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攀:三產融合打造中國放心糧品牌


李明攀,謙益農業創始人,1981年出生於河南南陽,2001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系,曾是一名優秀的手機芯片工程師,多次赴美國和新加坡深造。2009年辭職回到妻子老家湖北省黃梅縣創辦謙益農場,從事生態農業。10年來,農場從最初的108畝發展到目前涵蓋5個省的11個基地,種植面積萬餘畝;從最初單純的生態種植發展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在他的帶領下,謙益農業聚集了60多名年輕的大學生從事生態農業,成為全國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典型,公司被評為湖北省扶貧龍頭企業。

李明攀:三產融合打造中國放心糧品牌

創業歷程

01

辭職創業,風起“雷池”

2009年一場嚴重的腸胃疾病後,李明攀辭去在上海的高薪職位,來到妻子的老家湖北黃梅縣,在有“雷池”之稱的龍感湖包下108畝農田,開始了自然農法種糧創業之路。工科生跨界投身農業,李明攀一邊向村民學習,一邊開始了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的種植探索。以傳統天人合一的思想為指導,通過在龍感湖的實踐,李明攀逐漸積累了經驗教訓,對自然農法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

02

種植基地拓寬——第一產業

2013年,李明攀放棄了龍感湖基地,在黃梅縣苦竹鄉找到了適合自然農法的種植基地。10年來,他在湖北黃梅、蘄春、十堰房縣、河南淅川、山西長治、黑龍江齊齊哈爾、牡丹江、江西婺源等地共開設11個基地,總面積萬餘畝。在各個基地,李明攀與當地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由農場制定種植流程和標準,派駐管理者進行管理。各個基地在獎懲機制牽引下嚴格執行生產標準,通過定向指導、定向服務實現標準化種植;同時,限定最高產量(超過產量後跟經濟效益不掛鉤),嚴禁管理過程中作假的動機。在標準化的基礎上,全國佈局基地,分散自然風險,實現優勢產區、優勢產品的佈局。

03

深加工——第二產業

最初的深加工來源於客戶的訴求,一旦達成了信任,客戶希望從農場買到更豐富的食品,比如醬油、醋、油等。2017年,農場發起深加工板塊的眾籌,3天籌集了1 000萬元資金,用於發展深加工產業,用農場的原糧通過傳統零添加的工藝生產出餐桌上的必需品。代加工和農場加工相結合,小米醋、醬油、麥芽糖、粽子、腐竹、黃酒等代加工;九蒸九曬黑芝麻在河南淅川基地加工;嬰幼兒輔食米粉產業園已在黃梅縣開工建設,未來3年有望能夠打開市場。第二產業的發展,大大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提高了產品利潤率,為整個農場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04

休閒文旅——第三產業

生態農業難在信任。通過幾年的實踐,來李明攀農場參觀過的客人對農場產品的信任度大大提高,這讓他堅定了打造休閒文旅基地的決心。2015年,李明攀的農場發起眾籌,在李時珍的故鄉——蘄春縣打造了虛心谷。2018年,在巍巍太行山——山西長治小米基地建設的“四合院+窯洞”風格的薌舍裡也投入運營。休閒文旅基地作為謙益種植和產品的體驗窗口,舉辦插秧節、稻田宴、觀星空、採中藥等各種特色活動,讓更多的農友可以一年365天到基地體驗,傳播農場的口碑。隨著時間的沉澱,農友和當地鄉親對團隊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認知,成為品牌傳播最有力的媒介。

經營模式與特徵

01

工業化思維指導農業

農業生產流程化、標準化。農場不用化肥,通過種植紫雲英增加土壤肥力,同時在稻田裡撒菜籽餅、米糠等;不用除草劑,人工、除草機械等多種模式相結合;不用農藥,與土地、自然、各種動物和諧共處,用生態辦法實現平衡,守護家園的綠水青山。在形成流程的基礎上,農場把每個品種的種植細則標準化。以水稻種植為例,不同品種在不同緯度、不同海拔、不同水段,合適的育秧、插秧時間不同、餅肥的施用數量不同,那麼,行距、株距、田間水位在不同階段應如何控制,根據實踐經驗,農場逐步總結出謙益農業特有的種植規範,如《謙益生態水稻種植標準》、《謙益生態水稻管理技術要求》。農場通過農機專利的申請和落地來提高生產效率,比如稻田插秧機改進的專利、除草機改進的專利等。同時,嘗試建設農業物聯網,利用物聯網高精度傳感器和智能終端,遠程在線採集實時數據,實現對生產生態環境數據的實時監測,提高農作物生產的效益。

