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獲獎文章抄襲知網論文

《江城子》VS《悼亡妻》:事同而情懷不同,盡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抄襲兩篇論文,開頭就一模一樣,後面的結構也是從蘇軾的《江城子》與彌爾頓《夢亡妻》進行對比分析,這是徹徹底底的抄襲,下面我將把證據放在下方。


抄襲者文章:

舉報獲獎文章抄襲知網論文

中西方的文化同樣歷史悠久,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可以說精彩紛呈,各具千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僅僅表現在哲學思想上,在感情的寄託方面,由於文化的差異,同樣存在很多不同。這種不同,在悼亡詩這種“懷念亡故,感慨今夕”的文體中表現的更為突出。

祭祀哀悼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活動和民俗現象的象徵,由於包含在其中的情感更加真摯,所以也成為中西文學中承載眾多載體的文學主題之一。祭祀文學作品在古今中外的社會發展歷史和文學發展進程中,都有明顯的發展脈絡和具體記載,悼亡詩即是此類題材中的精華代表作之一。

下面來原文


舉報獲獎文章抄襲知網論文

祭祀哀悼,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活動和民俗現象的象徵,也是中西文學中歷史久遠,承載眾多載體的文學主題之一。祭祀文學作品在古今中外的社會發展歷史和文學發展進程中都有明顯的發展脈絡和具體記載。悼亡詩即是此類題材中的精華代表作之一。悼亡詩,顧名思義即是:"懷念亡故,感慨今夕"的詩歌。本文將選取中西方文學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兩首悼亡詩詞: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

上為(《芒種:下半月》2013年 第1期 | 黃建華 的論文摘要)

是不是一模一樣???

再來證據,從結構上來證據,還是先上抄襲者的:


舉報獲獎文章抄襲知網論文


舉報獲獎文章抄襲知網論文

舉報獲獎文章抄襲知網論文


舉報獲獎文章抄襲知網論文

第二篇論文上摘要:蘇軾的《江城子》與彌爾頓的《夢亡妻》,一為詞,一為詩,題材各異,卻是同一主題,悼念自己死去的妻子。物質決定意識,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決定了悼亡詩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和藝術風格。蘇軾和彌爾頓的悼亡詩在妻子形象、感情基調、意象選擇和藝術風格上不盡相同,這就形構成了詩歌藝術上的差異。中西文化本無高下之分,優劣之別。求同存異,不同風格的詩詞具有不同的藝術魅力,給我們不同的審美享受。

蘇軾悼亡詞《江城子》與彌爾頓《夢亡妻》藝術比較,作者黃麗萍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2年02期。

這就是純粹的抄襲,#青雲計劃##獲獎文章抄襲舉報綠色通道#,官方好好查查吧。

這人的其他獲獎文章我將持續關注,有空的時候,我慢慢查查,再給原創作者發發聲。#頭條官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