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網球,從未離開|奧運·人生

奧運賽場曾留下他們的高光時刻,退役之後他們踏上新的征程。賽場如人生,濃縮喜怒哀樂;人生似賽場,總有挑戰在前。人民日報近期推出“奧運·人生”欄目,講述奧運選手退役轉型後的經歷與感受,和讀者分享體育精神在他們生活中的延伸。

鄭潔:網球,從未離開|奧運·人生

鄭潔:1983年出生於四川成都。1990年開始練習網球,2003年轉入職業。2006年,鄭潔與搭檔晏紫獲得澳網和溫網女雙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鄭潔/晏紫獲得女雙銅牌。2015年,鄭潔退役。

考察當地的青少年選手、為球員建立專屬檔案、培訓青少年教練,鄭潔5月的泰安之行緊湊而充實。原定於寒假後在泰安啟動的“鄭潔校園網球”項目雖然推遲了幾個月,但鄭潔和團隊都拿出了飽滿的熱情,“希望能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網球青少年成長的體教融合新路徑。”

7歲開始學網球,鄭潔從未離開過這項運動。由於青少年時期比賽機會少,她在2010年創辦“鄭潔杯”青少年巡迴賽;看到比賽中湧現出的好苗子遭遇上升困境,她又開始經營網球俱樂部,目標是培養出更多的高水平職業球員。“網球運動員的青少年時期擁有著最大的進步空間。”鄭潔表示,“希望能為他們提供更多保障,保護好青少年對網球的激情和熱愛。

無憾退役 轉型水到渠成

鄭潔:網球,從未離開|奧運·人生

鄭潔/晏紫獲得北京奧運會網球女雙銅牌

回首運動生涯,鄭潔遭遇過無數困難,但這些最終塑造了她的一顆“大心臟”。不知疲倦的奔跑、靈活的頭腦、始終高昂的鬥志、永不放棄的精神,這成了鄭潔的標籤,也助力她捧得兩座大滿貫女雙冠軍獎盃,並兩次晉級大滿貫女單四強。

打過那麼多比賽,鄭潔對北京奧運會記憶最深,“中國運動員能在祖國參加奧運會,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1/4決賽時,鄭潔搭檔晏紫決勝盤一度以2∶5落後,在對手拿到賽點的情況下上演大翻盤,比賽結束時已經是凌晨3點半。“觀眾的加油助威帶給我們無窮的力量。” 鄭潔/晏紫最終收穫了一枚銅牌,這也是她三屆奧運會的最佳戰績。

強大的精神力量讓鄭潔擁有了一個燦爛的職業生涯,而她也早就開始規劃退役後的生活。還在打球時,鄭潔就在四川大學攻讀行政管理專業。“我知道退役後肯定不會離開網球,一開始考慮的就是轉到幕後,做管理工作。”2014年,鄭潔掛職成為四川體育局網球中心副主任,主管訓練和比賽,她為四川隊挖掘了當時只有20歲的王雅繁。“但當時大部分精力還是在打球上,對這個職務還在探索。”

2015年溫網後,鄭潔淡出賽場。她在2016年迎來了兒子“沐沐”。陪伴家人的同時,鄭潔也更加積極地規劃新的事業版圖。運動員時期鑄就的堅持和不服輸的精神讓鄭潔很快走出迷茫。“很幸運,我取得的運動成績得到了認可和尊重,當我踏踏實實開始自己新的事業時,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

籌辦賽事 給青少年更多參賽機會

鄭潔:網球,從未離開|奧運·人生

鄭潔為“鄭潔杯”參賽青少年選手頒獎

“我青少年時期比賽機會少,轉到成人賽場時為此交了很多‘學費’。對於青少年球員來說,經驗的累積非常關鍵。”

2009年底在北京冬訓時,鄭潔萌生了舉辦青少年賽事的想法。2010年初,第一屆“鄭潔杯”青少年比賽拉開大幕。“沒想到,2010年澳網我和李娜同時闖入了四強,首屆比賽的開幕式我都沒能回來。”鄭潔笑著說,“只趕上了頒獎儀式。”

首屆“鄭潔杯”的舉辦似乎給鄭潔的職業生涯帶來了好運。其實,籌辦比賽初期,鄭潔和團隊遭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辦比賽事無鉅細,不能有一點疏漏。”鄭潔說,“與贊助商和比賽場地溝通,保障裁判和球員的住宿和保險,每件事都需要合理安排。”參與辦賽的經歷,讓鄭潔學到了很多東西,“會更加全面地考慮問題。”

