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多舉措“開源”做大就業“蓄水池”

4月21日上午,位於陝西銅川市王益區中小企業基地的德盛昌箱包生產社區工廠內, 來自當地的80多位工人正身著紅色工裝緊張而忙碌地趕製復工以來的第二批出口訂單。剛剛巡視完車間的企業負責人武林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這兩天正在與當地人社局商量新招聘員工的培訓問題。

已經復工一個多月的德盛昌工貿公司在當地共有兩家社區工廠,從業人員300多人,主要從事箱包加工出口。“最近我們總部及時調整了出口市場,目前已經在手的訂單至少可以幹到8月份,所以打算再招80人。” 銅川市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辛志國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企業用工培訓,財政補貼買單。目前銅川已經撥付培訓補貼資金336萬元;減免43家企業社保310萬元”。

圍繞用工需求,迅速開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就業培訓和“雲招聘”,是陝西省支持中小企業力保居民就業的關鍵一招。 4月14日,西安高新區絲路人才大市場裡,一場線上招聘會正在舉行。多家企業負責人坐在電腦前,“屏對屏”完成了對求職者的面試。西安市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廉宏彬說,服務中心近期組織了多場線上招聘會,吸引近700家單位參加,提供崗位2萬餘個。 在陝西寶雞市“網上招聘超市”上,參加者通過手機“掃一掃”進入“雲人才市場”,就能即時發佈招聘用工信息、投遞個人求職簡歷,進行在線洽談、視頻面試;“寶雞就業”APP,更是成了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農村富餘勞動力等求職人員的好幫手,拿起手機就能實現崗位信息查詢、人崗精準匹配、投送電子簡歷、雙向選擇預約等“一站式”服務。截止4月20日,寶雞市“網上招聘超市”中已有4482家企業發佈10.7萬個崗位,達成就業意向2.8萬餘人;“寶雞就業”APP發佈就業崗位3.3萬個,訪問量達700萬人次。

陝西:多舉措“開源”做大就業“蓄水池”

招聘上“雲”,培訓“上線”。從三月初開始,陝西啟動了“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頂格”提高補貼標準,企業職工取得培訓合格證後,按每人最低780元補貼,並擴展了培訓單位和工種範圍。據陝西省人社廳副廳長井海濱介紹,為給企業上門提供培訓政策服務,陝西還從人社、財政等部門和技工院校抽調人員組成“千人服務團”,已幫助2100多家企業開展就業崗前培訓。

按照陝西省剛剛出臺的22條穩就業措施,當地財政部門拿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持各地開發一批臨時性公益崗位託底安置貧困勞動力,對疫情防控期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規模大的扶貧車間(新社區工廠)、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等帶貧主體給予一次性生產補貼和貼息支持。

“結合本地特色產業,深度開掘產業鏈上的結構性人力需求,是擴大居民就業的根本之策”。銅川市市長李志遠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在累計為222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3003萬元,惠及職工18567人的基礎上,該市早在一個多月前就成立了“六大產業集群”人力資源專班和“編制週轉池”,先後出臺了18條“硬核”措施扶持企業穩定就業存量。多渠道徵集了752家企業18984個崗位,多渠道精準促進人崗對接。目前,該市正謀劃支持企業新建40至100家社區工廠和家庭農場,力爭在所有鎮和移民搬遷點實現全覆蓋。在李志遠看來,當前的居民就業壓力,也是當地優化創業人力資本結構,留住返鄉創業人才的機遇。為此,銅川市正積極著手利用老工業廢棄場地擴建社區工廠,“政府投資整理裝修,免三年租金”。截至目前,銅川市2.67萬返鄉農民工中已有2.63萬人實現返崗復工,返崗比例達98%,其中9330人實現就近就地就業。

針對農民工“出不去”的難題,陝西省各部門聯手,深入完善健康互認、崗位對接、“點對點”運送等服務,目前陝西省以包車、專列、專機方式已運送逾11萬農民工返崗。截至4月中旬,陝西全省返崗復工和新增就業農民工268.3萬人,超過春節返鄉農民工總數10多萬人,貧困勞動力返崗復工122.8萬人。全省尚未脫貧的7224名未就業人員,已有7110人實現就業。

穩企才能穩崗穩,穩崗擴大就業。為此陝西提出加速提高復工復產效率,支持企業擴大用工規模、穩定勞動關係等4項舉措。其中從現在開始到六月底,在全省開展“千企萬戶減負穩崗行動”、出臺延長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中小型企業,返還標準按企業及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100%執行等一些列穩就業政策效應正逐步顯現。來自陝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為7.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1%,較去年同期上升0.08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