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學者又一重大發現,蔡邕有一孫!

蔡邕娶趙五娘,生女文姬,又生女貞姬和一子,史籍不載其名,但是,蔡邕有一孫子蔡襲,《晉書》有記載。

尉氏學者又一重大發現,蔡邕有一孫!

《晉書·羊祜傳》:“祜討吳有功,將進爵土,請封其舅子蔡襲。遂封蔡襲為關內侯。”蔡襲為蔡邕之孫。

明嘉靖《尉氏縣誌》卷三《列女·蔡邕妻》:“東漢蔡邕妻趙氏,名五娘,與邕同行孝道。(出《啟蒙故事》)”

尉氏學者又一重大發現,蔡邕有一孫!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陳留董祀妻傳》:“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適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興平中,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於祀。”(《後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版)蔡文姬,本字昭姬,因避晉“太祖文皇帝”司馬昭諱而改字文姬。[清]周廣業《經史避名匯考》卷一零曰:“蔡邕女琰,字昭姬,見《後漢書》 注引《列女後傳》。而本傳作文姬,疑亦因晉諱改。”(見《歷代避諱字彙典》第382頁,王彥坤編著,中華書局2009年版)

蔡文姬的妹妹蔡貞姬,蔡貞姬嫁於魏國上黨太守羊道,生子羊承,早亡,生女景獻皇后羊徽瑜,又生子羊祜。乾隆五十年刻本《新泰縣誌》卷十七《人物下·列女》:“賢媛·三國·魏·蔡貞姬,邕女,為羊衜夫人。衜先娶孔融女,生子發;繼娶夫人,生子承。發、承俱有畏疾,蔡度不能兩存,專視發疾。於是發存而承死。後生女為景獻皇后,生子祜,封鉅平侯。”卷十六《人物中·流寓》:“漢·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因上封事,為劉郃、楊球等所排,下洛陽獄,當棄市。中常侍呂強慜其無罪,請之。帝嘉其才高,會明年赦,乃宥。還本郡,將就道,五原太守王智餞之。酒酣,智起舞屬邕,邕不為報。智,中常侍王甫弟也,密告邕怨望謗訕朝廷。邕慮卒不能免,乃亡命依於泰山羊氏。女貞姬,適上黨太守羊衜。見《沂州志》。”卷十五《人物上》:“羊衜,續子。上黨太守。娶孔融女,生子發。繼娶蔡邕女,生子承,早喪;女為司馬師夫人;少子祜,封鉅平侯。”卷十七《人物下·列女》:“賢后·晉·晉獻皇后羊氏,諱徽瑜,父衜,母貞姬,祜之姊,漢左中郎將蔡邕女甥也。聰敏有才行。景懷皇后崩,景帝納之,立為後。武帝受禪,居宏訓宮,稱宏訓太后。無子,以昭少子攸為嗣。咸寧四年崩,諡曰景獻,祔葬峻平陵。”(按,乾隆版《新泰縣誌》字跡漫漶處,用劉計南點校光緒三十三年本《新泰縣誌》補齊。)明嘉靖《尉氏縣誌》卷三《爵典·蔡邕女》:“蔡氏,贈濟陽縣君。蔡氏,漢左中郎將邕之女也,生女為景獻羊皇后。武帝受禪後,居弘訓宮,號弘訓太后。泰始九年,乃追贈其母蔡氏雲。見《晉書》。”

尉氏學者又一重大發現,蔡邕有一孫!

[明]徐渭《青藤山人路史》(《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蔡琰,一嫁衛伯(仲)道,一嫁董祀,一嫁羊道,一嫁單于,凡歷四男子。”徐渭所說太謬,蓋將蔡文姬和其妹妹蔡貞姬混淆為一人。

[明]張鼎思《琅邪代醉編》卷十七《蔡女》:“羊祜父衜,先娶孔融女,後娶蔡邕女。孔氏生髮,蔡氏生承、祜。適發與承俱病,度不能兩存,乃專心養髮,故得濟,承竟病死,其賢如此,視古烈女何愧!《後漢·蔡邕傳》無聞,《列女傳》但載邕女為董祀妻者,名琰,字文姬。喪亂中為胡騎所獲,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痛邕無嗣,遣使以金璧贖之。”

尉氏學者又一重大發現,蔡邕有一孫!