鄭潔:網球,從未離開|奧運·人生

網球名將辛吉斯亮相“鄭潔杯”頒獎晚宴。圖為鄭潔與辛吉斯合影

2019年,“鄭潔杯”走過十年,在全國擁有八站分站賽,並在深圳舉辦總決賽,參賽人數超過了3000人,總決賽排名靠前的球員還可以進入專屬訓練營。“鄭潔杯”已經在全國練習網球的青少年和家長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這一路走來,最大的收穫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擁有了靠譜的團隊。”鄭潔表示,賽事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是她最欣慰的,“很多青少年通過這個比賽檢驗訓練水平,從小就能獨自面對勝負,技術和心理都能不斷提高,讓我特別高興。”

但是,辦比賽的過程也讓鄭潔見證了很多好苗子流失,她十分心疼。“網球是一項早期需要投入很多的項目。很多青少年由於缺少後續培訓,尤其是沒有接觸到專業教練團隊,沒能成長起來。”鄭潔意識到,小升初階段是很多網球青少年的門檻,由於上升渠道不暢通,很多人在打球和學業的選擇中,放棄了網球夢想。

“通過賽事能發現有天賦的青少年,但想要長期系統地幫助他們成長,還是要有長遠規劃。”鄭潔開始考慮成立青少年網球俱樂部,不但把好苗子留住,還要讓他們茁壯成長。

培養人才 期望更多人參與網球

經過一年多籌備,2018年10月,鄭潔的俱樂部在深圳福田區落戶。雖然俱樂部規模不大,只有六片球場,但“小而美”的模式恰恰適合鄭潔的培訓理念。

“因為身高的限制,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過不少質疑。”通過自己的經歷,鄭潔的俱樂部在選材時不僅考慮青少年選手的身體條件、技術特點和現有成績,更看重他們內心的力量。“走職業球員這條道路非常難,需要從小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高度自律,更要對網球擁有持久的熱愛和堅定的信念。”

鄭潔:網球,從未離開|奧運·人生

鄭潔與“鄭潔杯”參賽選手合影

利用“鄭潔杯”的比賽在全國範圍進行選材,鄭潔的俱樂部為選拔來的孩子提供獎學金,深圳市解決孩子們的學籍,讓他們可以到一街之隔的學校上學。同時,俱樂部也會培養深圳當地有天賦的孩子,還與深圳的多所學校合作,讓更多孩子享受到網球的樂趣。

運營俱樂部這一年多時間,鄭潔也面臨了很多意料不到的困難。“有兩個小球員意外受傷,非常心疼。”鄭潔坦言,雖然競技體育難免遭遇傷病,但還是感到很焦急。“小球員水平快速提高時,也會擔心俱樂部的保障能否跟上。”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讓她逼著自己儘可能事無鉅細地考慮問題。

“在我的青少年時期,想要打職業只有業餘體校這一條路。”鄭潔見證了中國網球職業化的起飛和培養模式多元化的起步,“現在,無論傳統體校模式,還是家庭培養和俱樂部模式,小球員有了更多選擇,如何能讓這三種模式互相借鑑和融合,更好地為培養青少年服務,還有很多課題需要破解。”

鄭潔:網球,從未離開|奧運·人生

在鄭潔看來,青少年網球俱樂部最需要解決的就是體教融合,要保障網球青少年成長初期能兼顧學業。鄭潔團隊從去年組建了“鄭潔校園網球”項目,與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合作,在當地35所中小學開展網球項目培訓,累計參與學生人次已超過3萬。俱樂部的教練不但駐紮在當地學校上課,還會培訓體育老師,帶動更多孩子參與網球。泰安的“鄭潔校園網球”項目也正在籌備中。

除了烏蘭察布和泰安,鄭潔希望未來還可以將“鄭潔校園網球”項目帶到更多地區,“中國網球的發展最需要的還是群眾基礎的擴大,要把打球的門檻降低。只有做好體教融合,才能讓網球這個項目更有生命力,也更有延續性。”

本期版面

鄭潔:網球,從未離開|奧運·人生

《人民日報》2020年5月19日第15版

系列回顧:

楊威:願快樂體操陪伴孩子成長

楊揚:享受運動 讓人生擁有更多可能

錢紅:身體和心,總有一個在泳池裡

徐莉佳:向海而生,給世界不一樣的“佳音”

本期編輯:王亮

圖片來源:@鄭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