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锈病应如何防治?

当前季节己过了“立秋”节气,玉米到了生长后期,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有一种玉米的病害应引起农民朋友的重视加以防治,否则的话一旦发病危害可使玉米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30%以上,这种病害就是玉米的“锈病”。

玉米锈病包括普通锈病、南方锈病、热带锈病和杆锈病四种,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常发病的为普遍锈病。锈病多见于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发病严重的年份造成植株早枯,籽粒不饱满而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玉米的锈病应如何防治?

一、发病原因:

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和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使玉米锈病有一定程度的流行危害,其主要由担子菌亚门的高粱柄锈菌侵染引起。在我国南方的玉米种植区,病原锈菌以夏孢子 在田间重复侵染,并由南向北随季风传播逐渐扩大蔓延,不存在越冬问题。夏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度,相对高的湿度有利于锈病的发生和发展。北方地区,病原锈菌以冬孢子越冬,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成为初侵染接种体,供气流传播危害。

二、病害症状:

通常早熟品种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有利发病,氮肥施用过多的玉米植株发病会加重。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严重时茎杆、苞叶、果穗和雄花也可受害。在被害叶片 两侧受害处,最早形成散生或聚生黄白色点,四周有黄色晕圈的小疱斑,然后斑点隆起为淡黄色,最后变成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的夏孢子堆。随着病菌的发育和成熟,疱斑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明显隆起,颜色加深至黄褐色,终致表皮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病原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或其附近又出现黑色疱斑,疱斑破裂散出黑褐色粉状病原菌有性态的冬孢子。发病严重的玉米植株基部叶片干枯,病部枯死,结穗小,有的品种即使果穗较大,但穗松软,早衰下垂,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发病以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作为再侵染接种体。除本地菌源外,北方玉米锈病的初侵染菌源还有来自南方通过高空远距离传播的夏孢子。

玉米的锈病应如何防治?

三、防治技术 :

玉米锈病是一种气流传播的大区域发生和流行的病害,防治上应以种植抗病杂交种子为主,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少施氮肥,釆用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适时喷施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g/亩和0.0075%14-羟基芸苔 素内酯10g/亩,兑水30kg可有效预防玉米锈病的发生。重病区在发病初期或玉米苗期开始喷施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g/亩,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g/亩,或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g/亩,以上药剂每亩兑水30kg均匀喷雾,喷施2-3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玉米的锈病应如何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