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力量在摧毀你的人際關係?

阿成和麗梅是一對兒晚婚的新婚夫婦,阿成今年30歲,麗梅31歲.兩人登記不到一年,每天都沉浸在二人世界,這一天,兩人這開心的聊天,這時麗梅接到了外婆的電話。外婆:“怎麼結婚這麼久了還不生小孩?是不是做了措施啊?還是身體有問題?有問題要去治啊?。。。。。。”麗梅開始還會解釋幾句,可是同樣的問題,不斷的重複,終於讓她到了爆發的邊緣。掛了電話後,麗梅來到阿成身邊,打掉阿成的手機,吼了起來:“你,為什麼要讓我一個人承受生孩子的壓力!?”阿成被吼的莫寧其妙,而且他覺得麗梅打掉他手機的行為特別粗魯、不尊重他,於是毫不猶豫的回擊到:“你家裡給你的壓力我憑什麼要分擔!?”這句話直接讓麗梅爆發了,開始數落起了阿成,阿成也不甘示弱,句句回擊,針鋒相對。兩人互相揭起了老底,大吵了一架,最終阿成摔門而出,麗梅獨自落淚。

是什麼力量在摧毀你的人際關係?

夫妻之間吵架多數以:“你看,你果然是我說的那樣!”的投射開始

其實平靜下來分析這個故事,生孩子是隨緣的事情,麗梅和阿成也是本著“不強求要小孩”的心態,並不是誰在拒絕生孩子。外婆也是希望兩人再添人進口、喜上加喜。大家都沒有惡意,可怎麼最後卻成了夫妻失和的局面呢?

當我們代入到人物中時,會很明顯的感覺到一股力量在推波助瀾,這種力量具有傳染性,是一把利劍,當它產生消極的作用時,能讓一個人從溫文爾雅變得歇斯底里,同時能伴生出大量的負能量,形成磁場,影響每一個身處磁場的人,它是人心靈的破壞者,是人際關係的第一殺手,它是“投身性認同”。

是什麼力量在摧毀你的人際關係?

“投射性認同”能夠伴生出負能量場影響身處場域內的每個人

投射性認同源自精神分析,是指一個人誘導他人以一種限定的方式行動或者做出反應的人際行為模式。在阿成的例子裡,外婆是第一個開始“投射性認同”的人,她將希望麗梅能儘快生子的想法投射給麗梅,讓麗梅有了一種“我要生孩子”的想法並承認它,這時,就完成一一次“投射性認同”。而同時伴生出的焦慮給予了麗梅很大壓力,急需一個出口,而就在身邊的丈夫阿成則成了最佳人選。而麗梅的想法也從“我要生孩子”變成了“生孩子是兩個人的事,你也應該承擔,如果你找藉口,就是不想承擔責任”,在完成對阿成“不承擔責任”的“投射性認同”的同時把焦慮傳遞給了丈夫,阿成再次把“不承擔責任”的想法轉化為“你自己解決不了就想把問題往我身上引”並完成“投射性認同”,最後兩人互相轉化為“你想吵架”的認同並伴生了言語上的粗魯和肢體的衝突,最終不歡而散,留下兩顆被傷害的心。

這種負性的“投射性認同”幾乎出現在社會的每個角落。家庭裡父母教育子女“這麼簡單的題也不會做,我怎麼生出你這個笨蛋”,結果孩子成績越來越差;工廠裡組長訓斥組員“笨手笨腳,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組員反而更容易出錯;公司里老板教訓員工“能不能幹,不能幹滾蛋”,員工積極性大幅降低等等,都是一個人在完成對另一個人“投射性認同”時帶來的負性效果,這種認同梳理了親子關係,破壞了同事友情,瓦解了內部團結,而被投射的人又會將新的“投射性認同”傳遞給他人,同時將伴生的負能量擴散出去,形成了一個磁場,自己在裡面痛苦著,又同時傷害了周圍的人。

是什麼力量在摧毀你的人際關係?

父母訓斥孩子

是什麼力量在摧毀你的人際關係?

老闆訓斥員工

因此,和諧的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之一,拒絕他人充滿敵意的“投射性認同”,也不對他人進行充滿敵意的“投射性認同”。當有人強行對你投射時,微笑著說:“你說的對,但那不是我。”

是什麼力量在摧毀你的人際關係?

拒絕充滿敵意的“投射性認同”是構建和諧人際關係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