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进击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最近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和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同时出现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上,雷军隔空喊话董明珠10亿赌约要不要继续。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进击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董明珠和雷军出现在央视《新闻1+1》

赌约的由来

10亿赌约是怎么一回事呢?那是在2013年,董明珠和和雷军同时获得了央视颁发的年度人物奖项,领奖时雷军说小米代表互联网企业,想挑战传统企业格力,如果小米的营业收入能在5年内超过格力,董明珠就得给雷军一块钱,结果弄明珠大手一挥,格力是绝对不会输的,要赌就赌10个亿。5年过去了,2018年小米的收入是1749亿,格力电器的收入是1981亿,小米就差100多亿。董明珠也公开表示,我们的赌约已经结束了,这个10个亿呢我也不要,还想跟雷军再赌5年。而这次雷军在央视的隔空喊话,宣布了小米对格力的全面应战。而这一次的结局可能会不一样,面对进击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进击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董小姐的赌约有点悬

其实2019年小米已经对格力实现了“超车”,小米的以2058亿的年收入击败了格力的1981亿。2020年第一季度,格力营收209亿,同比下降49%。第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业绩下滑是预料之中的事,小米没有公布业绩,我们就拿格力跟同属家电三巨头的美的和海尔做个对比。2020年一季度,海尔营收431亿,同比下降11.09%,格力营收580亿,同比下降22.86%。同海尔、美的的对比可以看出,格力业绩下滑尤为严重。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进击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目前,小米一季度的业绩还没有公布,但是从卢伟冰公布的手机销量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达到了3000万台,比起去年增长9%,是智能手机行业增幅最高的一个品牌。再加上小米其他的产品也大都通过线上销售,受疫情影响较小,因此可以推断出:2020年一季度小米的整体业绩至少不会出现大幅下滑。不出意外2020年全年,小米应该会拉大与格力的差距。看来这次董小姐的赌约有点悬!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进击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出身不同

格力小米的出身可以说完全不同,格力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根正苗红的国有企业,成立之初主要生产家用空调。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虽然也涉足生活电器和通讯设备等领域,但主营业务依旧是空调,空调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成以上,可以说严重依赖空调业务

小米成立于2010年,是由雷军白手起家创立的一家互联网企业。经过不到10年的发展,小米已经进化为一家集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并于2019年跻身世界企业500强,位列468位,是世界500强最年轻的企业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进击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小米庞大的产品体系

狭路相逢

两家看似没有交集的企业,却慢慢走进了同一个战场。董小姐和雷布斯也开始了他们的赌约。

早在2015年格力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手机。小米也于2018年发布了首款互联网空调。两家公司在手机和空调领域开始了正面对战。但是结果又如何呢?

几年下去了,市场几乎看不到格力手机的影子,而小米开售一年的时间就卖出了100万台空调,可以说亮出了很不错的成绩单。不只是空调,小米在手机外的其他领域都很成功,小米从2013年开始做电视,到2019年,小米电视1-11月的销量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将一众“大佬”甩在了脑后 。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进击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另外,在智能锁和净水机等领域小米的表现也相当不俗。可以说小米每进入一个行业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真可谓是“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为何小米能做空调,格力却做不了手机呢?

1.用户群

小米从做线上销售手机起家,借助互联网渠道,培养了很大的年轻用户群体,随着这些年轻群体拥有自己的住房,开始购买电视和空调,拥有超高性价比的小米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格力是传统的空调制造商,客户群体主要为30岁以上人群,这些群体相较年轻用户对新事物接受度较低,更倾向于选择选择老品牌 。因此对于格力来说很难将空调的老客户转化为手机的客户;

2.核心竞争力

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超高的性价比,由于小米手机的良好背书,很多人会认为小米的东西绝对不贵而且质量也不差,对于手头没有多少积蓄的年轻人再合适不过。

格力在空调领域深耕多年,确实掌握了核心科技。空调作为耐用消费品,可以用上十年没问题。可是格力生拉硬套,愣是将手机当空调来做,宣传要做可以让用户三年不换的手机,与目前手机更新换代的节奏完全不符,简直就是“儿戏”。

3.价值定位

小米的愿景是围绕手机搭建物联网智能生态平台,手机、电视、家电等都是拼凑其物联网版图的拼图而格力即做家电又做手机,还差点做新能源汽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被逼出来的多元化,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

4.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一条可能有些牵强,仅代表个人观点)

格力出生于国企,即不缺资金,也不缺技术,当时空调行业还处于成长期,天时地利人和,格力自然成为了中国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也许是成功来的太过容易,过分自信的董小姐却在其他领域处处碰壁。

相比出身高贵的格力,草根出身的小米,硬是在没有任何开发手机经验的情况下,从当年的手机红海中杀出了一条血路。通过这一番厮杀历练,小米迅速成长,并在其他领域攻城略地。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进击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新时代的胜利

格力代表了传统的制造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试图进行转型,谋求业务的多元化,但笨重的身躯却让他们的转型之路异常艰难,举步维艰

小米则代表了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更懂互联网,也更懂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消费者。借助自己的互联网优势,他们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开辟了一个属于他们的新时代。

可以预见的是,格力与小米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但这场赌约既不是小米的胜利也不是雷军的胜利,而是新时代的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