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對不少老北京來說,一入冬,就到了吃鍋子的時候。

門外寒風呼嘯,屋內全家人圍著炭火銅鍋,就著滾沸的清湯涮羊肉,那種熱乎勁兒帶來的滿足感,是什麼山珍海味都替代不了的。

北京人吃涮羊肉的傳統,至少可以從清朝數起。《舊都百話》曾提到:“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

如今的老北京涮肉店裡,雖然也有牛肉,但哪怕是在炎熱的夏天,最受歡迎的依舊是羊肉。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羊肉性溫,能暖中補虛,溫補氣血,最適宜冬季食用。但是用來涮肉的羊肉,可不是什麼隨隨便便的羊肉都能用的。地道的老北京涮肉,講究“銅鍋炭火清湯幹盤”,一個都不能少。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銅鍋對於老北京涮肉而言,究竟有多重要?

當年東來順的創始人丁德山,曾專門開了一家打造銅鐵炊具的長興鐵鋪,就為了方便隨時改進涮羊肉的銅鍋。

涮肉往往一吃兩三個鐘頭,用導熱好、散熱慢的銅鍋,最為合適。涮肉用的銅鍋需得大肚斜面、身高膛大,這樣才能放炭多,通風好,開鍋快。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對北京家庭來說,傳統的銅鍋已經成了老物件。甚至許多涮肉店,也開始使用不鏽鋼或其他材質的鍋。

一來好銅鍋本身難得,二來用於涮肉的銅鍋損耗很大。生意好的涮肉店,銅鍋在旺季幾乎沒有機會停火,很難有機會保養,因此就算修修補補,每口鍋的壽命也就是一年左右。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銅鍋上桌前,放入在火爐中燒著的機制炭,一份炭火足夠讓銅鍋沸騰兩個小時,而且從頭到尾可以保持一樣的溫度。

炭火不像燃氣爐可以直接調節火的大小,但若是想要大火快點開,或是需要小火多煮會兒,也不是沒有辦法。用上瘦高的拔火罐和帶蓋的壓火罐,就成了。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燒炭火對於室內的通風條件要求很高,在北京市內的餐廳,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可是對於講究的老北京和老字號涮肉來說,不用銅鍋和炭火,涮肉就不是那個味兒。

若說涮肉裡最不“講究”的,那必須是鍋底。老北京涮肉講的“清湯”,就是白開水,至多加上大蔥和薑片。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比起其他秘方炒制底料、大骨熬製高湯的火鍋來說,可謂是簡單粗暴至極。

如果請吃慣了麻辣火鍋的人來吃老北京涮肉,先看到一鍋白開水,很可能會以為自己誤入了黑店。但對老北京人來說,涮肉理所當然就應該用清湯。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在清湯中涮肉涮菜,食材的新鮮與否,切肉功夫到不到家,一看便知。

老北京涮肉名為涮肉,“涮”的手法也是有講究的。用筷子輕夾肉片,放入湯中抖三四下,肉一變色,夾出來落落湯水,蘸上小料趕緊地吃。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之所以要輕夾,是為了避免夾得太用力,筷子壓住的部位不熟。如果碰上把整盤子肉一次全下鍋的客人,估計所有人都會覺得暴殄天物了。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羊肉切得薄而不散,絕對是個技術活。手切羊肉的師傅,沒有十幾二十年的功力,是擔不起這項重任的。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前面說的“幹盤”,就是對羊肉的要求。好的羊肉,無論鮮切還是凍切,吃完肉之後,碟子裡都不能有血水,湯裡也不應該有浮沫。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北京人愛吃芝麻醬,眾所周知。但是芝麻醬怎麼調才好吃,也是有講究的。

老北京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一套法子。講述老北京日常生活的紀錄片《芝麻醬還得慢慢調》中,眼神不太好的陳子寬老人,堅持分八次一點點加水,湊著放大鏡檢查芝麻醬出沒出油的鏡頭,堪稱經典。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傳統的銅鍋涮肉蘸料是“老七碗”:芝麻醬、醬油、韭菜花、醬豆腐、滷蝦油、料汁和辣椒油。調醬汁是門大學問,就算不說每種小料的搭配比例,光是調芝麻醬,就不是普通人能勝任的。

好的蘸料需要“香鹹辣滷糟鮮”多種口味融為一體,其中的訣竅,還需要食客自己慢慢尋摸。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吃一口蘸了料的鮮嫩羊肉,再來一瓣解羶解膩的糖蒜,是地道的老北京吃法。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天冷了,吃頓熱乎的涮羊肉?

涮完肉之後,再煮點兒白菜、粉絲和凍豆腐,配上剛出鍋的燒餅,或是抹好了臭豆腐的炸窩頭,這頓涮肉就算是圓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