[清]梁章鉅《浪跡三談》卷三《中郎有後》:“《晉書·羊祜傳》:‘祜,蔡邕外孫。討吳有功,將進爵,乞以賜舅子蔡襲。詔封襲為關內侯。’則中郎未嘗無嗣。而《蔡克別傳》亦云:‘克祖睦,蔡邕孫也。’克再傳為司徒謨,則中郎後裔,且蕃盛於典午之代,何得雲無嗣哉?又《代醉編》載:‘羊祜父道(衜),先娶孔融女,生子發,後娶蔡邕女,生承及祜,適發與承俱病,度不能兩存,乃專心養髮,承竟病死。’邕女之賢如此,而《後漢書·蔡邕傳》無聞,《列女傳》止載文姬沒胡中,生二女,贖歸,重嫁董祀事,而亦不及羊道(衜)之婦,史之漏略如此。”(《浪跡叢談、續談、三談》,[清]梁章鉅撰,陳鐵民點校,中華書局1981年9月第1版,第457頁;《浪跡三談》,[清]梁章鉅著,劉葉秋、苑育新校,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45頁。)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史部·正史類·後漢書》:“《後漢書·蔡邕傳》,邕上疏有‘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之語,不言其後有子否也。其女《文姬傳》謂:‘曹操慜其無嗣。’案,《晉書·羊祜傳》,祜為邕外孫,討吳有功,當晉爵土,請以封舅子蔡襲,遂封襲關內侯。是邕有孫,昔人已有言之者。今案,《世說·輕詆篇》注引《蔡充別傳》曰,充祖睦,蔡邕孫也,則邕孫不止一人,尤為明證。充司徒謨之父,《晉書》作克,附見謨傳。(邕女文姬。人盡知之。其一女適上黨太守泰山羊衜,生女為司馬師夫人。晉武帝即位,尊為皇太后,居弘訓宮,稱弘訓太后,歿諡景獻皇后,追尊母蔡氏為濟陽縣君。諡曰穆,即祜之母也,祜傳稱其賢行,較文姬為聲色矣。)同治甲戌(一八七四)九月二十日”(《越縵堂讀書記》,[清]李慈銘著,由雲龍輯,本社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204頁。)

尉氏學者又一重大發現,蔡邕有一孫!

[清]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1984年影印版,第979--981頁)一書中解釋“痛其無嗣” ,稱:“蔡邕傳未嘗言邕無後,此雲痛其無嗣,或有子未能嗣業,或子已卒孫猶稚也,無嗣猶雲無傳,與無後自有別。” 又曰“邕有孫襲,明見《晉書·羊祜傳》,固非無後也,祜後母蔡同為邕女,捨己子承不養而專養祜,抑又至賢而操必遠贖文姬者,正以文姬獨能傳父業耳,至《世說·輕詆》篇注引《蔡充別傳》,雲充祖睦,蔡邕孫也,此則有誤,睦乃邕叔父,質之孫於邕為從子,並見《晉書·蔡豹傳》。”

尉氏學者又一重大發現,蔡邕有一孫!

[唐]蔡希綜《法書論》:“餘家歷世皆傳儒素,尤尚書法。十九代祖東漢左中郎邕,有篆籀八體之法。”唐代書法家蔡希綜是蔡邕十九代孫。

許鴻超、於兆福編《尉氏姓氏尋根》第691頁:“全縣共有蔡氏1081戶,3487人(2006年統計資料)。其中蔡莊鎮西街村是東漢名士蔡邕的故居,所居蔡氏皆為蔡邕的後裔,據今1800餘年,支裔於清朝中期移居朱曲鎮山魏村,約200多年,歷10代。”

尉氏縣蔡莊鎮西街村有蔡邕後裔300多人,村西建有蔡中郎祠,蔡莊鎮大朱村朱氏先祖,於明朝初年,仰慕蔡邕之為人,世代為蔡邕守墓。《明處士朱公墓誌銘》(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立,1986年出土於尉氏縣蔡莊鎮大朱村):“公諱克順,字成之,[號]北園,其始祖面先為隸穎上人,洪武初,徙居尉之蔡相鄉,乃蔡邕故里也。”

《皇清邑庠生員顯曾祖考廉夫府君暨顯曾祖妣趙太君墓誌》(簡稱《朱載簡墓誌》,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立,出土於尉氏縣蔡莊鎮大朱村):“先曾祖考邑庠生員,姓朱氏,諱載簡,字廉夫,開封府尉氏縣留石保人。原籍洪洞縣,明初,始祖太公遷居尉南,佔籍蔡家莊。閱六世,九世祖治亭公移居蔡中郎墓側,因家於茲村,名朱家莊。”

世界蔡氏宗親總會都會定期或不定期地來尉氏縣蔡莊鎮尋根祭祖。2018年2月26日,世界蔡氏宗親聯誼會2018年年會結束後,世界蔡氏宗親代表蔡建利、蔡明亮等和蔡邕後裔蔡國獻一行到尉氏縣蔡莊鎮拜謁蔡邕祠、蔡邕墓。2019年10月7日上午,由河南省蔡氏宗親會主辦的主題為“吉祥重陽 禮敬先賢”——2019登高君子山暨蔡公祠揭匾儀式在開封市尉氏縣君李村君子山舉行。著名歷史學家、河南大學教授朱紹侯欣然為君李村題寫“蔡公祠”三字匾額。河南省蔡氏宗親會會長蔡玉建、秘書長蔡曉臨、蔡健波、臺灣蔡姓同胞蔡智信等蔡氏宗親代表參加了這次活動,共同見證蔡公祠揭匾儀式的舉行。

蔡邕後裔枝繁葉茂,遍佈海內外。世界蔡氏宗親聯誼會理事蔡建利先生說,世界蔡氏宗親聯誼會是全世界蔡氏宗親的聯誼組織,尉氏作為蔡氏祖先所在地,每年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蔡氏宗親到尉氏縣蔡莊鎮懷古惜今,尋根問祖,拜謁蔡邕墓和蔡邕祠堂。

來源: 尉氏傳媒 作者: 馬現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