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骨子裡的自卑,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給的,尤其是這3種父母


董卿說:

只有自己做的足夠好,才有安全感,不然,偶爾也會自卑;這種自卑就像深入了骨髓一樣,想努力擺脫,卻擺脫不了。

如今,有不少孩子都存在一些心理障礙。

因為膽小、敏感、不自信,漸漸地就會自卑。

常言道:沒有天生自卑的孩子。

而最常見能養出自卑的父母,一般是這3種。

廣告

新課標國際大獎兒童書系:杜利特醫生航海記作者:(美)休·洛夫廷噹噹

1

父母經常吵架

前幾日,我閨蜜跟我聊天,說起她家上個月發生的事情。

那天週六,她跟老公因為一件小事吵得不可開交,爭吵中,無意中看到6歲的女兒一個人坐在角落裡,瞪著眼睛目睹了這一切,眼神中流露出恐懼。

吵完後,我們發洩完了,確實很過癮,可是,卻忽然了孩子的感受。

第二天,女兒在畫板上畫了一個哭泣的娃娃,以表自己的恐懼。

女兒還小,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思緒,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

那段時間,我們都發現女兒不太喜歡跟別人交流,甚至跟我們都不太愛說話,好像突然變得很膽小、脆弱和自卑,極其缺乏安全感。

閨蜜說完後,愧疚不已,並且發誓以後再也不會在孩子面前吵架。

心理學家曾說:好的夫妻關係,是好的親子關係的前提,也是好的家庭關係的根基。

只有在相親相愛的家庭,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感和安全感,孩子才不會自卑。

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2

打擊孩子

記得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

14歲的女兒在飯桌前對媽媽說:很久沒吃雞腿了,明天我們可以吃雞腿嗎?

媽媽說:你這麼胖,別吃了。

聽到媽媽這麼說,立即跟媽媽發生了爭執,隨後,女兒拿起水果刀想自殺。

媽媽嚇壞了,趕緊報警請求幫助,最後,在警察的勸導下,女兒才放下水果刀。

看到這則新聞後。

孩子骨子裡的自卑,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給的,尤其是這3種父母


有人說:

這心理素質也太差了吧,數落一下怎麼了,用不著想不開吧。

也有人說:

這位媽媽經常冷嘲熱諷,才導致孩子做出過激的行為,看來家長與孩子的溝通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才行。

確實,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和抗挫能力很重要,但是,並不意味著孩子就要承受親人的冷嘲熱諷。

蘇珊·福沃德博士曾說: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

所以,摧毀一個孩子真的很簡單,天天打擊他,讓他失去信心就夠了;而成就一個孩子也很簡單,父母的鼓勵和賞識。

3

經常跟孩子哭窮

不少家長總喜歡對孩子說:

家裡窮的吃不起飯了;

這個衣服太貴了,買不起;

學校組織的活動太費錢了,別參加了;

家裡砸鍋賣鐵培養你讀書,你都不知道;

……

這些話,會讓孩子產生負罪感的心理,內疚、自卑、自責,還可能毀延伸到很多事情上,孩子一旦沒能達到父母的預期值,就會產生極端的情緒。

無論家裡是多麼艱辛,也不能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這層灰塵,而是要讓他們的天空明亮晴朗。

就像《當幸福來敲門》裡的黑人老爸克里斯,即便生活不如意,他也不會跟孩子哭窮,而是告訴孩子:不要灰心,要捍衛夢想。

這就是希望,是射進孩子世界裡的明媚陽光。

所以,面對貧富,我們也要給予孩子承諾和鼓勵,保證讓孩子的內心得到安定。

可以告訴孩子工作可以獲取金錢的樂趣;

可以告訴孩子努力可以滿足美好的物質生活;

可以告訴孩子為家庭奮鬥的自豪和滿足感。

為了孩子能擁有未來物質與精神的豐盛,父母一定要收回對待生活和金錢的沉重感以及匱乏感。

歸根到底,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和家長、家庭教育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所以,請家長們好好的審視自己,別讓自卑毀了我們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