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静懿


在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课堂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问题为纽带”“化结果为过程”“以创新为导向”“研究性学习”等教学原则,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学会习得知识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情感积累和体验,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各种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的课堂,需要做到“六有”:

一、有头有尾

头就是课堂导入。上课伊始就拿起书本开讲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学生厌烦这节课的开始。正确的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适当的方式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产生求知欲和探究欲,并准备着手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常用的导入方法有直观式、随机式等,可以运用影视导入、动画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渲染导入和设疑导入等多种方法。

二、有大量的师生双边活动

现代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能再做课堂的主宰,唱独角戏,搞一言堂,而是要做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也就是要做好导演和兼职演员。因此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表现欲,把更大的活动空间留给学生。

在我听推门课时,经常有教师说这节课是复习课,希望上新授课时再让我听,那样他会讲得更好。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就越少,教学活动就会变成教师的单边活动,复习课也不例外。

三、有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分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教师在大班容量的课堂上,做到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学生分组要有目的性,不能太随意。比如可以按智力发展水平的好、中、差均衡分组;可以按男女生分组;可以按自愿组织的学习小组分组等。

学生分组后,课堂上就形成了几个以小组形式存在的学习共同体,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现都代表小组整体利益。学生必须在组中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小组的共同利益,从而使组中每位成员都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懂得与他人分担困难和分享利益,发挥出团队的力量。

四、有教学重难点展示及突破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安排教学重难点的展示和突破环节,否则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学习内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

新课改不是否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同时强调了学生在习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怎样掌握学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情商发展。学习知识点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平淡如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学设计中预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中的重难点通过多种途径展示出来,并进行有效突破。

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某些重要观点的形成,根据大数据推断出某些重要事件或结论的必然出现等,而不是由教师一味强调其重要性,要求学生记住。自然科学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针对重难点部分多做练习,特别是去解决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现实内容,不失为突破重难点的一种有效手段。

五、有减轻心理疲劳的兴奋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师生都会进入心理疲劳期。学龄段越低,心理疲劳期出现的频率越高。因此教师要在一段教学活动后积极安排一些益智放松的活动,舒缓紧张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出发,不必拘泥于学科性质范畴,选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比如要求学生齐唱歌曲、背古诗和做简单益智游戏等。我见到有位教师采取了让孩子们在桌上趴一小会儿假睡的做法,缓解学生们心理疲劳的效果也非常好。

教师还可以把设置减轻心理疲劳的兴奋点,作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表演的空间。展示的内容可以是他们搜集来的几句话小幽默,自己的格言,最喜欢的一句话等等。

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需要把课堂评价作为缓解心理疲劳的兴奋点,特别是利用好描述性评价,用灵动的语言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比如“你读起课文来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感情丰富”,而减少判断性评价,即少用“对错好坏”等判断性语言,如”你的课文读的真棒!”,具体怎么棒却没有说清楚。

六、有对教材的拓展延伸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陈旧的教学理念,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师生在教学互动中,通过对教材的感知和解读,产生新的共生知识、经验、情感和体会,使课程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提升,实现教学相长。

要把教材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教材不是金科玉律,教师可以对教材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取舍,还可以置疑甚至否定。教师在完成指定教材学习任务后,也可以自主选用其它教学材料,拓展学生学习范围。有一位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竟选用了我的一篇散文作为学习材料,学生们既大胆质疑也倾心赏析,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对教材内容做必要的拓展延伸、避免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材中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获取量,即学习知识的广度。



邻家五哥教育工作室


在农村学校新老师多,教师流动性大的背景下,在保证具有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怎样才能快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教师四大核心素养是执着的教育情怀,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娴熟的教育艺术,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除了知识素养以外,其他的素养都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慢慢积累的,尤其是娴熟的教育艺术。

但我想题主真正想说的核心素养应该是“师德”,对于新老师甚至是聘用的民师,其他的都可以慢慢来,唯独“师德”是必须具备的!


那在有“师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呢?

1.给新老师认个师傅:

新老师实际最缺乏的是“教育机智”,学校可以给每一个新老师配备一个“师傅”,“一对一”或者一起由老教师向新老师讲述在上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老师该如何做?

相信有了这样的专业指导,新教师在面临问题时能够有解决之道,这样对于提高他们的教学威信,保持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2.真正用心的听评课!

题主也提出听课这一途径,但是效果不好。

根据自己从业近十年的经验,学校在组织听课时大都流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尤其是评课的时候,老师不好意思说“差评”,即使真的很差也会找“教态大方”“吐字清晰”等其他“优点”。

编者认为可以这样:

  • 听课之后,写出听课感受,指出优缺点!
  • 新教师先听课,然后参加评课,发表自己真实的意见和感受,最后再讲课。给他们一个学习的过程。

3.复习专业知识

很多新老师虽然是本科毕业,但是对于初高中的知识点已经模糊,需要重新复习一遍!

例如初中语文的语法知识、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等这些内容,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实际都忘的差不多了,应该给他们推荐专业的教参,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

只有心里有“货”,讲课的时候才能讲出来,要不然再多的“机智”“方法”都没用!


综上所述,新教师可以通过向老教师学习,认真用心的参加听评课,复习专业知识,同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认真备课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质量!

我是每天分享教育中心理现象的二胎老师说育儿,关注我吧,让我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胎老师说教学


自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研究团队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发布以后,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都能紧扣核心素养这一主线,认真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素养教育教学活动。该报告把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归纳为三大板块,六个大项,十八个小项。具体到各个学科又有本科目的核心素养目标。至于你所说的“在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这一问题,不同的学科各有自身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如果从整体说,只能开展一些通识性培训。

一、作为教师要熟悉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在新教师中,经常出现只见教材,不见课标的现象。这样的教学往往就陷入“盲人摸象'误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学碎片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够系统。就学校而言,应该组织新入职教师对本年级的课标要求进行深入研讨,并将全年级的课标要求合理的分配到相应的单元和课文及章节中,加以落实。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学研讨,实施有效实训活动,使备、教、研有效结合。现在有些老师不会备课,有些不会上课,有些又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上?通过实战演练,让新教师获得实战经验。还可以进行新、老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在比较中明白教学的意义,让新教师更快地进入角色。

三、请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或者有影响力的老教师来校上示范课。上课后,请特级教师传授具体的备课、上课的经验。这也让新教师更有获得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四、深入新教师的课堂跟踪听课。不能听一节课,而要跟踪听一段时间的课,这样才能全面准确的了解这个教师的教学情况,以便提出准确、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

以上是本人的一家之言,提问者如果感兴趣可以私信我,单独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