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试验田”打造引资“新高地”

今年一季度,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289亿元,占全国的13.4%。日前,在商务部举行的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5周年网上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表示,一直以来,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高地,是中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平台。

此前,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也表示,自贸试验区引资作用增强,2019年18个自贸区落地外资企业6242家、利用外资1436亿元,占全国比重均超过15%。

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持续打造了开放、透明、高效、创新的营商环境,对外商投资企业形成了强力磁场,改革开放“试验田”俨然成为吸引外资“洼地”。

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度一直属于全国最高水平。据唐文弘介绍,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最初的190条缩短到2019年版的37条,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已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对特斯拉项目进行“贴身”服务,从工厂开工建设到交付第一辆汽车只用了1年时间;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积极推动成立国际仲裁院,与香港专业机构共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四川自贸试验区推出了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提升了法治化水平……近年来,各自贸试验区聚焦市场主体,着力解决企业建设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不断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打造了更加亲商护商的经营环境。

同时,各自贸试验区加快实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全面取消商务部门对外资企业设立和变更事项的审批备案,高质量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在投资促进和投资保护方面持续发力,树立政府职能转变标杆,打造了更加积极精准的政策环境。

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出台支持人才发展若干举措,加大人才创新创业融资扶持力度,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核心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建立人才“绿卡”制度,引进人才90%以上服务事项实现即时办理;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创新开展人才和技术资本化评估,可免抵押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建立创意和知识产权收储育成机制,鼓励创业者在片区内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落地……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制度创新,便利创新要素流动,支持创新成果转化,营造了更加活跃高效的创新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自贸试验区聚焦企业复工复产关切的“人、财、物、链”四大诉求,多措并举,优化服务,精准施策,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取得积极成效。自贸试验区一方面加快兑现国家及省市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另一方面及时研究推出多项稳外资政策举措。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专门出台开设入境全封闭通道、入境信息预申报等8项措施,对重点外资项目,优先纳入“标准地”项目库,争取专项用地指标。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出台16条政策措施,从延期申报纳税、加强通关便利化协调、落实出口信保政策等方面支持外资企业复工复产。

“当前,影响世界经济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自贸试验区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地走在扩大对外开放最前列,为外企在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唐文弘表示,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将进一步压减,“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将在全国自贸试验区深入开展,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开放、透明的准入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