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楷書大體分為三種類型:小楷、魏碑、大楷(也叫唐楷)。楷書由漢隸蛻變而來,最早出現的是漢末魏初的魏小楷,所以學習小楷者,若要溯本求源,追求古雅妍美之風,必須學習魏晉小楷,而鍾繇小楷則是學習魏晉小楷的必修課。

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鍾繇(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鍾繇是小楷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與張芝、王羲之齊名,並稱“鍾張”、“鐘王”。鍾繇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合稱書中“四賢”

鍾繇師法曹喜、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兼善各體,尤精於隸、楷。南朝劉宋時人羊欣《採古未能書人名》說:“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所謂“銘石書”,即指正楷,“章程書”即隸書(八分書),“行押書”指行書。


鍾繇書法對後世影響深遠,歷代奉為法則。《書法正傳》雲:“鍾繇書法,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鍾繇書法為“神品”。唐張懷瑾《書斷》稱讚鍾繇:“真書絕妙,乃過於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泰漢以來,一人而已”。

鍾繇書法真跡到東晉時已亡佚,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為臨摹本,鍾繇楷書代表作有“五表”:《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調元表》、《力命表》。


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力命表》,鍾繇小楷代表作,章奏體。凡八行。書法古雅、妍美,結體朴茂,疏瘦自然,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字形呈方扁體勢,字形大小參差錯落,用筆微含隸意而有跌宕起伏的變化,是由隸入楷的新貌。


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鍾繇所處的時代正是隸楷遞變的時代,正如元代《總論書家》雲:“漢魏以降,書雖不同,大抵皆有分隸餘風,故其體質高古”。鍾繇小楷體勢精密,字形微扁,點畫厚重,筆法存有隸書意趣,開一代書風。鍾繇不僅是新體書法的立法者,而且是“魏晉風韻”的奠基人。


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力命表》釋文:
臣繇言:臣力命之用,以無所立,帷幄之謀,而又愚耄。聖恩低徊,待以殊禮。天下始定,帥土欣戴。唯有江東,當少留思;既與上公,同見訪問。昨日宴見覆蒙逮及,雖緣詔令,陳其愚心,而臣所懷造膝之事,昔先帝嘗以事及。臣遣待中王粲、杜襲就問。臣所懷未盡,冀益絲髮,乞使侍中與臣議之,臣不勝愚,款慺慺(lóu,恭謹)之情,謹表陳聞。臣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有人懷疑《力命表》為偽作,《快雪堂帖》刻本中雲:“傳為王羲之臨本”。清代孫承澤解釋說:“太傅字形多扁闊,帶有隸意,右軍但以己意臨之,不區區求形似之似也。古人臨書,惟欲發露自己精神,不肯寄人籬下,往往如此

”。

不管《力命表》是鍾繇的原作還是王羲之的臨本,都不失為一件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的小楷佳作。


這幅小楷古雅妍美,盡顯魏晉風韻,不愧是小楷鼻祖的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