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平臺不是洪水猛獸,失信參與者才是

當互聯網金融開始萌芽的時候,輿論說是創新,當互聯網金融風起雲湧的時候,很多人說是機遇,當互聯網金融開始倒閉的時候,輿論又說是洗牌。當風波蔓延到無法收拾的時候,很多意見都統一了,大家都開始往這個破罐子上踩兩腳,往破井裡扔石頭,然後往身邊路過的穿著制式西服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投以異樣的眼光,心理暗自嘀咕:可能是互聯網金融騙子。

互聯網金融本身沒有錯,錯就錯在人心不純。

我曾經開玩笑的對身邊朋友說,100個互聯網平臺,有99個從創立開始,就是抱著跑路的理想而創立的,目的就是收割一批幼稚的韭菜或者是自以為能全身而退的聰明人。

而剩下有遠大理想的1%,其中99%又會被借款人玩死。

最終,這個平臺模式,會成為過街老鼠。

首先,大部分平臺,採取的套路是玩自融,虛構借款標的,虛空用途,虛構借款人,哪怕是比較正規的平臺,也杜絕不了虛假標的,更何況是本身就是為了欺詐目的而設立的。

欺詐,本身就是金融的暗影。

所有標稱有序退出按期兌付的平臺,玩的都是文字遊戲。

其次,真實借款人的失信行為,導致了部分平臺的經營風險。沒有還款能力的借貸,本身就不想還款的借貸,林林總總,最後都彙集成平臺巨大的壞賬。趨勢一旦形成,最終將一敗塗地。

最後,是監管的缺失。靠最後再來抓一批,功成名就的已經提早享受人生了。

所以,世間萬物本無惡,而惡果是認為種下的,最終也要人來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