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收官之夜,總檯《勇攀巔峰之挑戰不可能》集結“南國利劍”特戰旅的10位最強“蛙人”上演蛟龍出水精彩大片,其中“水下迷宮”的關卡設置再次刷新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史上道具置景和拍攝難度的記錄,節目的精心設置也換回震撼的比賽效果。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太了不起了”“颯爽英姿”“軍事挑戰不可能,亮劍”……,“蛙人”蔣石崗僅用時3分47秒完成往返水上水下射擊6發6中。一場場精彩刺激的硬核挑戰賽,毫無意外地讓本季《挑戰不可能》最後一期兩度登上微博熱搜。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競技類綜藝主要依靠內容的觀賞性、科普性來吸引觀眾,用頻繁拋出的賽點與緊張感,以及對競技項目的科普保持收視粘性。在電視綜藝蓬勃時期,收視率自然成為衡量節目傳播效果的主要指標。《挑戰不可能》第五季作為電視競技節目卻自帶“熱搜體質”,與其在傳播效果層面的突破密切相關。

當前互聯網和自媒體環境越發成熟,電視觀眾的觀看時長逐年下降,除了收視率指標,網絡播放量和話題熱度也成為衡量節目傳播效果的重要參考。其一,憑藉總檯強勁的製作實力,《挑戰不可能》第五季立足內容為王,始終保持電視節目製作的專業性、高標準。根據尼爾森海量融源收視數據,9期節目中有8周登陸一週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TOP1;而在酷雲收視榜中,本季節目也有6期佔據同時段綜藝節目榜TOP1。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其二,本季賽事不僅首次嘗試在央視頻獨播,還充分發揮總檯融媒體資源矩陣的優勢,在採用“大屏小屏”聯動融合模式的同時,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伴隨式直播。數據統計顯示,截至收官全網視頻總播放量破5億。央視頻開設的“巔峰雲挑戰”直播首日持續啟動7小時,觀看人數超9.2萬。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主話題#挑戰不可能相關視頻播放量超17.3億。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網絡播放、伴隨式直播以及節目內容的短視頻化,都擴大了電視節目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將電視媒體的高滲透率與網絡媒體的高接觸率相結合。從這個角度來說,融合傳播進一步延續和增強了電視節目的傳播生命力,為電視節目內容價值提供了新的傳播途徑。
其三,節目的跨屏傳播也意味著社交媒體的關係鏈被激活,在內容專業性和趣味性的加持下,《挑戰不可能》第五季的互動元素也在不斷向觀眾輸出,引發全網高度關注和討論。#乘風破浪的巾幗蛙人##11歲男孩112輪雙字飛花令奪冠##1.71秒算出15筆6位數加減##喝西北風居然是成語##中國無人機上演空中F1#……每期節目都穩定輸出熱點話題,在多個社交平臺引發熱議。

據統計,節目獲全網熱搜30多個,總閱讀量超15億,在榜時長超過4000分鐘。微博主話題#挑戰不可能#的閱讀量達50.7億,討論量414.9萬,實現信息發佈到信息回饋的基層化、及時化,切實保障電視節目的口碑傾向。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綜合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勇攀巔峰之挑戰不可能》既能保持住電視節目的傳統權威效應,還能在互聯網陣地中佔有一定話語權,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相應的信息反饋,實現大屏收視、網絡視頻播放量和話題熱度的三重傳播效果。

深度文娛(ID:shenduwenyu)借鑑美國學者赫伯特(Herbert Howard)等人在譯本專著《廣播電視節目編排與製作》中的概念,對《勇攀巔峰之挑戰不可能》的傳播效果進行深度分解,以製作手法、創新性、感染力、戲劇性、貼近性等五個要素剖析本季節目“熱搜體質”的由來。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要素一:製作手法“製作手法”指電視節目製作團隊後期專業性因素集合,對競技類綜藝而言,重點包括剪輯技巧、伴奏類型、佈景攝像等三個方面。為增強競技比賽的氛圍渲染,節目在播出剪輯時利用關鍵賽點的空白停頓、精彩鏡頭慢速回放等技巧,突出比賽的刺激性。在伴奏上則交織使用密集鼓點、高亢的交響曲以及清脆的倒計時等聲音,讓觀眾得到和選手同步的緊張感。佈景攝像上的精妙在於製作團隊設置了雙重視角體驗,

一方面使用抽象視角,由嘉賓觀察團代替觀眾進入現場,在關鍵環節發問、觀察甚至體驗。例如跳繩挑戰前,王嘉寧親自在場館體驗雙人車輪跳,極高的身體協調性和隊友默契度讓她7次敗陣,並直言“運動不適合我,我還是做主持人吧!”,用抽象視角定性賽事的專業度和挑戰難度。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另一方面使用具體視角,直接將挑戰者的所見所聞切換給鏡頭前的觀眾。

