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推進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許永錁接受南方日報專訪

奮力推進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許永錁接受南方日報專訪

廣東佛山通過水系連通、堤岸整治和水生態修復,將過去黑臭河涌建成千燈湖碧道,成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靚麗名片。粵水軒 攝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

  近日,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許永錁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全省水利系統要堅持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全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以完善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為主軸,深刻把握治水矛盾的發展變化,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解決好治水管水體制機制政策性問題,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涉水制度體系,推進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保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廣東水利行業落地落實。

  ●南方日報記者 謝慶裕 通訊員 粵水軒


  推動治水從“部門分治”

  轉向“部門聯治”



  全會提出,要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要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

  對此,水利部門作為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的牽頭部門,將如何貫徹落實?

  許永錁表示,全省水利系統要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於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部署精神,把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擺在系統治水更重要的位置,以河長制湖長製為“牛鼻子”,推動治水從“部門分治”向“部門聯治”轉變,真正實現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

  我省將繼續堅持做實做強河長制湖長制,全面推行省、市、縣三級河長制工作述職機制,健全河湖保潔長效機制,抓好河長制湖長制年度考核工作。持續開展廣東河湖治理1.0版和2.0版的“清四亂”“五清”專項行動和“讓廣東河湖更美”大行動。

  高質量規劃建設萬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是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項重大創新舉措,是廣東河湖治理的3.0版。對此,許永錁表示,我省將高質量推進萬里碧道規劃建設,打造廣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生態名片。萬里碧道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性載體,涵蓋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要按照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高質量推進萬里碧道規劃建設,將其打造成為廣東靚麗的水生態名片,帶動治水理念提升,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和汙染防治,實現治水、治產、治城的全面統籌,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力爭年底前完成萬里碧道總體規劃編制報批工作,2020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省級試點建設任務。

  “我們還要積極推動社會參與,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許永錁表示,要堅持“開門治水”,從制度層面讓群眾有更多參與渠道,同時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形成全社會支持和參與河湖治理的良好氛圍。要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發揮好河長辦的統籌協調作用,推動河長制各項任務落地落實。要壓實各級河長的領導責任,細化實化考核辦法,建立河長述職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2022年全省中小河流治理

  將累計完成16112公里



  全會提出:“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

  對此,許永錁表示,除了上述提到的完善河長制湖長制體系外,我省還將完善健全“上下貫通,對應一致”的水旱災害防禦工作體系。接下來將抓緊組織編制《廣東省水庫防洪抗旱調度管理辦法》,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幹部帶班等制度。建立洪水風險隱患點、風險源排查常態化機制。嚴控水庫私自超汛限水位運行。

  在完善大江大河防禦體系方面,我省將加快推進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西江干流治理工程、潖江蓄滯洪區建設項目等重點防洪骨幹工程建設和前期工作,提升大江大河防洪減災能力。在完善中小河流防禦體系方面,今年底前全面完成山區五市中小河流8264公里的治理任務,繼續實施其他16市的全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項目建設,力爭2022年底前完成7848公里治理任務,使全省中小河流治理累計達16112公里以上。在健全水土保持監管體系方面,開展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重點區域和重點工程實施全過程監管。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和崩崗治理,抓好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力爭到2030年,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9800平方公里。

  我省還將繼續完善水資源高效利用體系。在深入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方面,強化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剛性約束,全面開展取水工程核查登記,嚴格取水審批。在建立健全節水制度體系方面,爭取出臺廣東省節水條例,積極培育水權水市場,切實推進合同節水管理,紮實開展水效領跑者行動和水效標識建設,不斷完善節水標準定額體系,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支持深圳率先建成美麗中國節水型城市典範。在加快完善水資源配置格局方面,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工程、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等區域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在完善生態流量管理體系方面,確定我省主要河湖生態流量,明確重點河湖和主要控制斷面的管控目標,建立健全生態流量監測預警機制。我省還將著力強化水行政執法力度,狠抓大案要案查處工作,堅決整治侵佔河湖、非法侵佔水域岸線、非法採砂、水土保持違法行為等活動。


  啟動“數字水利”

  與“系統治理”融合工程



  《決定》提出,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對此,我省水利系統如何以水利信息化和水文現代化為抓手,加快實施“數字水利”和“系統治理”融合工程?

  許永錁表示,廣東是水利大省,水網密佈、河湖眾多。水利信息化和水文現代化是解決我省複雜水問題的重要抓手。為此,省水利廳決定抓緊補齊水利信息化短板,從今年起,省水利廳全面啟動了廣東“數字水利”與“系統治理”融合工程建設(以下簡稱“融合工程”),以水利信息化帶動和促進水利現代化。

  融合工程建設是我省水利“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的信息化工程。整個實施方案遵循水利部“智慧水利”建設總體思路和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總體框架。通過充分運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強化水利業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構建覆蓋廣東省全省江河水系、水利工程設施、水利管理活動的智能感知與一體化應用體系;建立數據融合、業務自治、邏輯統一的水利大數據共享交換體系;統籌建設支撐洪水、乾旱、水工程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節水、江河湖泊和水利監督等重點水利業務的應用支撐能力體系和數字水利智能應用體系;健全完善以縱深防禦為基礎、監測預警為核心、應急響應為抓手的全要素網絡安全技術體系。

