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衛芳:讓“分餐制”成為一種“新食尚”

“一定把分餐制和公筷公勺使用的規定落實下去,直至形成習慣。”陶然居負責人任貴選說。22日,我市商務系統相關負責人,走進海外海、迎春樓、陶然居三家餐飲企業,調研督促企業落實分餐制和文明用餐。(4月24日《太原晚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為防控病毒的傳播、擴散和蔓延,各地紛紛倡導公眾養成健康文明的餐飲習慣,全國多地開始推廣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尤其是“分餐制”,更是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所接受。

但由於受傳統觀念和飲食習慣的影響和限制,許多人明明知曉“分餐”是一種既衛生又文明的良好習慣,但一旦親朋好友在一起聚餐,就不得不在“傳統”和“觀念”面前“繳械投降”,大家依然圍桌共食,一雙筷子夾到底。

眾所周知,“合餐”是很多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髮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類傳播途徑中,唾液是最主要途徑之一。而“分餐”可以預防、減少各種疾病交叉感染的機會,降低食源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同時,還可以培養良好健康的生活行為和生活習慣。

據瞭解,倡導“分餐制”並非現在才被提上“日程”。其實,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呼籲使用公筷、實行分餐進食,後來也被很多酒店、餐館所採用,但隨著疫情好轉又“濤聲依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鍾南山再次強調使用公筷、分餐制及家庭衛生消毒的重要性。因為很多感染者就是通過聚餐、合餐這類密切接觸途徑而感染的。可見,鍾南山一而再,再而三地倡導使用公筷、實行“分餐制”,並非多此一舉,小題大做,而是基於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考慮的。

可喜的是,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正在積極推進“分餐制”。據報道,山東省商務廳率先在全國組織制定併發布了《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餐飲提供者無接觸供餐實施指南》兩項地方標準,創新推出的“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和“分餐自取”餐飲模式,為推廣分餐制提供了很好的指南。

但筆者以為,推行“分餐制”雖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急於求成,但只要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就一定能推而廣之。尤其是疫情結束後,各地更應繼續提升公眾的文明程度,改變不良就餐習慣,共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而切忌“好了傷疤忘了疼”,等疫情結束之後,“分餐制”又被拋之腦後。如此,“分餐制”怎能推動,又怎能走遠?

但願“分餐制”能持續、長久地走進家庭、走進酒店,走進人們的日常飲食生活中,從而讓“分餐制”真正成為一種“新食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