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協助孫思邈寫《千金翼方》

盧照鄰(約635—685),幽州范陽縣(今河北涿州)人,以詩見長,與王勃、楊炯、駱賓王同入“初唐四傑”之列。

  盧照鄰有才學,20歲被任命為鄧王府典籤,受到重視,後調新都任縣尉,因病去職。後寫《長安古意》,其中有“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一句,得罪武則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而入獄,在獄中染風疾(小兒麻痺症),出獄後在長安附近太白山居住。史載,“居太白山,得方士玄明膏餌之,會父喪,號嘔,丹輒出,由是疾益甚。”意思是說,盧照鄰患病住在太白山期間,曾得到方士治病膏方,上元元年秋冬時節又因服丹藥中毒,導致手足殘廢。《新唐書》記載“疾益甚”。

  為了治病調養身體,盧照鄰轉到東龍門山,這段時間治病效果其實並不好,“疾甚,足攣,一手又廢”,便徙居陽翟具茨山下,置田稼穡,其間不少朋友為其送糧送藥,效果亦不佳。如此身體狀況,做官顯然不能,盧照鄰便拜名醫孫思邈為師,一為給自己治病,二來為他人解疾,於是兩人有了交集。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人,唐代醫藥學家。673年,兩人結成師徒關係後,在孫思邈調治下,盧照鄰病情得到一定緩解,但此時他雙腳半殘,一隻手幾乎全殘,病得已經很嚴重了。盧照鄰一邊跟師父學習,一邊閱讀古籍經方,其間重點研讀了師父的《千金要方》。《千金要方》系孫思邈對唐初以前醫學成就的一次系統梳理,內容包括醫德、本草、製藥等。

  師父長於中醫理論、實踐,弟子工於書寫並有醫藥基礎,兩人相互配合,盧照鄰協助孫思邈寫成了另一部經典著作《千金翼方》。該書是孫思邈對自己多年臨床實踐的總結,是對《千金藥方》的補充,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682年,一代大醫孫思邈去世。此年,40多歲的盧照鄰不堪疾病折磨,投潁水而死。後人對孫思邈與盧照鄰這對特殊師徒的生卒年份存有不同意見,但對兩人尤其是孫思邈對中醫藥的貢獻並無異議,人們以“藥王”稱之就是最好的註解。但人們再說到《千金翼方》時,也不應忘記盧照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