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班的春天「一」

“我明天准备去趟湘潭,我们一起去吧?”

在高四的复读班里,早已厌倦了书山题海,正在出神发呆的我,忽然听到槐哥对我说。

“湘潭?”

“对,湘潭。”

“我没钱。”

“要钱就不喊你了。”

“需要做什么准备?”

“什么也不需要,等我来喊你就走。”

我不禁有些兴奋。18年来,我还没走出过生我养我的老家县域范围,我熟悉从家到学校每条道路大大小小的曲曲弯弯,每一座桥的形态和长度在我的脑海里也无比清晰,就连资江边上每天早晨在氤氲云雾里操各种声调吊嗓子的红男绿女,也都像聊斋一样印在我的记忆里……单单一个县城的一角,已经如此丰富,外面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我充满向往。

湘潭,毛主席的故乡,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好不容易挨到第二天中午,槐哥过来说,我们走吧。

槐哥平时成绩很好,简单说,我们复读班一百三十来号人,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测试中,他总是可以轻松的排名到前五,成绩稳定。考完后,还可以给大家进行绘声绘色的解题演说。而我,好像专为平均他的成绩而存在,基本属于第一百二十到第一百三十名左右,也是成绩稳定。这种成绩上的稳定,意味着和靠谱比较接近,而靠谱的人,总是受有眼光的人欢迎的,槐哥是个有眼光的人,于是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在我们就读的高四附近,聚集着一补(县城一中补习学校简称)、一分校(一中补习分校简称),大约有几十个班级,一千多号人。这些补习学校,都多多少少挂着点我们县城第一高考名校一中的名号。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那个县,还是有名的武术之乡,外界流传,我们那的人,十之八九都会点武术。有没有那么多人会武术不好说,但学校附近就有三四所武术学校。据说,办武术学校的有些人,曾经是县城江湖上呼风唤雨的人物,都有市井街头战斗的经验。

进入补习班的大部分精壮小伙,在不面对课本的时候,尽管有所收敛,但也掩盖不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本色。

在我进入高四之前,槐哥已经在之前的高四年级浸淫了不少的时间。他熟悉高四江湖大大小小的事情,知道各个小团体的人员组成,具体实力,也乐于向我们条分缕析的讲解。

可以说,我相当于是他的粉丝。

他这次去湘潭,是去探望他读大学的女友。

他和我讲了他和他女友在高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很多激动人心的时刻。我那时像根不开窍的榆木,对他特别多次讲起的这些东西,都是听过就忘,只对他说的那些江湖上的事儿感兴趣。

学校离火车站有十几公里,我们租了一辆摩托车,槐哥抱着司机大哥,我抱着槐哥,三个人风驰电掣,头发蓬乱着就到了火车站。

我对槐哥说,没票,没钱买票,怎么办?

槐哥显然很熟悉火车站附近的情况,带着我七弯八拐走过好几条小胡同后,指着一处不太高的围墙对我说,翻过去,我们就进站了。进站后,我们不从门口进,从窗户进去。

这不是铁道游击队的整法吗?我问。

槐哥说,没这么玄乎,我这样很多次了,一次都没抓到过,很安全。

那时候我天天练习功夫。为了精进,时不时用饿着肚皮省下的零花钱,去街上买一本《精武》或者《拳击与格斗》、《搏击》之类的武林秘籍,对着天天练习功夫。到后来,我一掌下去能劈断一块烧制不是很老道的红砖,分开劈的话,一次能劈好几块。因此我还有了一位崇拜者,为了学我的这个“铁砂掌”,他甚至叫我师傅。

我的这个徒弟,学习成绩自然是和我不相伯仲,不然我也没法成为人家的“师傅”的,哈哈。

我一点都没有藏私,尽我所知,倾囊相授。大概两个月后,他那双手就练得老茧丛生,一掌下去,能劈断两块砖,实力已经远远超过我。

所以当槐哥指着前面的围墙时,我一点也没犹豫,一个助跑,就连攀带爬的越过了围墙。看起来比我高大威猛不少的槐哥,过了好些时候才过来。过来后,眼神中对我有些许的嘉许,至少,缺少江湖经验的我,在行动的敏捷度上,应该是不会拖后腿了。

那时的火车是绿皮火车,记得应该是T61车次。绿皮火车的每个窗户都可以打开,事实上只要停车时,每个窗户几乎都是打开着的,站台上卖东西的工作人员会推个小推车挨个窗户兜售一些零食或简便食品。

槐哥告诉我说,一会火车进站后,我们找机会从靠近火车头那附近的窗户爬进去。

我问,被工作人员看到了咋办?

他说,以你的身手,他们看到也来不及来拉你下来。我比你慢,从来没被拉下来过。

我说好。

没多久火车进站。冷水江东站是个小站,但这个小站的人流却不少。这不少的人流,给我们打了掩护。槐哥说,跟紧我,这次不用爬车窗了。我还没来得及问问什么,他已经快速的挨到火车箱出入口,待最后一个人出来时,迅速的挤了进去。

司乘人员问了一句,你们俩的票呢?槐哥说,我们刚出来透口气,有票的,就迅速的拉着我挤进了车厢。

车厢内人不是很多。槐哥向我介绍,火车前头的这些位置,是卧铺。一会会有人从前面开始查票。

“查票?”

“对,查票。”

看我有点紧张,槐哥说,就是因为有查票的,我们才从前面上来。一会我们慢慢往中间移动,在查票人员前面就可以。冷水江东到湘潭不远,中间经过娄底,我们在娄底的时候先下来,再从前面进来就万事大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