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农民工的孩子还是农民工,你认为有几分道理?为什么?

荞谷


这是既有的社会阶层和长久财富分配所造成的社会状况。且不论其它。单从家庭收支以及可支配资产来说,农民工的子弟就比精英阶层的子弟具有明显的劣势。且农民工多数属于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相比,确实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享受上差了许多。不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教育环境。

更为本质的一点是,农民工往往从事的行业风险性较普通城镇居民来的高,因为他们多数从事的行业诸如工地,建筑,安装,路面维护,清扫,修理,高空作业,快递,家政等等,都比办公室办公来的危险性高。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生命安全往往难以保障。而发生事故后的赔偿往往较为艰难,即便顺利,赔偿也不会高,不论死亡还是伤残,往后的生活往往都会连带家庭一起落入低谷。所以这就造成了很多农民工子弟本就不好的学业和生活都受到影响,变得更加难以为继。

而普通工薪阶层或是精英阶层,他们底子就相对较好,再加上财富的积累和资源的倾斜,自然让他们的子弟起跑线高处一截。更何况他们的风险等级较低,即便出事,不说企业或公司的赔偿,单单他们个人或家庭通常都会或多或少具备商业保险,特别是寿险类。这样一来,即便倒下也会变成身价金回馈家庭,维持稳定,甚至比原来更好。而农民工却基本不会有个人风险意识和投资。

所以确实如标题所说,不说绝对,但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弟确实往往在经历了生活的摸爬滚打后,依然还是摆脱不了继续成为农民工的命运。


花小白说保险


这个有道理,也没道理,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种情况,也有很多子女鱼跃龙门,这个取决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农民工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留下子女交于父母抚养和教育。都知道上一辈父母大多没有文化,也有隔辈亲的因素,对子女教育不太严格,方法简单,基本上就是管长大成人。所以,子女大部分学习并不出色,性格却格外的叛逆。有的家庭养出了”富二代“,打工来的辛苦付出都被其挥霍一空。

有少部分老人还是比较注重教育的,对子女留下的孩子百般宠爱的同时,对学习也一刻不放松,让孩子从小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打好了基础。

由于现在手机和电脑的普及,有些孩子过早的接触了不该接触的东西,以至于无法专心学习,抽烟打架翘课,老师管教无效就不再管理,放任自流,学习一落千丈。

学习不好,大多数父母无奈只能带去一起打工,新的一个农民工就这样诞生了。学习好的一直到大学,工作自然起点也高了,脱离了农民工,成为一个白领或蓝领。有一部分小孩有思想,学习不好但不甘于打工,打工的同时学习一些技术。也有的人脑子活,电商、创业做的风生水起。

农民工培养农民工,这话对有些人是,有些人不是。


碗里无姜


我认为有二分之一的人是这样,也有很多农民工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刻苦钻研,考上了大学,改变了自家农民工的命运。我的二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发展的都很好,不在是农民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