在無人機挑戰最後一關,節目的播出畫面採用的是無人機第一視角;深海挑戰巔峰對決環節,觀眾所看到的畫面則由挑戰者頭上的攝像機輸出,真正實現帶領觀眾上天下海。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要素二:創新性

“創新性”指的是節目中內容呈現全流程的獨到之處,而《勇攀巔峰之挑戰不可能》最為獨到的便是節目背後強大的電視資源及平臺優勢,包括比賽項目、嘉賓、挑戰者等。縱觀節目9項挑戰,依次涉及珠心算、漢字、詩詞、記憶、跳繩、成語、狙擊、無人機、深海挑戰等項目,需要調動的場地越來越大,牽動的領域也越發折射出科技、國防等關鍵實力。當然最能體現實力還是來自關鍵領域的關鍵人才。

節目首期開播,董長樂在最終環節的驚人表現,催生出微博話題#1.71秒算出15筆6位數加減#並登上熱搜榜單第6名,持續在榜12小時。節目播出後,話題持續發酵並登錄百度、今日頭條等多個平臺熱搜榜,其中包括百度熱榜第7,熱度值3750692;今日頭條熱搜榜第35,熱度516790。值得令人注意的是,董長樂自身是珠心算教育工作者,也是全國珠心算段位第十段的15位之一。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除了專業領域的王者集結,節目還憑藉資源稟賦,直接邀請到特戰隊員、天眼狙擊特戰小組參與項目挑戰,使節目區別於一般的競技綜藝。為了匹配對這些項目的精準解讀和人物的詳細介紹,《勇攀巔峰之挑戰不可能》觀察團成員角色較以前的評審團構成進行變革,由具有多年體育節目主持經驗的張斌為主解說,特邀康震、蒙曼、何磊等各領域資深專家進行說明,甚至直接邀請吉尼斯紀錄認證官到場,用專業性表現節目的高水平和說服力。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要素三:感染力

“感染力”指節目在情緒上讓“觀眾想看”和“持續觀看”的原因,可以從硬性的衝突或競爭,和柔性的情感激發進行雙重考量,綜合展現競技類電視節目的嚴肅性與娛樂性。《挑戰不可能》第五季對賽制進行全新變革,挑戰方式從選手之間的“比拼”轉為“競技”,通過四輪專業比拼搶佔晉級席位。不論多少王者集結於此,都要嚴格接受同樣的競技規則,展示競技節目最核心的競賽精神。例如,張興榮、周世懂兩位曾經的師生,在“記憶挑戰王”的決賽相遇,依然都是全力以赴面對比賽,給觀眾呈現出精彩對抗。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但同時正如董卿在錄製第一季節目時所言:“選手們進行挑戰的同時更多的是追求精神的高度,每個平凡生命都有自己的極限,但勇於開發潛能確實難能可貴。”這種人類突破自身極限的精神,也是競技比賽得以激發人類柔性情感的原因。在跳繩比賽中,全國跳繩冠軍劉超龍帶領學生再度迎戰,其背後是日夜揮灑的汗水和日復一日的重複練習,“努力,就一定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節目的感染力正是通過硬性的衝突競爭和柔性的情感激發,分別調動達成觀眾的感性認知和理性認知,也突出“勇攀巔峰”的概念內涵。

把握好感染力的內容,就能有效提高傳播力。節目播出後,也因此獲得各界新聞媒體的推薦,包括光明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等黨媒發文評論,中國新聞網、騰訊新聞、百度、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等門戶網站和新聞客戶端首頁推薦。同時,廣電時評、佔豪、讀者、軍武次位面、冷兔等行業大V發文點贊。節目在軍事、文學、傳媒等各圈層引發了深度話題的延伸討論。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要素四:戲劇性
“戲劇性”要素來源於戲劇理論,指的是節目中戲劇衝突及視聽感受的展現,《勇攀巔峰之挑戰不可能》的戲劇性主要在於反差手段和人物塑造的運用。電視節目需要考慮到大眾的接受程度,在專業知識解說層面輔之以娛樂性,能更好地幫助觀眾理解項目挑戰的關注點。因此,節目利用“反差”的戲劇手段吸引觀眾注意力,這一角色則主要由主持人撒貝寧完成。

