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性格真能决定命运,那我们如何利用性格开拓自己的人生?

从小我就一直为自己不能和大家打成一片而困扰。

尤其是上学的时候,那时候特别羡慕那些“人缘好”的同学。因为那时我们班级评三好学生是投票制,尽管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好几次还是没有评上,原因就是我没法和同学打成一片。

其实我知道自己不自闭,也不孤僻,班级里也有几个好朋友。但是我就是不喜欢人多的场合,同时和很多人说话,会让我感觉很累。尽管很羡慕外向的人在不同场合都能侃侃而谈,但是要我成为那样的人,我知道我不愿意。

不过内向的性格还是曾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就像不能评上三好学生,总觉得内向是性格的缺点。而在我生长的环境中,内向也不是一个褒义词。我经常听见周围人这样评价一个人:她什么都好,就是太内向了!

随着年龄渐长这些困扰也已经消失了。这也由于我现在在实验室工作,这份工作不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所以我可以安静的操作着仪器,安静而严谨的分析数据。同时也得益于内向的性格,这份工作一直做得很开心,也做了好几年。那些因为性格内向而困扰我的问题,现在已经很少了。

当我看到《性格拼图》这本书时明白了,我之所以困扰少了,是我站在了适合自己的领域,我的性格和工作完美的融合,我只要很少的能量就能胜任这份工作。想到我以前做的一份销售,尽管我每天都觉得疲惫不堪,我还是无胜任那份工作。


如果性格真能决定命运,那我们如何利用性格开拓自己的人生?


《性格拼图》是语言博士西尔维亚·洛肯的著作,她同时也是一名企业培训师,在德国的学术交流资讯中心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洛肯女士本人就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但这并不妨碍她和不同性格的人交流。她和外向的同事共同策划了一个节目《热闹又安静的长沙发》,来讨论“热闹”和“安静”的区别。

心理学家荣格在1921年首先对内向和外向这两种性格做了描述。并且荣格认为,内向者的精神能量流向内部,外向者的精神能量流向外部。也就像洛肯女士在书中说的:

外向者燃放烟花,内向者享受炉火的温暖

一般来说外向者注重行动,内向者注重思考。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当然还有处于中间地带的混合型性格,在书中的最后一部分有一个测试,我们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的性格。


如果性格真能决定命运,那我们如何利用性格开拓自己的人生?


即使在同一个领域,外向者和内向者也能根据不同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光彩。所以我们不要一开始就认定某一些岗位非外向者不能担任。就像是作为国家领导人,性格内向的默克尔和性格外向的比尔·克林顿都做得挺好。

性格即特点,即是优点也可能成为缺点。先天的性格无法锁定你,挣脱它才能有更好的自己。

雷军有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句话也在提示我们顺势而为。对于性格也是一样的,顺应自己的性格做事,更容易取得突破。反之耗费了很多精力,却只能取得平庸的结果。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知道对于自己来讲,什么是最重要的。顺应本心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顺应本心不是意味着我们好吃懒做一劳永逸,而是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去实现它。有时就不得不需要去做出一些背离性格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拓展性格的舒适圈。

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费曼是典型的外向者,他喜欢去泡酒吧,喜欢打鼓,是个典型的外向者。但是他也深爱物理学,在量子力学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果性格真能决定命运,那我们如何利用性格开拓自己的人生?


看似互相矛盾的爱好就这样体现在一个人身上了。对物理学的热爱使的外向的费曼能够忍受长时间的枯燥工作,这也就是我们要学会管理我们的性格的意义所在。为了自己所喜欢的事业,脱离性格的舒适区,做出与性格背离的事情。

其实这是我们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性格也显示出适应环境的一面,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利用自己的性格特征,完成对自己来说重要或有意义的任务;第二,在必要时候,接受任务中与自己性格相背离的工作。

拓展性格的舒适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连续一天宅在家里工作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求之不得,可是对于性格外向的人来说可能就是种折磨,因为他需要从外界汲取能量。性格内向的人也可能因为工作需要,去和很多的人打交道。这样脱离我们的性格也意味着我们在不断的进步,所以不时地拓展性格的舒适圈是我们必经的过程。

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内,内向者因为害怕冒险容易沉浸在舒适区,这样的故步自封反而更危险。外向者习惯向外界和他人汲取能量,却常常不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不断地拓展舒适区,可以避免这样的困境。就像费曼,如果受不了长时间的枯燥工作,即使再喜欢物理学,也难以体验物理学的美妙之处。

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求同存异?

首先要有认知差异。认知差异就是明白世界需要内向者和外向者,即使性格不同的人,也能找到适合的沟通方式。

根据马洛斯需求理论,社交需求仅次于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也就是说,无论内向者还是外向者,都需要和别人沟通。好的沟通无非是这两点:说在心,听在耳

根据内向者和外向者的性格特点,内向者在勇于表达自己的同时,也要给予对方尤其是外向者一定的刺激。外向者在勇于表达自己的同时,要给对方尤其是内向者一定的思考空间。建立在互相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才会有最好的沟通。

我有个习惯,买东西时不喜欢导购在旁边。有一次我去超市奶一个电饭煲,当时超市里有好几款我都觉得不错,这时我的选择困难症发作了。就在我犹豫要买哪一款时,一个导购过来了,她努力想我推销另一个牌子的电饭煲,说哪个牌子好用又便宜。我当时考虑的也差不多了,拿起看好的那个就走了。其实我买的这个牌子的导购一直在旁边,她只问了我的需求,就给我推荐了那几款电饭煲。在那以后她没说一句话就卖出一个电饭煲。


如果性格真能决定命运,那我们如何利用性格开拓自己的人生?


我想要是哪位导购在我开始看电饭煲时就喋喋不休,我也会直接走掉的。一个外向的人可能没事都能聊上俩小时,可是对于一个内向的人来说,即使有事,两句话就够了。

你和任何人的沟通都无法复制,同样的话语在一个人身上好使,在另个人身上就未必。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不相同,我们也要学会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没有人的性格生来就是完整的,都是在后天的成长中自我实现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来不断地调整性格。《性格拼图》告诉我们,性格从来不会成为你的枷锁!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需求,不断拓展性格舒适区,在自己的人生中游刃有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