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御寒工具到权势的象征,浅谈冠冕的演变历程

引言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服饰文化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过去许多年的考古经历中就能看出,在不同的年代,我国人民的服饰文化也各不相同。在封建社会中,基于对身份阶级的划分,服饰文化里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制度,而在不同的服饰中,冠冕的演变历程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那么,这种最开始是以御寒为主要作用的冠冕,到后来为什么会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呢?

从御寒工具到权势的象征,浅谈冠冕的演变历程

冠冕的来历与起源

在《玉篇》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

由此可见,在最开始的时候,冠冕并不是以戴在头上的形象而存在的。起初,人们在劳作的时候,都会在脖子上围一块擦汗的布,而这也就是冠冕的雏形了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也慢慢地将围在脖子上的“巾”围到了头上,这时,当恶劣天气来临之际,这种“巾”就成为了人们的御寒工具。而这也就是最初的冠冕了。

从御寒工具到权势的象征,浅谈冠冕的演变历程

后来,在《后汉书·舆服制》记载到:

“上古衣毛而冒皮。”

由此可见,最开始的帽子是用毛皮作为材质的。而在《释名》中也记载道:“帽,冒也。”这也进一步论证了,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佩戴冠冕的习惯。

从御寒工具到权势的象征,浅谈冠冕的演变历程

不同的冠冕对地位的体现

当中国历史进入到奴隶社会之后,社会中就逐渐出现了等级划分,在这个时候,只有上层贵族才能够佩戴冠冕,普通的百姓是没有资格的。此时,冠冕对于人们而言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御寒了。在《释名》中记载到:

“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只有“士”以上的阶级才有资格佩戴冠冕,普通的百姓只能够佩戴头巾。在《说文》中也有这样的记录:

“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紞纩。”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有资格佩戴冠冕的人,也有着不同等级地位的划分。

从御寒工具到权势的象征,浅谈冠冕的演变历程

到了汉代社会,“冕旒”已经成为了皇帝的专属象征,其背后所代表的也是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通过《夷坚乙志·更生佛》中的:

“吏引入殿下,王者旒冕坐其上。”

就能体会到这一点。当时,天子所戴的冠冕名为“通天冠”,太子所戴的冠冕为“远游冠”,而乐师们所戴的则为“方山冠”。此时,冠冕对于身份地位的体现业发展到了一个巅峰之上。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逐渐变得动荡不安,冠冕也开始流行于民间的文人中。这时,冠冕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

从御寒工具到权势的象征,浅谈冠冕的演变历程

冠冕对地位象征的逐渐淡化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更加先进了,在这种情况下,冠冕对于地位的象征意义也逐渐淡化。在当时的社会中,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商人,都有资格佩戴冠冕,但即使如此,对于不同阶级的人来说,冠冕的佩戴仍然有着一定的要求。

而到了唐代社会,官职的划分就体现在了冠冕上饰玉的样式,饰玉越多的人,他们的官职也就越大。此时,虽然说大部分人都有资格佩戴冠冕了,但只有官员才有资格佩戴那些嵌有饰玉的冠冕。

从御寒工具到权势的象征,浅谈冠冕的演变历程

到了宋朝,冠冕对于地位的象征则进一步淡化,在当时的社会中,商人帽与书生帽也开始流行。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帽子作为服饰装饰的一部分。

而在元朝统一中原后,由于他们游牧民族的传统,因此,当时的社会也开始流行起了皮帽以及毡帽等。

随着明朝的建立,冠冕对于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曾短暂恢复,其中,“乌纱帽”所指代的就是效力于朝廷的官员。但在清朝统治中原之后,冠冕也真正在民间流行起来。至此,作为曾经尊贵的象征,此时的冠冕也变成了一种十分普遍的服饰。

从御寒工具到权势的象征,浅谈冠冕的演变历程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冠冕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中的流行配饰,现如今,当人们戴帽子的时候,更主要的目的是想让整体服饰变得更加美观。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人们对于服饰的理解也各不相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或许在未来的日子中,对于服饰的含义理解也会出现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玉篇》、《后汉书·舆服制》、《释名》、《说文》、《夷坚乙志·更生佛》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