  許永錁表示,實施廣東“數字水利”與“系統治理”融合工程,可以大幅度提高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使用效益。同時,也是落實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創新發展戰略,推動我省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支撐;更是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隨著“融合工程”的建設,可望為廣東水利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


  ■一線實踐


  以河長制推動“河長治”

  廣東治水合力逐漸凝聚



  飛槳逐浪,鑼鼓震天。今年6月30日,茅洲河龍舟邀請賽在深圳寶安區燕羅溼地河段舉行。這已是省級碧道試點茅洲河連續兩年舉行龍舟賽。

  跨深圳、東莞兩市的茅洲河曾是珠三角汙染最嚴重的河流。近年來,廣東發揮河長制的關鍵作用,奮力打好碧水攻堅戰,推動茅洲河等重汙染流域水環境持續改善。

  2019年11月5日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茅洲河下游共和村國考斷面氨氮、總磷同比分別下降40.9%和42.6%,提前兩個月達地表水V類標準。

  在中央要求提前建立省、市、縣、鎮、村五級河湖長體系的基礎上,廣東形成了總河長高位推動、各級河長履職盡責、各部門協同聯動的機制,治水合力逐漸形成。


  逾8萬名河(段)長巡河解治水難題



  “全面開展黑臭水體治理攻堅衝刺!全力攻堅茅洲河(寶安段)幹流及一級支流2019年底達地表水Ⅴ類水!”

  今年9月,深圳市寶安區發佈該區2019年第1、2號總河長令,向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攻堅衝刺,並對全面排查整治壓覆和侵佔河道、暗渠暗涵、支汊流、箱涵建築構築物進行部署。

  “以前茅洲河的水像墨汁一樣,附近建成兩座汙水處理廠後,流域汙水經過處理,部分排到這裡,成為一個溼地景觀。”深圳市寶安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整治之後,燕羅溼地已由過去的黑臭荒灘,蝶變成如今的綠草紅花、碧水潺潺。

  河長高位推動,治水頑疾逐漸攻破。去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主動擔任省第一總河長和總河長,分別牽頭督辦全省汙染最嚴重的茅洲河、練江汙染整治,多次帶頭深入茅洲河、練江一線調研,現場督導解決難點問題。

  在省級河長的示範帶動下,全省各地鎮級以上黨政領導均擔任總河長,挑選任務最重的河流擔任流域河長,深入一線巡河履職成為全省80430名河長、河段長的自覺行動。

  去年9月以來,全省五級河長累計巡河463萬人次,累計發現問題176629個,落實整改159450個,整改率為90.3%,有效解決了大批影響河湖健康的重點難點問題。

  “我小時候還在這條湧裡游泳,現在看到河涌重變清澈,心情很激動。”廣州天河區珠村公司黨總支書記潘偉坤興奮地說。有著“中國乞巧第一村”之稱的珠村,近日將已經被水泥路面覆蓋20年的深涌中支湧,重新揭蓋復湧。經過截汙等綜合整治,珠村再現20多年前嶺南水鄉神韻,讓村民們感受到濃濃的鄉愁和滿滿的獲得感。

  截至今年11月底,我省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共核查出“四亂”問題7512宗,已整治銷號7487宗,銷號率99.7%。


  建萬里碧道

  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幸福河



  治水護河,最終要實現與民共享。萬里碧道建設作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戰略決策,是廣東河湖治理的3.0版。

  一座座飄逸動感的橋樑飛架於開闊的蕉門河面。河上,常常可見青少年坐著五顏六色的皮划艇不時穿梭。全長6260米的一河兩岸被稱為南沙的“城市客廳”。

  蕉門河碧道是大灣區碧道試點段之一。“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隨著萬里碧道建設的不斷推進,這一美好的願景將在南粵越來越多河流成為現實。

  如今,廣州蕉門河、深圳茅洲河、珠海天沐河碧道試點基本建成,基本形成宜居宜業宜遊宜樂的幸福河,水碧岸美的生態效益和水岸聯動發展的經濟效益逐步顯現。

  今年,我省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重點,率先開展了長180公里、分佈於18個地市的“1+10”省級碧道試點建設。到2020年5月,將基本完成“1+10”省級碧道試點任務。到2022年,初步建成不低於5000公里的萬里碧道,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成為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靚麗名片。

  除了官方河長,社會各界也紛紛參與治水,人人都是河長的氛圍日益濃厚。在江門鶴山市桃源河、廣州市海珠區等地,記者見識了豐富多樣的護河力量——民間河長自購無人機天天駐守在河邊、人民警察當“河道警長”威武護河、“河小二”護河員是清掃河岸的“總動員”……

  社會公眾還可通過“廣東智慧河長”、粵省事等平臺,拍照上傳並反映河湖問題,做河長們的左臂右膀。

  據省河長辦介紹,目前,我省已組建各類護河志願者隊伍5479支,志願者36萬名,今年以來全省開展志願行動3603場,湧現出一批批黨員河長、企業河長、巾幗河長、華僑河長等“民間河長”以及“護水騎兵”、龍舟護河巡邏隊等各種民間志願護河力量,全社會共同助力河長制的良好氛圍日益濃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