一场兼具娱乐性和轰动效应的婚礼,梁启超为证婚人,胡适为介绍人。他们的婚礼,真可以算得上是“别开生面”,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在婚礼上的祝词则是更加“让人难忘“。他进行中引经据典地来了一通训词,训斥这一对新婚夫妇:

“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徐志摩与陆小曼系列之一:诗人多情累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

徐志摩陆小曼结婚照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让……”

他话没说完便被徐志摩打断,徐志摩带着怒气却又不能放肆,只能对老师说:“恩师请为学生和高堂留点面子!”梁启超这才略微收了收火气,接着说:“总之,我希望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的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梁启超的这番声色俱厉里,是有着苦口婆心的成分。无论他是明里给一对新人敲响警钟,还是暗里宣泄对徐志摩的愤懑,总之,他终归是对这场婚姻流露出不满与不屑。


徐志摩与陆小曼系列之一:诗人多情累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与陆小曼剧照

09 蜜月

1926年10月,陆小曼与徐志摩离开北京,开始了他们甜蜜的日子。陆小曼说:“我们从此走入了天国,踏进了乐园 ……同回到家乡,度了几个月神仙般的生活。”接下来的一段岁月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两人回到了徐志摩的老家,在远离大都市的静谧里,犹如身在世外桃源,他们享受着不受外人打扰的蜜月。

自从生活中有了陆小曼,徐志摩觉得自己仿佛已经进入了追求多年的“爱、自由、美”的世界他觉得自己的理想生活已经到来了,不仅脸上多了笑容,而且经常心境非常快乐。


资料来源:德龄著《民国最美的爱情》

何滟著《民国大师的爱情 若无相欠,怎无相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