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曾感叹:我们都勤奋成劳模了,为什么却比不过马云

雷军曾感叹:我们都勤奋成劳模了,为什么却比不过马云

文/李言

2010年以前,雷军的事业已经算很成功了。但直到他做出小米,才有机会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一样,成为互联网圈的一线大佬。因此,雷军曾有心结,自己比马云等人勤奋,入行时间也更早,为什么却比不过他们?

雷军曾在杨澜采访时感叹,自己服务的金山软件1988年就有了,在IT行业算是爷爷级的公司。而腾讯、百度、阿里基本上是1999年前后成立的,比金山要晚10年左右。当发现自己严重落后时,他的内心确实会失衡。

心结越来越重时,雷军开始思考——若说不够勤奋,可马云也没比自己勤奋呀,人家好像每天都在云游四方,自己恨不得忙到7x24小时,都勤奋成劳模了。最后,他才明白真正的问题所在:自己没有顺势而为,没有把事情做到点上。

雷军曾感叹:我们都勤奋成劳模了,为什么却比不过马云

而我们回顾一下雷军的经历,这个“顺势而为”的反思,或许是正确的——

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的雷军, 18岁考入武汉大学。读书期间,雷军看了讲述乔布斯等人创业故事的《硅谷之火》。这本书让雷军心潮澎湃,他也渴望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于是,他用两年时间修完所有学分,并和朋友一起创办公司,甚至因为写书、写软件、做电路板设计成为武汉电子一条街的名人。

1992年初,雷军受邀加入金山软件。到了北京之后,雷军又发挥其勤奋的特质,几乎是连轴转的工作,6年后便被任命为金山软件总经理。在90年代末的媒体上,我们还能看到他被称为中关村“劳模”的新闻。

金山成立早期,公司常面临破产的危险,尤其在“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困境里,它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雷军只能事必躬亲,从金山词霸、杀毒软件,到进军网络游戏,都有他的身影在。当时雷军白天工作,晚上还要通宵玩游戏,亲自测试产品质量。

2007年金山软件终于上市,但市值和互联网新贵们相差甚远。随后,服务金山16年的雷军选择卸下重担,朋友都说他疲倦了——此时,马云、马化腾以及李彦宏,都建立起了互联网帝国,他们才是中国科技领域真正的明星。雷军或许有点失落,他不缺钱,但缺名望。

雷军曾感叹:我们都勤奋成劳模了,为什么却比不过马云

别人做互联网的时候,雷军做软件;软件业衰落时,他边做软件边做互联网,又错过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间;和总是落后半步的雷军不一样,早年默默无闻的腾讯、盛大、新浪、阿里,却因紧跟时代浪潮,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雷军这就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最后却悲剧地发现,河上原本有座桥。

离开金山之后,雷军华丽转身,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主要投资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电商公司。天使投资人做什么?就是看大势,找风口。因此,他也找到做事的秘诀——需要顺势而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或许也是“风口飞猪理论”的起源。

无疑,2010年的雷军看到了大势,并顺势把小米这头“飞猪”送到“风口”。如今,7岁的小米估值虽不如BAT的市值,但是,谁都不能忽视雷军这个IT老兵、互联网新贵的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