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回400多公里,600多元,天价“麦饼”到底值不值?

来回400多公里,600多元,天价“麦饼”到底值不值?

记得刚来北京时,京城还笼罩在满城风沙中。一摸脸,一层沙,这对初来乍到的南方人来讲,那绝对是场身心大考验。

那时,北京根本没有雾霾一说,天天生活在碧水蓝天,小桥流水中的南方人,常会被这种突如其的风沙天给弄懵。

懵的怀疑人生,怀疑自己在哪?在干嘛?

望着漫天飞沙,细皮嫩肉、年少轻狂的那个曾经自己,也常站在风中,瞪着一双无辜小眼,发出灵魂之拷问,凌乱着。

北京的风沙天,让人多多少少产生了退缩、逃离的想法,但这种想法那时也仅限于想而已,并没有兑现。毕竟这种不可控的自然天气还是能对付的,只要裹着头巾,捂着脸,咬咬牙,吐掉满嘴沙子,从3月到5月,也就两月,跺跺脚忍忍就过去了。

对于肯吃苦的南方人来讲,风沙、吃土都不算事,只要吃的心满意足就行,但便便在吃的上面,又出了问题。

嘴刁的南方人在饮食上比较讲究,所以一般南方人聚集多的地方,基本都会有专为南方人开的菜市场或饭店,为了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而那时的我,对厨艺一窍不通,吃东西也分不出好赖,属于绝对好养型的人。但就算这种好养型的人,最后也发觉卡在了饮食这关上,还差点过不去这坎了。

北方的水跟南方的水,最大区别就是酸碱性不同,北方的水含碱性太大,感觉全是漂白粉味。这对于喝惯了甘甜泉水的南方人来讲,一时半会根本无法适应。

适应不了北方水的人,同样也会一时半会适应不了用北方水做出来的食物,所以饮食成了那时来北京后,自己面对的第一大问题,也是最大一问题。

那时的学生不如现在聪明,根本想不出用饮水机煮菜等快捷方式。那时只能食堂,要不外面饭店,要么超市速食,单调的很。

穷学生不可能天天下馆子,口袋吃紧,所以下馆子生存这条路被堵死。而食堂基本为大锅菜,忍受不了北方水质的自己,刚开始也矫情,就自然而然放弃食堂这个方案。

为了生存,为了尽快过渡饮食的适应期,怎么办?

最后我选了最便捷,最省心,也是最傻的方式,就是超市。一日三餐全在超市解决,喝超市里南方产的矿泉水,吃超市里南方产的方便面、面包、速食品等等。

刚开始,自己很庆幸这种饮食问题能快速解决,沾沾自喜。而后,就没有放在心上,业余时间全放在看大片上,在大片中学习,在学习中忽略物质食粮的匮乏。

一边吃着方便面,一边感慨着张艺谋的多变,惊叹《英雄》美轮美奂的画面构图,又质疑故事的走向,衡量着老谋子绚丽的视觉玩法能否弥补《英雄》故事的不足?

在啃着面包时,又八卦王菲出演的《天下无双》,讨论着一个歌手如何霸占着大银幕?

唯有喝水时,才能消停的看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蜘蛛侠》等,看着特效一脸崇拜。不是崇洋媚外,纯粹不懂,想过质疑,但那时中国科幻片还没有萌芽,特效还处于5毛的尴尬阶段,想找个对比质疑都找不出来。

年少轻狂,年少无知,那时常用这些精神食粮,安抚抗议的肚皮。但安抚只能一时,不可一世。

几个月后,当看到超市的食物都想吐时,明白了,再好的精神食粮都无法替代物质食粮的重要性,只有吃饱肚子,才能好干活。

明白这个道理后,为了能顺利在北京学习生存下去,强迫自己尝试北方饮食。

同时,在北京各个胡同,犄角旮旯,展开地毯式的搜索。目的是为了找到可口,适合自己,价廉物美的口粮。

人一旦吃不好就容易想家,一想家就容易出现负能量。那时肚皮的抗议,思乡的蔓延,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处于躁动奔溃边缘。

而这时,一家家乡菜市场,适合时机的出现,安抚了那时那颗躁动的心。

家乡菜市场叫江南菜市场,位于京城南三坏外,里面有一家“麦饼”店,做着家乡特有的梅干菜肉饼,肥肉掺着梅干菜,焦焦脆脆、肉香浓郁,发出十足的诱人香味。

这香味足以让一个“吃货”缴械投降,这香味也足以安抚一颗躁动思乡之心。

来回400多公里,600多元,天价“麦饼”到底值不值?

家乡又名“麦饼”

那时,自己学习的位置为京城北三环外,地铁不如现今发达,滴滴还未出来,出租又昂贵,唯有公交最实惠。

为了这口家乡特有的“麦饼”,每周雷打不动,倒腾两趟公交,花上几个小时,吃上两个,买上几个,凑够一星期的量。虽然那边的“麦饼”比家乡贵了一倍,但那时心甘情愿被贵,觉的值得。

面临的饮食大问题,也在遇见江南菜市场后,缝纫而解。

在北京的日子,就这样开始顺利下来。以为有“麦饼”的慰藉,以后的饮食不会再出现问题了,想不到一破三折。

来回400多公里,600多元,天价“麦饼”到底值不值?

假期的来临,让自己选择了跟着老师去实习,实习地处于天津一郊外,那时北京的郊外都荒凉,何况天津。

望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心凉了半截,后悔这个选择,但没退路,只能咬牙熬。有些事,咬牙能熬过去,有些事,怎么咬牙都于事无补。

咬不过去的就是饮食,虽然那时适应了点北方菜,但一日三餐,天天都是大锅乱炖菜。任谁看了都抵触,何况还是刚适应的人,仅有的一点适应就这样被磨没了。

为此,情绪日渐低落。眼看着负能量越积越多,内心越来越躁,为防止情绪再次奔溃。咬牙拿出身上仅有的生活费,逮着一个黑车,就杀向北京江南菜市场。

一路向西,还好,黑车司机是一天津人,口才那叫一个好,一路相声不断,低落的情绪也在的哥的相声下,渐好。

最终,奔走了将近4小时,200公里,花了近500块钱。到达了江南菜市场,花上5块钱,吃上了那口家乡味。负能量也在“麦饼”香味的驱赶下,一去不返,“麦饼”成了那时自己最佳的疗养之物。

第二天,又坐上大巴,提着一兜“麦饼”,奔赴近200公里外的实习地。

看着提回来的一兜 “麦饼”,有人不理解,有人说“傻”,有人觉的不值。

不管别人说什么,我却心甘情愿的为这个天价“麦饼”买单,觉的人生值得为这一口美味奔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