02

三產融合

一產是根,二產是體,三產是魂。第一產業是基礎,拓展客戶並沉澱信任;第二產業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值和利潤;第三產業傳播品牌,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形成品牌的支撐,同時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客戶又是第三產業的客戶來源之一。三個產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03

品牌化引領電商發展

謙益農業堅持品牌化發展之路。目前旗下有兩個品牌:“簡簞”“香疇”。大米雜糧等初級農產品的品牌為“簡簞”(取自一簞食,一瓢飲),“香疇”(鄉愁的諧音,也是飄香的田野之意)主打深加工產品。以品牌為著眼點和以利潤為著眼點,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商業思路。前者意味著前期艱難的積累,需要在兼顧生存的條件下,聚集一切可能的資源以沉澱信任、積累口碑,並且要一步一步改善產品的細節。農業這個長週期的行業,品牌的形成更是一條艱苦卓絕的道路,需要的是智慧和定力,還有韌勁。但是,品牌一旦形成,將具備強大的引力,會源源不斷給企業提供能量。謙益農產品不走傳統的經銷商路線,而是在微信商城、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上銷售。農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通過線上帶動線下的發展。線上客戶的口碑傳播,成為線下發展客戶的基礎;線下客戶,也會分類引流到線上。同時對不同的電商店鋪進行目標規劃,天貓、京東引流新客戶,微信商城沉澱老客戶等。通過微博、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介輸出大量的、高質量的視頻、文案,特別是新農人列傳和基地日常的記錄,贏得了農友的一致好評。同步啟用各大論壇、百度知道、今日頭條等作為宣傳陣地,吸引了大量的粉絲,逐步沉澱品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4

新農人團隊

謙益農業擁有一支高度年輕化、知識化的新農人團隊,目前有大學生62人,85後員工人數佔比超過60%,其中碩士研究生16名,來自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擁有產品研發、生產管理、財務設計、媒介推廣等多種專業性人才。對於人才,李明攀堅持以崇高的理想、遠大的目標吸引人(打造中國放心糧品牌,同時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傳播者),以共同的事業凝聚人(事業合夥人、股權激勵機制),以企業文化感染人,放手提供舞臺讓年輕人成長。

發展中的困難與挑戰

人是一切的核心,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生態農業整個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不能直接提供有吸引力的待遇,團隊夥伴時有流失。同時,整個行業幾乎都是初創的狀態,不管是一線的種植、加工還是品牌電商運營,都缺乏有直接經驗的夥伴,都需要在不停的碰壁中總結和前進。在擁有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帶領團隊努力朝著“打造中國放心糧品牌”的目標前行,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事業。儘管不時有金融資本的誘惑,謙益還是堅持在弱小的時候,只能通過眾籌等弱股權的方式引入資金,而不是很早被資本綁架了發展方向和節奏。

發展成效與下一步打算

01

發展成效

10年來,李明攀帶領謙益農業從最初的108畝發展到5省11個種植基地萬餘畝。產品從大米增加到五穀雜糧、小米醋、醬油等多種零添加的深加工產品。團隊年輕大學生增加到60多人,客戶也積累到30餘萬人。河南淅川縣基地已建成九蒸九曬黑芝麻加工生產線,湖北省黃梅縣工業園正在建設嬰幼兒輔食米粉產業園。公司產品獲得首屆湖北好食材金獎、第18屆荊楚精品糧油展金獎,併入選了荊楚優品產品目錄,被評為黃岡市地標優品、十佳好網貨等,公司也被評為黃岡市十佳網商、湖北省扶貧龍頭企業。

02

下一步打算

2020年,公司計劃在北京郊區和廣東建設分基地,用最接近潛在客戶的基地作為龍頭,帶動全國腹地各個基地“龍身”的發展。未來3年,黃梅縣工業園將以自然農法的原糧為基礎,瞄準國內嬰幼兒輔食米粉市場空白,大力發展嬰幼兒輔食米粉產業。未來5年,在國內基地基本覆蓋的情況下,謙益將實現海外基地的佈局。

在探索生態農業模式的同時,謙益農業用工業化思維指導農業,堅持走三產融合的品牌化發展之路,使得三個產業之間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農業是一個長週期的行業,不能講求速度,農業品牌的形成更是一條艱苦的道路,但是,農業品牌一旦形成,伴隨著時間的沉澱,將具備強大的力量,源源不斷的給企業提供新的能量。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以上內容節選自: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學會、浙江大學全球農商研究院、雲集公益基金會編著,《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農人發展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1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