例如,為體驗無人機搭建的繩索橋穩不穩,撒貝寧“手腳並用”過橋,用肢體搞笑演繹普通人與專業人士的對比;成語挑戰賽上小選手介紹Biáng字寫法口訣,撒貝寧再次發揮主持人臨場操作,一句“好,對不起,沒記住!”營造雙方的戲劇反差。眾多肢體上和臺詞上的反差手段,表明競技節目也可以具有戲劇衝突,豐富了觀眾的視聽感受。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在人物塑造上,節目並未停留在對某個選手的立體化呈現上,而是站在電視媒介的立場上,藉機向大眾展示值得關注的人物群體,其中較為突出的包括中國軍人、英雄少年、女特種兵等選手。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節目第三期詩詞接龍,11歲的韓亞軒憑藉出色發揮以及臨危不亂的大將風骨,在巔峰對決經過112輪難度極高的雙字飛花令奪冠,“後生可畏”“少年可期”成為網友一致評價。節目播出後,#11歲男孩112輪雙字飛花令奪冠# 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單第2名,並持續在榜13小時,第三期節目相關子話題總閱讀量破2.5億。#男孩雙字飛花令奪冠#登錄今日頭條熱點事件,#11歲男孩112輪雙字飛花令奪冠# 登錄騰訊視頻熱點榜第8名,全網#11歲男孩112輪雙字飛花令奪冠# 精剪視頻播放量破千萬,再次刷新“英雄出少年”內涵。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中國軍人在狙擊挑戰中展現的驚人實力,也多次引發全網討論。節目子話題#55秒空中狙擊4發4中#、#狙擊手空中射擊55秒4發4中#等話題總閱讀量近1300萬。“中部戰區陸軍某空中突擊旅10位精英狙擊手‘索降’挑戰現場!撒貝寧讚歎:‘帥!’”視頻單條微博閱讀量破150萬。最後一期參加深海挑戰的許桂芳和楊志英兩位女特種兵,在節目中揭露了平時的訓練日常,“黝黑的皮膚是我們的勳章”獲得網友“貨真價實的無價之姐”讚譽。

要素五:貼近性

“貼近性”用來衡量節目話題和互動帶來的與公眾的接近性,包括前期的話題製造與後期的節目互動兩個層面。《勇攀巔峰之挑戰不可能》依靠紮實的節目內容,不僅能製造適合全社會加入討論的話題,還成功吸引專業領域人士主動科普互動。成語挑戰賽場,“喝西北風”“加減乘除”“阿貓阿狗”等諸多被誤認為口語詞組的成語被翻出。#喝西北風居然是成語#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單第23名並持續在榜13小時,閱讀量破2.5億,討論量達2.3萬。同時,該話題登上騰訊視頻熱點榜TOP12,看點快報熱搜TOP26。單期節目衍生出20多篇10萬+閱讀量的微信文章,相關文章總閱讀量超300萬,達成全民成語學習熱潮。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空中狙擊挑戰賽則在軍事領域掀起討論熱潮。播出前,軍事博主@沉默的山羊 發佈多條節目預告,航空工業直升機所發佈節目播出信息。播放過程中,@新浪軍事、@-四分三十三秒-、@電波震長空XYY 等軍事大V持續引導傳播,忠誠號(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官方微信)發佈節目“55秒空中狙擊4發4中”相關內容解讀。播出後,軍事大號熊熊點兵陸續發佈兩篇文章,解讀節目中武器裝備及戰士軍裝等內容,盤點相關發展史等;其中,《央視節目全程‘高能’:直20+無人戰車,星空迷彩配高精狙擊槍》文章獲軍武次位面轉發,單篇閱讀量已達8.4萬。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為獲得觀眾的信息反饋後能及時進行互動,節目還利用多種技術手段豐富互動形式。成語挑戰播出後,“2000個成語接龍集錦”“那些不像成語的成語”盤點投票等,邀請廣大觀眾參與到節目互動的創作;競猜挑戰王等H5互動界面、央視頻出品的成語運算同款遊戲,成為觀眾參與式體驗的周邊產品。這些由觀眾自發產出的後續互動,以及多形式的互動產品,符合跨屏傳播和融媒發展的必然要求,建構出高參與、強互動的貼近感。

數據解讀|五大要素剖析《挑戰不可能5》的“熱搜體質”

可以看出,《勇攀巔峰之挑戰不可能》代表了傳統電視競技類綜藝在融媒體時代的創新路徑,通過製作手法、創新性、感染力、戲劇性、貼近性等五要素的品質把控,節目進行相應的形式創新和融合傳播,實現節目和觀眾的雙向互動,並在大屏收視、網絡播放量和話題熱度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也為競技類綜藝的融合傳播探索提供了值得參考的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