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快遞

最早的時期那還不算是物流,嚴格意義上來講,古代物流據其歷史發展演變,並不像現代物流一般分的那麼細緻,充其量可總稱為“快遞”,而這些“快遞”均屬非商業化或國家壟斷性質,因此很少對民間開放。而鏢局的叫法則來源於明末清初,主要是因為私人的運輸需求日益提升。

說到古代的快遞,大家可能會,條件反射地想到倆字兒——鏢局。然而,鏢局其實出現的很晚,距今只有600年左右的時間。那麼,在此之前,古代人是如何發快遞的呢?在鏢局出現前,古代快遞,多用於傳遞政令或軍情,民間使用率低。

夏商、周朝、春秋時期

在夏商的時候已出現實物傳遞,大部分為捎帶,比如今天幫張家送個信,明天幫李家跑個腿,賺點小錢貼補家用,但傳遞的距離都不會太遠,交通工具還是人的雙腿,快是談不上,就像今天給鄰居或朋友順便帶個東西,並非專門服務。

了後來的周朝時期跟春秋時期古人發現快遞能提高辦事效率,於是設置了快遞官職“行夫”,並給快遞業定下規矩,“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就是說雖然有困難但假以時日是可以成功的。由於快遞需求日漸提高,要求到貨時效快“馬傳”便出現了,近距離傳遞物品用“單騎”,長距離傳遞用“接力”。

中國的“快遞”就很牛了,比現在的快遞“有過之而無不及”。究竟有多快呢?唐朝最著名的快遞業務——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據說,唐玄宗在西安“下單”嶺南荔枝,就是八百里加急,送到時荔枝依舊新鮮。
我國的物流服務基本上是成形了,各種海購,生鮮服務都有。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大家學過杜牧的《過華清宮》也就是楊貴妃吃荔枝的故事。那時候,作為一個普通百姓,能收到一封信就能樂上一個月,想運點貴重物品就只能拜託鏢局。這樣想想,今天能夠為了自己的剁手而後悔,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啊!

中國古代的快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